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外捐赠明代陶俑入藏上博,“仪象万千”对外展出
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主办文物捐赠入藏仪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Suzanne Fratus)女士捐赠我国的两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北京会场出席仪式并致辞,宣布“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开幕。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周茂义在线出席,捐赠人苏珊娜女士视频致辞。
澎湃新闻获悉,“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同时展出了一套上博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陶器,两组文物在上博一楼大堂共同见证跨越中美两国、近一个世纪的一段佳话。
国家文物局主办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关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美国加州居民苏珊娜女士将两尊陶俑送还中国人民,国家文物局协调联动我驻美大使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和上海市有关方面,共同促成文物顺利回归祖国。苏珊娜女士将陶俑送归故土的义举,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崇高品格,展现了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彰显了回归文物所蕴含的“艺术的真正价值”,表达了各国人民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心愿,必将带动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促成更多流失文物回家。我们愿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守护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懈努力。
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及其致辞
仪式上播放了文物捐赠人苏珊娜女士的简短视频,并由工作人员代为宣读致辞。她表示,非常荣幸将这两件陶俑归还给中国人民。两件陶俑的离散,见证了百年历史,启迪人们要与人友善、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她敬仰中国的优美文化和艺术成就,决定将其送归故土。两件陶俑回归,不是通过金钱或政治的手段,而是因为爱的力量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周茂义表示,苏珊娜女士将中国流失到美国的古代文物捐赠回来、还给中国人民,是十分温暖而又高尚的义举,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希望通过两尊陶俑入藏展出,让更多民众体会到中美友好的价值,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两尊捐给上博的明代陶俑
据介绍,今年4月,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收到苏珊娜女士的邮政快递,内有两尊彩色立俑及一封信件,信件讲述了其家族与这两尊陶俑的渊源,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政府将文物送还给中国人民,捐赠至上海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开展文物鉴定等相关工作,判断这两尊陶俑为我国文物,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套明代彩色釉陶仪仗俑较为相似。9月,国家文物局尊重苏珊娜女士意愿,指定上海博物馆作为两尊陶俑的受赠入藏单位。国家文物局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苏珊娜女士、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通力合作,最终两件文物于11月26日入境上海,回归祖国。
12月2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上海博物馆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确认两尊陶俑为明代陪葬明器,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收藏价值,确定为三级文物。两件文物与上海博物馆所藏一套明代陶俑的胎质、表面施加的低温铅釉工艺相同,造型及制作风格与其中的尖帽立俑极为相似,应为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作品。
苏珊娜女士的祖父约翰·赫伯特·韦特(John Herbert Waite)20世纪初在中国行医,获得两尊陶俑,带回美国,后交苏珊娜女士继承。1983年,为庆祝上海与旧金山缔结姐妹城市,上海博物馆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上海博物馆珍藏——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苏珊娜女士发现参展的一套仪仗队俑与其所藏陶俑极为相似。上海博物馆随展负责人告知,陶俑应出自中国被盗贵族墓葬。苏珊娜女士素爱中国古代科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怀有钦佩之情,此后近40年间,始终期待以合适的方式将文物送还给中国人民,今年终于得偿所愿、玉成义举,尤显珍贵感人。
两尊陶俑亮相“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
上海博物馆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精心筹备“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将两尊受赠陶俑与当年在旧金山展览的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共同展出,再谱佳话。展览展出文物共68件,展期一个月。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外事办公室、上海博物馆负责同志在展览现场参加仪式。
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致辞: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流失100年的两件陶俑将回归故里。将这批文物返还给中国人民,我很荣幸也很高兴。我敬仰贵国的优美文化和艺术成就。两件陶俑流失在外期间,它们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疫情、洪灾和饥荒。如果它们能说话,它们会告诉这个世界许多事情:与人友善,彼此尊重,彼此相助。两件陶俑回归故里,不是通过金钱或政治的手段,而是因为爱的力量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我见证了你们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牺牲。我欣赏中国的音乐、体育、雕塑、绘画、烹饪、舞蹈和中草药知识。你们是了不起的民族!请现在与我一道迎接文物回家!
延伸阅读:上博“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缘起与现场
1983年,为庆祝上海与旧金山缔结姐妹城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上海博物馆珍藏——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参展的一套仪仗队俑给当地观众苏珊娜·芙拉图斯(Suzanne Fratus)留下了深刻印象。其祖父约翰·赫伯特·韦特博士(Dr.John Herbert Waite)20世纪初在中国行医,一位病人被治愈后,将两件陶俑馈赠给他以表感激,而后她的祖父携此物回到美国,整个故事成为她儿时难忘的印记。苏珊娜不曾料想,多年之后她又在旧金山的中国古代艺术展览中看到相似的陶俑,不由感慨万千。近40年后,苏珊娜联系到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表示要向上海博物馆捐赠这两件陶俑,让它们回归故里,回到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她表示:“两件俑阔别中国土地的这100年间,它们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数不清的疫情、洪水和饥荒。如果它们能够说话,我知道它们想告诉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与人友善,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它们回归故里,不是因为金钱或政治,是因为爱的力量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捐给上博的明代陶俑局部
捐给上博的明代陶俑局部
据上博介绍,2021年,国家文物局指定上海博物馆接受捐赠。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文物局的支持关心下,上海博物馆终于在今天完成了这两件回流文物的捐赠流程。作为呼应,此次展出的馆藏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陶器共计66件,有人物俑、骑马俑和仪仗队所需要各色人等,还有部分礼仪和生活用品,列队排开,蔚为壮观。陶俑有施釉和彩绘两种,在制成的陶俑或其它物品上,施以铅釉,在600—900度低温烧造完成以后,有的还要进行重要部位的彩绘。这种仪仗俑队的排列有较严格的安排,身穿铠甲的骑马武士在前开道,吹鼓手紧随其后。骑马文士俑后面,跟着众多文俑和乐俑,其后是轿夫所抬大轿,这是整个仪仗队的核心区域,八人大轿是墓主人所用。其后还有众多陶俑,簇拥着小轿和交椅。最后是一部分生活用具,如大床、轿子、箱笼、屏风、烛台等。
明 彩色釉仪仗俑队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彩色釉仪仗俑队陶器
专家推断,这一套陶质仪仗俑队的烧造时间应在十五世纪晚期以前,是一套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一批有艺术价值的陶塑制品。这套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仪仗俑队曾多次远赴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展出,广受观众欢迎。以人物仪仗俑队陪葬的风气起自先秦,战国时有陶俑木俑,最为人熟悉的是秦始皇兵马俑以及唐三彩俑。到了明代,缩小版的陪葬仪仗队较为流行,考古发掘屡见彩色釉陶俑组合群,多出土于藩王和高官墓葬中,即所谓“视生之仪”,让已去世的人继续享受高官厚禄的权贵生活。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在过去经历疫情种种阻隔的这一年中,上海博物馆的展览从“卓荦迎新”开篇,以“仪象万千”收官,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迎接这两件陶俑的回归,有着特别的意义。希望这一段以文物为纽带,以艺术为桥梁的缘分佳话,再次将浩瀚的太平洋缩短为一条可以跨越的溪流,也必将为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祝愿。
展览海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