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替跑者猝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6-12-17 10:1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如果说,“猝死”算是去年中国马拉松的一个关键词;那么,今年的就是“替跑”。

12月16日,据厦门(海沧)半程马拉松主办方确认,在本届比赛的两名猝死跑者中,其中一位就是替跑者。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死者家属正在考虑起诉转让给死者参赛资格的人。

替跑,一时间将在国内越来越热的马拉松赛事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什么在国内,替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场“无名无分”的跑赛,给这些替跑者带来的是什么,又让他们失去了什么?

替跑者猝死,这还真不是第一次

原本,厦门半程马拉松公布的那份替跑者处罚名单,人数多达30名,已经足够“刺眼”;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在这份替跑名单中,其中一人竟然是赛道上的“猝死”跑者。

正是因为“替跑”,这位逝者的家人可能得不到赛事的保险赔付。

纵观中国这几年的马拉松赛事,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替跑”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大有形成一个“地下市场”的趋势。

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组委会一次上报给中国田协的替跑作弊名单就有39人。而今年上半年,在北京TNF100越野赛中,一位8岁跑者14小时完赛,引来赞叹声无数,但事后却陷入了年龄不达标的“替跑”风波;而下半年,上海马拉松也出现了替跑问题,主办方一次性“抓出”了7名替跑者;如今厦门半马又出现了30名替跑者……

厦门国际马拉松

更重要的是,这些随随便便的替跑,不仅破坏了体育的公平,同时也伤害到自己。厦门半马出现替跑者猝死,这种情况在国内的马拉松赛道上并非孤例。

据报道,2014年7月19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的草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事后,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称,这名出事的跑者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参赛,保险公司对其意外身故不予理赔。赛事组委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是为其家属提供了救助金。

对于替跑,必须强调的正是,和普通的跑步健身不同,半程或全程的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特别是对心脏的负荷极大。

所以一般马拉松比赛都会给参赛选手买保险。如果一名参赛者是冒名顶替他人,若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

“替跑的风险不止在于保险,如果跑者真的在赛道上受伤或者出事,不管是紧急联系人还是血型,这些信息都没有,很容易延误一些救援的关键节点。”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陈国强如是说。

替跑在跑圈被不少人接受?他们到底图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替跑意味着对公平竞争的亵渎,同时又让自己处在毫无保护的危险状态,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跑者趋之如骛?

“出现替跑现象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是因为拥有名额的跑者临时有事或受伤,在不希望浪费名额的情况下,转让给其他跑者。”陈国强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被跑者接受的理由,但同时又存在另一种“恶意替跑”的行为。

“那就是有一些跑者希望刷成绩,这其中就包括跑出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或者是为了能达到某些赛事的精英报名通道,这样在之后就不用抽签,可以直接获得名额。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跑者就一个人佩戴几个芯片。”

另据《北京青年报》透露,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也有一些人寻找“替跑者”是为了能得到奖金和奖品——2009年上海马拉松,有网友揭露,男子前90名中有数十位选手终点成绩和转折点成绩几乎一模一样,因为比赛对前170名选手奖励名牌运动鞋一双;而今年韶关马拉松男子第一名罗纯政,被曝是由赖晓斌替跑,组委会随即取消其成绩及奖金。

当“替跑者”被曝光后,总是会引来不少人的批评和指责。然而在跑圈之中,其实有不少人能接受某些替跑的情况。

“要知道,像上马和北马这样的一些顶级赛事,每年名额有限而且靠抽签决定,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跑者坦言,“如果没抽到,刚好又有身边的跑友去不了愿意转让,为什么不去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如今在中国的跑圈内比较普遍,据一位跑团负责人透露,只要在超过百人的跑者聊天群里,几乎每一场比赛都会有人“转让”名额,即使群主或者团长明令禁止,还是有人会“小窗私聊”。

“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摆在那里,抽不到名额但又想感受大赛氛围,怎么办?有人愿意给,自然有人愿意接受。”一位跑龄超过5年的跑团团长表示,有一些极度渴望参加某些赛事的跑者,甚至有可能去找黄牛买名额,于是价格被炒高,这也衍生出了某些“地下市场”。

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一名替跑者猝死。

乱世用重典,可以杜绝替跑吗?

面对越来越多替跑者的出现,各地赛事主办方在严惩的同时,中国田协也展示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近日就在接受采访时表态称,中国田协始终反对替跑、蹭跑等违规现象,违规选手一经查实都将受到禁赛等严厉处罚。

“替跑和蹭跑现象在很多国内和国际比赛中都是存在的,我们对此采取的是一种打压的态度,因为它确实会带来很多问题,破坏诚信和公平的精神。”王大卫说,“无论对于赛事主办方还是替跑、蹭跑的当事人来说,它都是有危害的。”

不过,有决心不代表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王大卫表示,由于各类跑步赛事的参赛规模太大,目前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真正杜绝替跑、蹭跑现象的发生,但是现阶段中国田协对此类现象采取“事后监管”的处理策略,即赛后一旦查实,组委会将对号码布的转让人和受让人、蹭跑当事人处以两年禁止参加该赛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中国田协还可能将禁赛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国田协注册赛事。而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或着再犯者,中国田协将对其处以终身禁赛的处罚。

“在中国要完全杜绝这样的替跑情况,其实不太可能。而且这会给赛事方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这些费用也会被平摊到跑者的报名费中。”陈国强教授认为,最好的做法还是从转变跑者的思想出发,让他们理解跑步是为了健康和快乐,而不应该带有太多的功利性。

而资深跑步专栏作家王晓刚则认为,“乱世用重典”可能是如今解决替跑的唯一方法。“只有罚得狠,那些想替跑的人才会害怕。”王晓刚表示,在国外其实有一些科技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替跑现象,就像是手腕上的防水腕带,但在国内,这些技术还不成熟。

“当然,除了田协的处罚,还有一些方法,比如现在每场赛事都有海量的图片库,替跑者无处遁形,上马的一些替跑者也是这样被发现的,然后重罚,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