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野猪凶猛,下山为患:种群控制边界在哪?农民损失如何补偿?

瞭望智库
2021-12-13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媒体报道称,百万数量级的野猪游荡在山林,局部地区野猪泛滥,出现了“猪进人退”的现象。

野猪已成为中国当前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野猪下山为患?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边界在哪里?农民的损失,该怎么补偿?

文丨王乙雯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野猪狂奔:城里闲逛,乡里横行

这两年,貉、松鼠、猫头鹰、黄鼠狼等野生动物入城、与市民为邻已愈发常见。据报道,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发现,部分野生物种在城市的数量快速增加,分布范围也在扩大。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为例,2015年,上海40余个小区内出现了貉的身影;到2020年,上海有貉的小区数量达到150余个,增长超2倍。

2021年1月19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救助了一头野猪并在其身上安装了GPS项圈后放归山林。图|视觉中国

人们发现,“动物市民”已悄然开始城市化进程。所以,当大型野生动物野猪出现在马路、学校、医院、公园、车站等城市公共场所,还随时可能被激怒而向周围发起攻击时,除了产生危机感,人们更多的是围观。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野猪的热搜南京就占了半壁江山。野猪一会儿在学校狂奔,一会儿在医院横冲直撞,一会儿又现身玄武湖悠闲沐浴、在栖霞山正经闲逛.......此前,野猪还闯入奶茶店,抢喝秋天第一杯奶茶;甚至躲进地铁站。伺机穿过闸机赶趟早高峰地铁。因此,南京被网友称为“野猪之城”,不少市民还用起了野猪表情包。

2020年10月,杭州一家店突然闯进一只野猪。来源:杭州日报

另一边,在全国多地乡村,野猪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加上皮糙肉厚、力气大、繁殖数量又多,成为农民的心病。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总在快成熟时被野猪糟蹋得惨不忍睹,霍霍完庄稼还会去抓鸡鸭鹅。

然而,作为三有保护动物的野猪,“猪可以抢粮,人却不能伤猪”,村民无权擅自猎捕。面对野猪之祸,村民们只能采取一些土办法驱逐它们。但野猪非常聪明,土办法只能骗它们一会儿,久而久之,扎假人、烧火堆、鸣喇叭、放鞭炮、敲锣打鼓对它们就不再奏效了。

【注:三有保护动物,指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个别农民为保农作物非法狩猎野猪获刑的案件,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对夫妇因猎杀野猪被判刑。据公众号“淅川县法院”消息,今年5月至7月,吴某、胡某夫妇在仓房镇清泉村某山地连续十几天使用绝缘木签、电丝网将地围起来,用电瓶、逆变器、警报器等设备狩猎野猪,捕获野猪8头以上。淅川县公安局仓房派出所民警在吴某夫妇家中搜出整猪1头,猪腿25个、猪头2个、猪蹄4个,共重224公斤。

淅川县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认定,上述野生动物为野猪。而淅川县全境为禁猎区,全年为禁猎期,电网为禁用捕猎械具。庭审中,被告人吴某陈述到:“野猪给地里庄稼糟蹋得非常严重,才灭了它。麦子损失了30多亩,吃得也没啥了,100多亩玉米也被吃得70多亩绝收。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认罪认罚。”

2019年,在四川(野猪泛滥区之一),年过六旬的老妇购买了一台电野猪的设备并牵设电网,一个月内电死三头野猪并售卖。2020年3月,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狩猎罪,判处她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除了追缴违法所得1070元,同时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1500元。

从2014年开始,野猪频繁入侵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头山村。由于田地紧挨树林、野猪频扰,为保护庄稼,该老人用木条、竹片和广告布、油布、防晒布潦草搭建棚屋,直到现在,任凭风雨连绵、夜夜守在田间与野猪进行抗争,长达七年。

最初,她敲铝盆、扎稻草人;听村里人说野猪不喜欢辣椒的味道,她还带着铁锅上山,在锅里点燃辣椒和柏树枝,用冒出的浓烟驱赶野猪。结果,半米长的铁片敲破了2个,小狗也死了3只。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往年种玉米能有3000斤左右的产量,野猪来了后,只能收500到600斤。去年种了一亩多油菜,只打了160斤菜籽,正常应该是能打600多斤。”

近年来,全国各地皆有村庄遭野猪侵袭,不少农民不堪其扰。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以来,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对野猪的控诉多达60多条。各地农民的困扰和愤怒从留言标题就可见一斑:“野猪太疯狂,农民受不了”“野猪糟蹋庄稼,村民一年辛劳白费”“农民与野猪势不两立”……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野猪下山到了为患的程度?

2

农作物成熟猪先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专家组成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张明海在接受库叔采访时,系统分析了近年来野猪频繁下山的原因:

大片农田被毁。来源:南阳市林业局网站

*食性广泛、偏爱农田里的食物

野猪是一种以植物为主的杂食动物,以植物的嫩叶、枝条、根、种子(坚果、浆果)为食,并用坚硬的鼻子从地面挖掘根和球茎。但它们有时也会吃鸟卵、老鼠、蠕虫等易入口的食物。

与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中的玉米、花生、红薯等营养价值更高、种类更丰富。所以在它们接近成熟的季节,比如玉米已经灌浆,花生已结荚、饱果等时期,野猪就会下山进入农田进食。可以说,更偏爱农田里的食物,是野猪的天性。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对野猪来说是十分优质的食物,也对它的口味。

不过野猪在取食之外,还会经常在农田中打滚,所到之处庄稼都遭到大面积破坏。

*生态适应能力非常强

从全国分布来看,我国的野猪基本都属于1属1种,分布有7个亚种,亚种彼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野猪每胎产仔在6-8只,最多可达13只。它们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长白山区、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西南山区、华南丘陵地带等地,从台湾岛、海南岛(热带地区)到东北(寒温带地区)都有野猪的足迹。

此外,野猪对具体生存环境的适应力特别强,森林、草甸、灌木丛等,它都比较适应。

最重要的是,野猪对人为干扰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其它野生动物一旦发现人类活动迹象(如在农田耕作),就会选择远离并逐渐在这个地区消失。但野猪不是,只要有可以啃食和觅食的地方,它就会光顾。它们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不强,又能快速适应,所以它们可以反复进入农林交错区域活动。

*天敌数量增长远不及野猪

随着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恢复,野生动物数量也有所增长。不过相比野猪的迅猛繁衍,它的天敌们还没有赶上可以平衡的数量。

老虎、豹、猞猁、狼、豺和熊,是野猪的主要天敌。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年东北虎的数量相对增长较快,豹和熊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这两种最为有效的野猪天敌,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毕竟是有限的;狼和豺的数量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有人说“山中无老虎,野猪就多了”,确实有一定道理。总体来看,天敌数量增加的速度远不及野猪的增速。

繁殖特别快、生存能力又特别强,所以野猪总是在不停地寻找食物和繁衍后代。

*灾变性气候增加、原生栖息地食源受影响

这几年,因气候变化特别是灾变性增强,野猪原生栖息地的食物来源受到影响。比如,长时间阴雨,果子就很难成熟,野猪难以获得满足,就会向外扩展。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农林交错区域的野猪异常活跃、侵扰不断,对农田的毁坏程度就不断加深,农民遭受损失扩大。

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每年各地上报野猪致害7000-8000次,毁坏农作物等造成的损失约2.15亿元。今年7月,河南省南阳市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野猪危害的乡镇达到37个,受灾农田面积达20509亩,经济损失达2285万元。

野猪伤人事件也多次发生。今年3月,北川羌族自治县白坭乡66岁的老人马久玉,在自家林地干活时,被野猪袭击,全身多个部位受伤;5月,原四川甘孜理塘一村的村支书土登相巴在巡山过程中遇到野猪袭击身亡;10月,伊春市朗乡林业局居民李芳明和老伴在自己家地里捡黄豆时遭野猪攻击,身受重伤......

目前,野猪已成为中国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面对身为三有保护动物的野猪,我们该如何防控、从猪口夺粮?

3

猎捕,绝非易事

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对全国31个省(区、市)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情况全面摸底调查。此外,还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广东、陕西、湖南、湖北、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宁夏等14个省(区)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研究拟定技术措施,指导各地开展种群调控、主动预防、补偿等工作。

2021年11月6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至诚镇元山子村,生态环境改善后野猪大量繁殖,林业部门聘请专业捕杀队捕猎野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图|ICphoto

在其印发的《防控野猪危害技术要点》中,明确提出了“有组织开展猎捕调控活动”。科学猎捕确实是控制野猪数量的有效方式,这需要专业猎捕队进行合法猎捕,主要采取枪猎、笼捕、围栏诱捕的方式进行捕杀,禁止使用电击、兽夹等非法手段猎捕,之后还要对野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而,猎捕野猪并非易事。

在四川省的4个试点县区,虽然方案已经获批,但进度不容乐观。野猪猎捕具有较强专业性,猎捕队设施配置、人员训练、管理都存在难题。

首先,基层林业部门对于能不能办理枪支配置手续和持枪证,以及办理这些手续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需要走哪些程序等等都是一头雾水,在与负责枪支管理的公安部门沟通协调中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有的至今没弄明白。

狩猎证需林业部门发放,而枪证则要公安部门发放。当前护农狩猎队配枪主体缺乏法律依据,多地狩猎队长期处于无枪状态,需要进一步规范。

其次,野猪猎捕具有较强专业性和较大风险性,现在很难在农村找到有经验的猎人,连猎捕队如何训练、管理,基层也还没完全想清楚。

另外,猎捕成本非常高。

2020年,四川省通江县对全县野猪种群数量进行初步调查,全县约有野猪2万余头。今年,通江计划猎捕野猪750头。他们还请了四川省唯一一支拥有持枪证的专业队伍来参与猎捕,两天半后共杀了8头野猪,但却牺牲了2只猎狗。据了解,死亡猎狗的价格在3万元左右,而依据最终捕杀的野猪数量,通江县按每头2000元的标准支付包干费用。

【注:在大山里追踪猎捕野猪,必须依靠猎犬。野猪警惕性高、善于跑跳,主要依靠猎犬寻味追踪。在狩猎过程中,发现野猪的猎犬们会将其从藏身之处赶出来并团团围住,等待猎人上前猎杀。拼死一搏的野猪极具攻击性,这一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猎犬死亡。】

大约一个星期后,这支专业救援队在一次野猪猎捕行动中又损失了1只价值6万元的猎犬。

还有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到底猎捕多少?指标依据又是什么?

目前调控野猪种群数量有三种方式,一是根据野猪种群的年消长量,来确定猎捕量;二是根据年繁殖率,在野猪繁殖之前进行干预;三是根据种群的生境容纳量,把野猪种群数量控制在最大容纳量之下。

这些方式,都需知晓野猪种群规模。然而,对于不少地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而言,数据和具体情况的掌握并不详实。

标准之外,我们需要思考,对野生保护动物种群数量控制的边界在哪里?

野猪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它们是森林原住民,也是东北虎、远东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的猎物,同时还是森林耕耘者和掘土能手。没有野猪的活动,林下草本、灌木及枯枝落叶等的盖度不会发生巨大变化,许多草本植物种类不能大范围扩散,还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

同时,作为家猪的祖先,野猪还可以对家猪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良基因(如耐粗饲和抗病性),还有助于降低家猪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张明海认为,在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目前暂不宜开展野猪数量调控工作,这样可以给一些濒危物种保留它们的食物;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地,比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也不能过多干扰其生态系统自动调控的生态过程。

“我们要控制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过度危害,但控制野猪数量和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矛盾的”。张明海解释,“我们进行种群调控,只是因时因地的一个时段性举措,并不意味着以后野猪就可以随意开打了。”

在野猪泛滥的农林交错区,农民感到无奈与苦恼的,是野猪对他们辛苦耕种的庄稼与家禽的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无处弥补。他们年收入普遍不高,又依赖种植和养殖,野猪造成的损失威胁其利益和生计。

解决“人猪冲突”,除控制种群数量外,如何弥补农民损失也是关键,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与生活质量。

4

野猪要保护,农民损失怎么弥补?

野猪主要生活在林地中,尤其喜欢在林地与农地交界的庄稼地里觅食。报道中多次提到,庄稼被野猪破坏后,村民也不知道找谁来处理,只能自认倒霉。

2019年7月15日,河北泾县贵泉村附近山上的大量野猪经常在深夜下山觅食,导致大量庄稼被毁。图|视觉中国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一般来说,住在山根边的村民,家里条件本身就不好。选择种地的村民,往往又是底层群体。野猪破坏了农作物,对这些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

野猪虽是三有保护动物,但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家林草局在对人大代表关于“应对野猪致害问题”的答复中提到,野猪属于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政府有为致害补偿的主体责任。可是,地方政府的钱从哪里出,由谁来评估损失农作物的价值等问题没有明确,缺乏实施细则。

据研究人员初步统计,目前大概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专门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地方政府文件。其中一些地级市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文件。

各地分别对人身和财产损害做出了不同的补偿标准,但由于财政情况和人均收入不同,各地补偿标准之间差距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人猪冲突”的地区,大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财政比较困难,补偿金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制约了制度的有效运行。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机制上不断探索,比如保险制度就颇为有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观察到,云南村民之所以对大象保持高度容忍,与当地已建立10多年的生态补偿和商业保险有关。如果遭遇野猪肇事的村民也能迅速得到当地政府或保险公司的补偿,“人猪冲突”就会缓解。

湖南省环境生态检测中心的梁小红提到,2020年,常德市石门县一户村民家种的3亩玉米被野猪拱坏,损失2000多元。今年,当地政府为农民统一投保,1000多元野生动物保险赔偿金很快就送到了该村民手里。

梁小红认为,这种政府注资、林业部门指导、保险公司承保的方式为积极做好野生动物和人的和谐共处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充分发挥了补偿主体的积极性,政府有作为、保险公司有收益,使受害群众的利益得到一定保障,同时还可以探索绿色生态基金等更多责任主体的加入;二要不断提高保险理赔的质量和范围,除经济损失赔偿外,人身伤害赔偿、其它相关赔偿都需纳入保险范围内,做到应保尽保。三是需要进一步明确补偿标准和资金渠道,依托中央财政支持、整合各地生态补偿金、专项林草业市场化收入、社会捐助、各类保险金等,构建野生动物致害后赔偿与补偿的资金池;四是要进一步配套出台不予赔偿补偿的情形,明确不予或减免赔偿补偿的理由。

5

解决人兽冲突,这只是开始

面对人兽冲突的复杂性,不能过于决绝和简单化处理,而要在控制野生动物危害和保护人民利益之间不断摸索、找到并保持平衡。基于对野猪泛滥进行控制的实践,张明海认为,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建立长效监测机制。

2021年8月30日,黑龙江黑河市公安局爱辉分局民警将一头闯入闹市区的野猪击毙,消除安全隐患。图|澎湃影像

*补足、摸清数据

我们对野生动物致害发生的预警机制还不够完善,比如某种野生动物多到什么程度会威胁到人类生存,或者某些动物疫病疫情的防控等。

究其原因,一个是我们对动物的调查、监测工作做得还不够,不仅要关注老虎、大熊猫、金丝猴这些珍稀濒危物种,还要关注容易发生致害情况的野生动物如野猪、熊、狼等,以及易传播疫病的野生动物。

只有摸清楚野生动物的情况,我们在控制野生动物致害、解决人兽冲突问题上,才能有科学可靠的依据。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对野猪的种群具体数量和分布的数据还不够详实,就很难确定因地制宜的具体调控比例,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从上而下的分级调查和监测体系。

*改进和完善对野生动物危害的防控方式

对野生动物危害防控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系统。比如这次采取的种群控制,在开展科学猎捕的行动中,专业知识和经验都十分缺乏。

另外,种群控制手段不只是猎捕,其它方式方法还需深入探索。比如主动防控中的围网,要考虑到成本和效益比,以及实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关于“三有”保护动物的动态调整

保护物种的名录应该随着种群变化和受到保护状况等,每隔一定年限可进行调整或修订。但调整保护名录并非易事,从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公布至今,尚未进行过调整,而调整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

如果野猪暂时被移出“三有”目录,其受保护力度将会大大降低。政策的口子一旦开了,后果很难预测。

张明海强调,调控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在调控的同时,要继续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人类与野生动物共生共存,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就像有媒体评论的,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兽冲突的复杂性,对动物的保护和人类自身安全的保障需要双管齐下,努力营造所有生命都能乐享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参考资料:

1.《夫妻猎杀8头野猪获刑!多地下发野猪“通缉令”!野猪肉能吃吗?》|黄山中院.2021.12.06

2.《67岁老妇与野猪的抗争》|剥洋葱.2021.12.03

3.《野猪已成为中国当前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中国新闻周刊.2021.12.03

4.《国家林草局回应“野猪致害”问题:有组织开展猎捕调控活动》|澎湃新闻.2021.11.25

5.《山林里的“人猪大战”》|新京报.2021.10.18

6.《野猪泛滥成灾 试点猎捕“卡”在哪里?》|四川日报.2021.09.01

7.《野猪 维持食物链的关键物种》| 朴正吉.森林与人类2016年01期

8.《多地野猪毁田伤人,农民损失谁来补偿?捕杀为何不是良策?》|南方都市报.2021.12.03

9.《探索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赔偿机制》|中国环境报.2021.03.29

10《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王小芮.甘肃政法大学.2021.06

原标题:《野猪凶猛!》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