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曼蒂克消亡史》:一切都不值一提

孔鲤
2016-12-17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1991年,潘文杰导演与麦当雄编剧、萧若元编剧找来吕良伟、郑则仕与叶童,拍出一部至今都被很多人视为十佳港片之一的电影——《跛豪》。该片上映后好评如潮,于是原班人马再接再厉,决定拍一部以“上海滩三大亨”中杜月笙为原型的史诗黑帮电影《上海皇帝》。

1993年,这部电影诞生了。故事是以主角陆云生的行迹为主线的,当然,“陆云生”就是“杜月笙”,这一点观众都能看出来,黄金荣和袁肃军(张啸林)则分别由郑则仕与徐锦江饰演。叶童扮演了孟小东,虽然陆云生一直苦恋于她,她却最终选择了梅南方——很明显这是由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故事改编的——值得一提的是刘嘉玲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名妓,叫做“老六”。

由于成片足有四小时之久,出品方决定将其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从主角落魄开始到终于发家结束,下部则紧接上部,进一步描写主角步步高升最终权倾一时而后又从高台落下郁郁而终。上下两部分别叫做《岁月风云》与《雄霸天下》。而上部的结局画面则是陆云生与蒋介石的会面,这一幕里代表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露出的是背面,而代表地下权力的陆云生则以正面示人,意味深长。

想必潘文杰是想将这部电影拍出《教父》般的史诗气质的。但事实证明,由于《上海皇帝》里不少人物形象过于单一,和《教父》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不甘心的潘文杰,在1996年时也再次开拍了上海滩题材,这次他使用的是当年名动一时的《上海滩》剧本,主演请了张国荣与刘德华,然而依然铩羽而归。虽然这部电影并不算极好,却因为历史风云的诡谲而被很多钟爱上海滩故事的观众牢记,往后的一些电影里也会沿用它的一些人物名字而去致敬于它。

《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其一。

在早先时候,剧情简介还没有出现时,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就让观众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并带着观众走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葛优饰演了主角陆先生,章子怡主演了他心仪的女子、名妓“小六”,倪大红饰演陆先生的老大北方客,马晓伟饰演了陆先生的合作伙伴张先生。

这是“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配置,也有致敬《上海皇帝》的存在。

此时我们应该都清楚,《罗曼蒂克消亡史》要讲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了。

但我们都错了。

一、关于“上海滩三大亨”,不值一提

在更早期的剧情简介里,不仅没有主角,甚至连故事也没有,只有一段云里雾里的话:“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对王家卫电影熟悉的朋友自然能感受到久违的气息,从《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的电影中便不断出现这类台词,其中尤以《花样年华》中某一段字幕卡为最:“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如果结合《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早期剧情简介和后来的人物设定,我们似乎能想到这样一个类比:《罗曼蒂克消亡史》之于《上海皇帝》,恰似《一代宗师》之于《叶问》。也即后者是实打实的故事,而前者则野心远不止于此。

现在让我们用杜月笙的生平经历来套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陆先生身上发生的那些时,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人物关系外没有一处是一样的,但如果放到更大的范畴里去审视,则又会发觉陆先生的气质和形象是和杜月笙相近的。

这时不免想起导演程耳说过的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比重是虚构大于历史,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能看明白故事。”这正是导演的创作方向,也是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因此他没有用《陆先生传》甚至《杜月笙传》作为电影名字,而是用了一个奇特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如何理解这样的差异呢?还得从导演释放出来的信息入手。最原始的资料自然是最早的那份剧情简介,这时注意到其中一句话,我认为它是整部电影的影眼——

“一切都不值一提。”

故事中,陆先生是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亨,影片开头就有陆先生办事狠辣、行事果断的小插曲,而后更是不断流露出枭雄才有的杀机,但是最终陆先生孤身一人远走香港,认为“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的原因是,这是一个轮回。

我们知道,塑造人物是需要有层次感和区分度的,一部电影里甲与乙有明显的性格差异时,观众才能分得清,大家才会说这个人物塑造得好,人物形象没有变得模糊。但如果一个故事是寓言的话,那么塑造人物的时候就会另辟蹊径。

《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这样的另辟蹊径。

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主角,因为所有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的,我想这句话是正确的,但这句话放在任何历史背景或者稍有深度的故事中都成立,时间本就是无情且巨大的,谁都无法抵抗,所以必然是无主角的。——但这部电影想说的远不止于此。

不妨去注意到这一点:故事里有很多没头没尾的人物。无论是主角陆先生、小六,还是他们身边的北方客、车夫(杜淳饰演)等,都是没有来由没有结束的,这里可以特别拎出一个角色来谈。

一个看似游离于主线故事以外的故事。看过漫画《守望者》的朋友都知道,漫画里有一个《黑船船长》的故事,这种故事直接看起来是与主线无关的,但如若深思则会发觉《黑船船长》其实是《守望者》主线故事的解读文本——真正有创作野心的作者,其作品中游离于主线以外的剧情都可以视为主线的解读文本。

“童子鸡”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他来自乡下偏远地区,在家乡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相好,但一直是没有开苞的处男,别人看他都觉得没用,直到有一次他执行任务时要杀人,突然变得异常狠辣果决,几下斧头就把人给杀了,同伴看向他的眼神特别复杂,然后说了一句话,同时打算讨好他。后来他和同伴遭遇了枪袭,同伴死了,他逃去了一个妓女的屋子里,在那里他第一次享受到云雨之欢,从此打算流连忘返……

童子鸡的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没有和任何主线剧情发生联系,同时由于背景交代得很明确,童子鸡的故事必然不会像《江湖》那样发生在另一个时空——那么这个故事只会在与主线剧情下的同一时空。

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作为解读文本的呢?关键就在同伴的那句话。

同伴跟童子鸡说:“你小子够狠啊,将来一定能成器,我要讨好你。”

将来。那么如果童子鸡将来成器了,他会是什么样呢?就着这个问题仔细往下思考,一切就明朗了——如果顺利,童子鸡将来就会成为陆先生那样杀伐决断的人,看似懦弱其实可以心狠时立马可以,毫不留情。想通了这一层,这部电影里很多没头没尾的故事就都得到了解释。

每个人都是陆先生,有的是陆先生的过去,有的是陆先生的将来,有的是陆先生的现在。

所以关于“上海滩三大亨”,不值一提,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所有人都是同一类人,都是同一个人,故事里的那些爱恨交错,会随着时间不断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二、关于“罗曼蒂克”,不值一提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部电影的片名是在行将结束时出现的,而后才出现了那则剧情简介里提到的一幕:“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

葛优脱下帽子,伸开双臂,孤身一人接受检查,然后奔向香港。

这七个字在这里出现仿佛是一个分水岭,就好比3D版《一代宗师》当主线剧情全部结束后,片名才终于出现,而后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出现时说了一番“面子”和“里子”的道理作为全片的点睛之笔。《罗曼蒂克消亡史》也可分为两段,前面主线剧情就是讲的“罗曼蒂克”,后面陆先生坦然接受检查的画面则是“消亡”。

导演程耳讲述了近两个小时的故事,然后用这样一个剧情简介来概括一切,这时我们可以再去注意到它的另一句话了:“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当他对一切都不再提起劲的时候,他就会死去。包括所谓的“罗曼蒂克”。

“罗曼蒂克”是浪漫的意思,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它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浪漫,而是更多包括了那样一个阶层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茶楼里不能杀人,比如谈判时陆先生用白茶杯,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体面。

但是我们知道,当一件事需要用“体面”时,它就一定是需要掩盖什么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罗曼蒂克消亡史》和《上海皇帝》本质上的不同。

《上海皇帝》是在讲述上海滩大亨的发家史,尽管最终陆云生走下了权力巅峰,但是整个故事却是从陆云生的正面立场去讨论的,观众在观看并且理解这样的故事时,会不由自主认同江湖仇杀的价值观。

《罗曼蒂克消亡史》则不然,说是“罗曼蒂克”,但仔细看看体面下的是什么?是动辄用他人妻子来要挟,最后虽口头上承诺让人离开却暗地里意图杀人灭口。开头的这个故事于主线并无直接联系,却一针见血地反映了这样的“罗曼蒂克”的本质就是为何物。

作为主线,小六在故事里不断被各种男人拥有、并且被各种男人抛弃,人们垂怜她的美色,她可以风姿绰约却也会变成泥淖污浊,这一切都只看男人的兴趣。

故事还有这样一个男女关系的产生——戴先生喜欢吴小姐,便利诱吴小姐的丈夫去云南,而强娶吴小姐。(这个故事的原型显然是戴笠和胡蝶,而“吴”和“胡”在上海话里是很接近的。)这一点都不罗曼蒂克。不罗曼蒂克的同时还显示着在上海,陆先生的上头还有人,那是正面权力的象征。

所谓的“罗曼蒂克”,只是很多人对民国时期风情万种的想象,在他们的想法里,民国自由风气大好,人人都享受着小资生活。但是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底层的一个个想着往上爬,上层的一个个道貌岸然。

是的,民不聊生,不像很多人幻想中的言论自由、风情万种,民国就是民不聊生之国。

当电影将“罗曼蒂克”撕开给我们看的时候,它自然就“消亡”了。

值得注意的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是《The Wasted Times》,翻译成中文则是“被浪费了的时代”。故事很清晰的时间线是1934-1945年,这一段时间里日寇来袭,上海沦陷,开篇就表明了“淞沪战争爆发前夕”的背景,但是这群人究竟都做了什么?

什么都没做,被这群人浪费在了你争我斗、卿卿我我上了,浪费在了所谓的“罗曼蒂克”上了。

不由让我想起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故事发生于虚构的空间,张大春却以一句“唯浅妄之人方能以此书为武侠之作”暗示众人这样的故事曾真实发生过,在那部小说里明面上处处以国民党为正统,“国府避秦”的言语不绝于耳,但小说里描述的却是老头子(即蒋介石)与戴笠等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天下苍生,直接扒开了民国的那层皮。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因此关于“罗曼蒂克”,充其量不过是大家对民国时代的幻想,对那个身着旗袍的女人的迷恋,对那个温文尔雅的男士的敬仰,却没有真正去思考过,在这些背后潜藏着的,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世界?程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罗曼蒂克”,不值一提。

三、关于音乐、画面和表演,值得一提

作为一部时间线紊乱、逻辑关系前后交代不明的文艺剧情片,纵然在故事上会遭到不少非议,但是那些硬件部分却能够让几乎每个观众信服。

首先是它的音乐,《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配乐多为大提琴演奏,作曲是梅林茂,悠长、缓慢而又厚重的大提琴曲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让人不由地想起《一代宗师》,而《一代宗师》的原声音乐恰恰也是梅林茂所作。在这样的音乐里,总能想到宫二的那句“风流,本就是个梦”。百转千回必有回响。

其次是画面。

故事一开始,夜幕降临,汽车缓慢驶过,从这一幕就能看出来,导演有着非常强烈的美感要求,这之后片中时不时就会出现各种广角镜头,令观众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除了这个,我们还能在片中看到许许多多的对称构图、三分构图及黄金分割。

这样的对称画面总能让人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有趣的是,二者在主题上也都是讲述的“逝去”,但《布达佩斯大饭店》讲的是怀念已逝去的秩序,《罗曼蒂克消亡史》则在讲述那些所谓的秩序不过是乱世下的一层破皮。

至于表演,片中可谓是影帝影后云集,单说两位。

吃饭那场戏里,倪大红举手投足间就是枭雄气场,饰演过多次类似角色的他自然驾轻就熟;而章子怡也演过太多风情万种的女子,只是本次她有不少性爱戏和最后一场被人掐着脖子差点断气的戏,都给了面部特写,轻微的表情在银幕上被放大,让人不由感慨其演技之精湛。

结语

从电影本身角度来说,比起今年的《路边野餐》、《长江图》等艺术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实在是好懂得多。

但这样一个巨星云集的电影,很多人或者是冲着当作商业大片看的,或者是冲着当作黑帮史诗看的,最后都落得个失望而归。

只是在失望而归的同时,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程耳导演是有着浓厚的创作欲望的,他并不像剧情简介里说的那样“基本没再说话”,未来他一定有着更多的话想要说,那么不如等着好了。

【作者孔鲤,微信公众号“书林斋”(微信号:Kongli1996),微博@孔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