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乔尔·迈耶罗维茨的照片是在混乱中定格的灿烂一瞬

2021-12-14 10: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Joel Meyerowitz

乔尔·迈耶罗维茨

文 | 马克斯·科兹洛夫

译 | 张心宇

在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的照片中,手臂抬起,光影交错,玻璃反射,透过凌乱的空间,我们在缄默中看到了精妙的对答。他于乡土场景的着眼处显露出一种都市眼光。这并不是说他的徕卡攫取的复杂场面看起来有多散乱,它们所采取的并不是一种未经预判的态度。就像从卡蒂埃-布列松(Cartier-Bresson)直到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那样,都市生活于此呈现了一种焦躁不安、伺机而行的窥探视角。它熟于在运行之中捕捉视觉异常、压缩质量与时机向量,具有极高的精确度。

这一风格的摄影师被批评为偶然事件的崇拜者。这种指控有一定道理,因为它反对的是一种幼稚假定,即偶然事件才真实,原始图像才可信。杜安·迈克尔斯(Duane Michals)的观点恰恰相反:

我不相信眼见为实。我也不相信那些构成我们生活的最高实在之事,包括汽车、电梯或其他被瞬时感知的事物……大多数摄影师只论及事物表象。他们相信并接受亲眼所见,可眼睛是无知的。不再对我们信赖之物信以为真,这是问题的关键。

这句话说得很好,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换一种说法。摄影总是嘲弄我们对它所看见的事物知之甚少,无论多么显而易见。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皮埃尔·马克·奥尔良(Pierre Mac Orlan)在《阿杰》(Atget)中写道,“所有的摄影作品都会让人在刹那之间死去,以至于他们从彼岸返还时,对自己的遭遇一无所知。”这句话也反映了迈耶罗维茨的街头摄影。某种无形的东西以刹那片段的形式发生于我们的正常感知之间,而后它们往往被理解、被忘却。在他的主题中,即便是世俗,“彼岸”也会出现,那是人为的地狱边境,而他报以真挚且狂热的追求。

尽管取景于现实,但也不能称其为视觉纪录片。寻常一瞥中,在明与暗、冷与暖、大与小、近与远之间,我们对无数信息熟视无睹。根据被看见者与先知的布置,对照片进行实际缩放在这些方面的影响很大。与任何持有相机的人一样,迈耶罗维茨记录着事件的始末。他为这些交流赋予一个短暂的“死亡”,这与他们变化无常的枯燥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使用光密集型的幻灯片,抓取场景中一触即发或转瞬即逝的繁杂画面。他处理中心边界的手段相当随意。他的扫描乐于消除外表,面孔,擦痕与生硬轮廓的阴影。自然而然的事态发展瓦解了它所产生的既定视角。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在闪光灯的直接推动下,迈耶罗维茨常用闪光拍摄前景。这使连他自己都看不清楚的各种几乎隐藏的信息惊现出来。这也为那些看起来随意创作的空间蒙上一层失真。这种技法使给定光源和对比光源的共存更为突出,这是他的主题之一。

夕阳洒满冷光灯中的大堂。在圣诞树一团团的星光闪耀下,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相机发出的未被察觉的强光中。一旦适应了这种观看,观众便会察觉到更为细微和连带的关注点。在大堂里,远处墙上的那块金色光影变成了屏幕,人们的头部投映于此成为剪影。这些在方框中径直穿梭的影子似乎在交相呼应。相比之下,在圣诞节的场面中,那一片散落的红色光点要比远处逐渐退去的白昼更为显眼。胶片在无意中强调了光的复合特性,人眼总是对其过分强调和均衡,无论内外。这种对于不同光线的复原是一种强势之举,它们只能通过色彩呈现,极具形式化。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在原始层面来说,迈耶罗维茨所展现的许多东西是不可思议的,尽管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他希望在不散漫甚至过载的情况下,涵盖更多密集且各自独立的现象图谱。因为他特地综合了许多罕见的画面,尽管这些小巧合几乎作为一种特征重复出现,它们看起来也许相当牵强,但这并不可能由他编排而成。倘若这些照片是从一辆行驶的汽车上拍摄的,就像早期著名的黑白电影那样,或者拍摄于时尚的纽约街角,那么它们自身就有更伟大之处。因为在高度流动和快速社交的情况下,对于敏捷确定“共谋”之姿、阴影模式和表达方式是不易的。

叙事兴趣是毫无疑问的,对阶级、服饰、举止或社会遭遇的纪实观察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照片提供了大量这样的细节,最后,所有这些都比主题更关键。一名女子正弯腰调整她的鞋子,在她的斜后方是一名卷起上衣的男子,这名男子在无意中对她的臀部做了一个手势。这张照片显然充满情趣,但男子的棕色皮肤和女子的绿松石色服饰之间的对比,是照片的更为突出的地方。如果我们想让照片影射人物和他们耐人寻味的心理,最好去求助于迈耶罗维茨的同事们。有时他的作品确实充满了人为奇观。但它们绝没有被筹划,似乎更多地是与他的光线进行互动,而不是它们自己的。

© Joel Meyerowitz

© Joel Meyerowitz

徕卡的传统通常将关注点放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上。尽管怀有对这一传统完全的恩义,迈耶罗维茨却专注于由视觉引发的刺激。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碰见的交流是轻率和欠定的;丹尼斯·斯托克(Dennis Stock)在《加州之旅》(California Trip)中与伯克·乌兹勒(Burk Uzzle)所见证的那些人,有着一贯冷酷的美国失谐。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新闻工作的冲动,某种程度上,其兴趣在于事件被分割提取,之后又被重新融于一个图形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倾向性,因为它可以使醒目的景象陷入孤立,无论这种特性是细致入微还是锋芒毕露。摄影师似乎在说,“这就是我们同胞的纷扰生活。”我们被邀请去欣赏他们的癖好。

迈耶罗维茨也曾拍摄过类似的照片,但对他来说,这些照片在经过简单考量后,便被束之高阁。他并不是在评论疯狂的美国习俗,而是让我们思考该如何去看待。这种意图一旦确立,他的镜头便难以充斥融洽。若是被要求在昏暗的淡紫色晚霞下辨别出一盏绿色的镀镍办公灯,我们会在视觉层面上产生怀疑。为了获得自己的结构,迈耶罗维茨不得不摆脱所谓的新闻报道的约束。他将摄影重新定义为一种感知不同的色彩张力的行为,这些张力始终彼此对等。吸引他的并非是城市景观中的居民,也不是有生命迹象的建筑,而是整个居住环境。洞察力所造就的成果看起来既过于武断,同时又显得陌生。因为这位艺术家知道,虽然影像记录会充分抓取我们眼中的世界,但它无法贮藏那些烟云过眼与昙花一现。他的照片是在混乱中定格的灿烂一瞬。

作者

马克斯·科兹洛夫(Max Kozloff),美国著名摄影评论家、艺术史学家。

更多信息,可查阅其官网:http://www.maxkozloff.com/

译者

张心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原标题:《乔尔·迈耶罗维茨的照片是在混乱中定格的灿烂一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