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伏+建筑,会被拔苗助长吗?

2021-12-14 14: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隆基股份(601012)又在搞事情了。

上个月,隆基刚凭借着HJT电池效率两破新高,全面阐释了隆基速度。这个月,隆基首个煤矿行业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就在陕北交付,为我国的双碳事业添砖加瓦。

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看到这,您不禁要问,光伏+建筑,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1+1>2的协同故事会在这个细分赛道上演吗?

笔者今天就带你盘一盘这个赛道,是怎么就火了起来,未来还能火多久?

一、BIPV,究竟是何方神圣

首先简单科普下,所谓的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就是将建筑材料和光伏器件直接相融合,形成的产品,既有建筑构件的功能,又有光伏发电的功能。举个栗子,就好比变色龙遇到环境危险时变色,直接和环境融为一体一样。

图片:BIPV和变色龙

提到了BIPV,就不得不提一下BAPV (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就像提到OPPO,就总是会想起VIVO一样。BAPV是将光伏系统直接简单地安装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之上,利用建筑闲置空间进行发电。说白了,就是光伏系统借了屋顶的宝地,发发电,就像曾经的太阳能热水器占用屋顶的地,一个道理。

相比它兄弟BAPV,BIPV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几个不同的维度:

1使用寿命。BAPV系统中,光伏组件寿命一般在20-25年,下面的彩钢瓦一般就10年。而BIPV因为有良好的密封环境,理论上寿命能到30年(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理论,毕竟现在这个行业才在起步阶段);

2施工难度。BAPV很显然需要二期施工,施工周期长,而BIPV安装速度快,笔者从一些行业玩家给出的安装速度大致计算过,一个10000平方米的屋面,30个安装师傅,10天搞定;

3屋顶受力。BAPV因为光伏系统是后加的,整个系统对屋顶的压力可能不均,影响安全性。BIPV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一体化的事情,受力肯定相对均匀些。

既然光伏和屋顶或者幕墙能完美地融为一体,那你或许会问,它发的电够建筑本身用吗?答案是当然不够用。以一个典型地办公建筑光伏项目为例,每年通过BIPV系统发的电,也就能满足20%的用电需求。但是能实现自发自用,富裕时还能通过储能设备储存,这一点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人烟稀少的地区更是如此,因为这里电网难以接入。这也是BIPV的主要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回溯一下历史,BIPV也不是近两年光伏大热才火起来的产物。1967年,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日本,就已经提出BIPV的概念了。但因为成本、技术的原因,一直没有被商业化应用。但你从BIPV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2018年以来,各大光伏玩家频频开始在这个领域布局示范项目,包括致力于构建光伏发电-电动车-储能三位一体新能源大三角的特斯拉,也发布Solar Roof(太阳能房顶),大举进军BIPV。

这么说,产业化大规模应用的那一天貌似也在悄悄地到来。

图片来源:能源杂志

二、什么是BIPV爆发的催化剂?

成本+政策,让BIPV一下子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

对光伏圈持续关注的朋友都知道,目前新建的光伏项目已经基本能实现平价上网,光伏玩家能挺直腰杆,不靠补贴过日子了,甚至部分地区的发电成本都能和煤电掰掰手腕。

如果说成本下降给了产业化一个机会,那么政策端的发力则助推BIPV走上风口浪尖。

首先就是双碳。建筑领域一直是碳排放大户,前年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用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碳排放占42%。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97%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BIPV的出现,为未来的绿色建筑带来了希望。

图片:建筑全过程的能耗情况

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大约14地的重要部门已经发布了有关BIPV的政策。笔者总结出各地政策的共性:

1. 基本明确了对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额度,比如电价补贴、容积率补贴等等。以江苏省为例,一星级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补贴15元,二星级的每平方米30元;

2. 基本明确了2022年或者2025年新建绿色建筑的面积比例指标。以福建省为例,2022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要达到75%。

图片:各地对BIPV的政策(节选)

成本下降,政策指路,让光伏玩家纷纷入局。开头我们说的隆基只是其中一位,天合光能(688599)、东方日升(300118)、晶科能源等耳熟能详的光伏大佬们都想在BIPV分一杯羹,而且已经有些玩家建成了落地项目(比如中信博688408已经在江西丰城40MW项目等)。

那么,未来BIPV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笔者这么给你算笔账,如果把建筑市场分为存量和增量市场。增量市场中,最关键的因素是BIPV的渗透率,按照各地的政策,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渗透率达到15%,则增量对应的BIPV市场大约是28吉瓦。存量市场,假设按照每年5%的屋顶需要翻新,存量对应的BIPV市场大约是15吉瓦。如果按照每瓦4元计算,那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图片:BIPV市场规模估算

这冰冷的数字背后,BIPV看似未来一片光明,但真的是这样吗?

三、前景美好,但不低头看路,容易跌倒

如果你去看各机构给出的BIPV行业调研报告,唱多不唱空,已经成为常态,甚至让笔者都感到有些审美疲劳了。

但是,这个赛道真的是一路平坦的吗?

回顾一下光伏自身的发展过程,也曾经出现过骗补贴、弃风率高的野蛮生长时代,才发展到现在光伏能和煤电分庭抗礼的这一天。

BIPV现在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现在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要开始加速成长。这其中,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1投资收益。企业不是公益机构,投资的本质还是要以获取收益为第一目的。据笔者调研后发现,目前BIPV相比于地面的光伏电站的成本高出不止1倍,而发电效率又低于光伏电站。BIPV的回收期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大概是10年回本。这中间,补贴的助力效果,或许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和产业玩家的布局兴趣。

2行业规范。BIPV本质上是光伏对建筑的一次重新赋能,但目前BIPV对于光伏方面的标准还是比较少。两个行业的结合,必将牵扯到多方的利益,多方之间明确收益主体和产权责任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大部分玩家现阶段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水是深还是浅,只有在黑暗中不断摸索,但这毕竟会影响行业发展的速度。

所以,1+1能否最终大于2,达成强强联合,实现建筑行业和光伏行业资源、平台和人才之间的互补,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但无论如何,笔者依旧看好布局早的光伏龙头玩家,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实现转型,总会好于摸黑过河。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