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使用过期食材,星巴克对得起自己的价格吗?

2021-12-14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YY

年底了,知名品牌翻车事件似乎也开始了“内卷”。继麦当劳、加拿大鹅之后,小资文化的重要icon星巴克也翻车了。

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星巴克大翻车

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星巴克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现磨咖啡市场,甚至成为了小资文化的重要标签。

然而在最近媒体的一次暗访中,星巴克无锡门店却被发现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

据新京报12月13日报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一些门店频繁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使用大量过期食材,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甚至开封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继续售卖。记者还看到, 星巴克用擦垃圾桶抹布擦咖啡机、吧台等物品。

对此星巴克官方回应称,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截至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

这些触目惊心的暗访画面显然不符合大众对于星巴克一贯的认知,但事实上因为食品安全等问题星巴克接收到的投诉并不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消费者表示在上海某星巴克店内吃到发霉变质的食物,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在三明治中吃出异物。甚至疫情期间星巴克店员制作饮品时不戴口罩。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星巴克投诉量累计达1253条,无一处理。

由于星巴克一直以来都不单纯是一个普通的咖啡销售品牌,承载着不少人对于咖啡文化与小资生活的想象,国内拥趸不少。有些网友在评论区表示这或许只是个别员工的个体行为。但与不少连锁加盟餐饮品牌不同,星巴克是典型的直营模式。

2017年统一方面以约13亿美元现金出售与星巴克在中国华东市场合资企业(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50%股份。至此,星巴克在大陆市场全面实现直营。按常理,直营模式产品可控,出品相对有保障,各方面的管理要比加盟模式规范得多,星巴克也一直标榜自己“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如今无锡不止一家门店曝出这样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不禁让人担忧更大范围的星巴克卫生情况。

据公开资料,目前中国市场是星巴克除美国外的第二大消费市场。根据星巴克Q3财报,三季度,星巴克中国新开门店162家,门店总数超5000达5135家,到2022年,门店总数有望至6000家。那意味着未来一年星巴克还要开至少640家门店。扩张速度将与2021年相当。

品牌形象的建立可能需要二十多年,但形象的崩塌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从瑞幸到manner,被挑战的星巴克

虽然从知名度上来看,星巴克横扫国内一切咖啡品牌。但这一优势正在被新消费品牌们不断挑战。

星巴克正在推广咖啡文化的同时也引入了“第三空间”等概念,但作为一种消费品,影响大众决策的最主要原因依然是价格。在咖啡尚未变成一个商业风口赛道时,星巴克几乎塑造着大众对于现磨咖啡的价格认知,在多年之前一杯咖啡30-50元并不稀奇,因为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富有小资文化韵味的高端消费。

随着瑞幸、manner等国内现磨咖啡兴起,大众对于现磨咖啡的价格认知被打破重塑。

瑞幸咖啡单杯价钱基本都在二十元左右,更不用说还可以叠加不少大额优惠券,一度依靠价格优势影响了不少国人的喝茶习惯。而manner则被誉为品质优于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单价在15-25元之间,且自带杯减5元。与国内新消费品牌相比,星巴克显然无法覆盖更多消费者,事实上在投资人眼中,星巴克门店的投资价值也逊色于国产咖啡店。

据36氪报道,截至2020年底投资方给到Manner的平均单店估值,已经高达1200万美金。而星巴克的单店价值只有manner的三分之一。相较于咖啡文化与第三空间的意义,让下沉市场的人们开始真金白银的“花钱喝咖啡”显得更为务实。

毫无疑问,如今星巴克面对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22年前那样的“无人区”,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正在挑战它的垄断地位,试图洗牌。据IT桔子统计,2020年-2021年7月,一年半的时间,咖啡领域共有近50起融资发生。从投资金额来看,仅今年前7个月,资本融资金额超过63亿元,远超2020年全年数额,也超过了上一轮融资高潮时期。

已经在价格上位于劣势的星巴克,如今又被曝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星巴克的头把交椅还能坐多久呢?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lanjingcj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传媒大咖丨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原标题:《使用过期食材,星巴克对得起自己的价格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