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裁员潮来临、陷入增长焦虑,互联网公司该何去何从?
作者:龚进辉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加上监管愈发严格,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强如BAT都面临广告收入集体失速,爱奇艺、字节跳动则陷入裁员风波。在我看来,互联网公司裁员只起到暂时缩减开支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点从人和业务着手。
先说人,相比裁员,组织调整更为重要,尤其是大厂,更应解决组织臃肿问题,尽可能释放组织活力、激发团队战斗力。比如,上个月梁汝波正式执掌字节跳动,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烧向组织架构调整,上周阿里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体系,都是为了提升管理能力和组织效能,确保人尽其才。
再说业务,我简单说三点:一是应聚焦主营业务。乍看之下,互联网公司要收缩战线,砍掉一些长期亏损或增长不明显的业务,但这样未尝不可,它们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押宝在主营业务上,既能快速取得一定成效,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换言之,当下多元化布局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比过去更为谨慎,得分清楚主次。只有先把主营业务发展好了,带动公司业绩上涨,才能尝试布局或发力其他业务,这是稳扎稳打的生存之道,而不是盲目把战线拉长,试图多点开花,这无疑是冒险激进的策略,很容易尝到苦果。
二是重视技术创新。经济大环境不佳,倒逼互联网公司以创新之道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发力技术势在必行,已成为全行业共识。除了百度、京东之外,阿里、腾讯也开始重仓技术。比如,腾讯Q3研发支出137.30亿元,同比增长38.6%,创单季度新高。
有人曾担心,互联网公司有朝一日会变成传统企业。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但为互联网公司敲响警钟,确实到了需要改变发展模式的时候,摆脱过去依赖人口红利的路径,打造基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技术要红利。
三是升级而非转型。转型代表企业放弃一条路走另一条路,我认为企业不要轻易转型。原因很简单,转型意味着企业要放弃好不容易积累的资源和优势,走上一条陌生且未知的道路,免不了又要经历从0到1的艰难过程,这样既不划算也不明智,存在较大变数。
当然,这并不代表企业要一成不变。相比转型,企业更应升级,拥抱新模式、新打法、新理念,适当作出改变,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做更好的自己。不过,话说回来,有时企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走上转型之路。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在线教育,今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使一众在线教育机构遭受重创,再把重心放在学科类教育上不太现实,只能向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领域转型。这只属于特例,还是那句话,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的是升级而非转型,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企业要慎之又慎、稳扎稳打。
事实上,无论是组织调整还是业务调整,都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充足耐心,做时间的朋友,认准前进的方向不放松、不动摇,才能有效缓解增长焦虑,从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