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着“丑男”剧本,他凭什么逆袭成林志玲理想型?
拿着“丑男”剧本,他凭什么逆袭成林志玲理想型? 原创 她姐 她刊
每到年末总会出来各种年度人物评选。
别的不说,最近时尚先生做的“年度先生”里的其中一项,让她姐颇为赞同——
年度艺人,黄渤。
黄渤这一年确实很高产。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2021年,我演戏、唱歌还参加了跳舞的综艺,才发现好像对自己狠一点儿也没那么难。”
但黄渤还是谦虚了。
2021年,他交出的作品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就说综艺这块,最近两部口碑都不错的节目都跟他有关——《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忘不了农场》)。
一个频频整活,在我的笑点上精准蹦迪;
另一个依然关注老年人认知障碍问题,疯狂骗我的眼泪。
图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
《忘不了农场》(下)
奇怪的是,都说「综艺上多了,观众看到演员会跳戏」,但这句话放到黄渤身上怎么就失灵了呢?
因为他演技棒、情商高、人品好,所以观众天然对他多了一层滤镜?
图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或许有。
但仔细想想,比他情商高、演技好、人品在线的,甚至三者兼备的也能扒拉出来几个。
可黄渤,仍然是观众心里的“独一份”。
做梦的普通人
有网友曾经形容黄渤:
「除了“显示器”(外表),其它全是顶配。」
图源:网络
这话夸得有点满,但不怪大家想夸他,实在是黄渤身上的闪光点有点太多:
说演戏,他是拿了影帝的人;
论唱歌,出得了专辑也搞得了组合;
看主持,他甚至能在电视直播的情况下,和搭档随机应变地撑下17分钟的空场……
图源:《娱乐星天地》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生活最开始交给黄渤的,其实是一出再普通不过的“路人甲”戏码。
那戏码乍一听还有点“不切实际”——一个年轻人梦想着能当歌手、出唱片。
故事要从最开始讲起。
黄渤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学识都不错,自然对他在考学方面的期待也挺高。
可偏偏黄渤跟课本“不对付”,挺聪明的小脑袋瓜里就是塞不进多少课文和单词,越学越觉得没意思。
他想给自己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
他喜欢唱歌,声音条件也不错。
偶尔唱完,老师同学还会给几声喝彩,那是他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从初中一直唱到高中,等他离开学校的时候,黄渤已经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驻唱歌手,还组了一个自己的乐队。
图源:网络
带着乐队,头脑活泛的黄渤开始四处寻求机会,接各种演出的活,天南海北地跑。
快乐是真的快乐。
一群好朋友待在一起,吃住全在一块,挣钱的同时还能四处旅旅游。剩下的力气,就是奔着所谓的“梦想”往前冲。
图源:《易时间》
可痛苦也是真的痛苦。
最多的一次,他一天赶了11场。
最惨的一次,老板跑了,他身上就剩了几块钱。
而且歌厅里鱼龙混杂,什么样的顾客都有。一场要唱4首歌,但遇见有观众不满意或者故意起哄,未必能撑下来全场。
想要追梦,又想赚钱生活,口才硬练也要练出几分来。
那段时间,黄渤唱的歌可能都不如他陪的笑脸多。
图源:《杀生》
彼时黄渤尚且不知道,那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是命运暗中为他准备的一份巨大礼物,需得再过几年,才能送达拆封。
家人也没能带给他太多的精神支持。
在父亲的眼里,黄渤所谓的“追梦”4个字就能概括——不务正业。
大好的青春时光,要么回学校继续念书,要么就该找份稳当的工作,按时上下班,按时拿工资。
年轻气盛的黄渤听完,心里堵气,故意把演出挣来的400块钱扔在了父亲的眼前,比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多100块。
可父亲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梦想和现实间的落差感受了一次又一次,黄渤也开始动摇了。
那一年,黄渤22岁。
图源:《厨子戏子痞子》
他回了家乡,换下演出服,穿上西装,跟人合伙办起了厂子,好似从岔路上走回了正轨。
他和每一个生意人一样,研究市场行情,跟不熟的这个老板、那个总经理应酬喝酒,日子看似正常地一天天过去了。
可潜藏在心里的情绪一天又一天地积压,终于在某一天彻底爆发了出来。
他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在心里问自己,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又到底想干什么……
恰好,那个时候,跑剧组的发小问他想不想演戏。曾经熄灭的火苗,又慢慢开始燃烧起来。
要不然,借着拍戏再试一次、闯一次?
图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4年之后,黄渤又扎回了梦里。
只是这次,他终于把路结结实实踩在了脚下。
慢半拍的狠人
管虎,《上车,走吧》,这是黄渤演的第一部影片。
名导,再加上一个能拿奖的本子,这个配置似乎不能更好了。
只是当时的黄渤,根本没心思考虑这些。
他第一次接触拍戏,连最基本的走位都没搞明白。
逼得剧组的摄影师没办法,只要感觉他快走到镜头外了,就赶紧双手扶稳机器,伸出脚拦住他。
图源:《上车,走吧》
好在黄渤脑子转得快,拍了几天,他就多少摸出了些门道。
再加上演的是个进程务工的农村青年,生活背景多多少少和他贴近,一点点调整着拍,这戏也总算顺顺当当拍完了。
拍完片子,黄渤心里挺高兴。
“我觉得好像这工作我能干,能干到多好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挺喜欢它。”
这部片子随后一举拿下了金鸡、百合和华表的多个大奖。
原本只是一只脚迈进影视圈的黄渤,恍然间就像是被一股快速旋转的风,一把扬到了天上。
轻飘飘的,触不到地面。
走在参加典礼的红毯上,他心里一度泛起嘀咕,“究竟是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图源:《上车,走吧》
可很快,还没找好落地着力点的黄渤,就从空中“掉”下来了。
因为那部有名的《黑洞》,导演依然是管虎。
已经合作了一次,双方都有一定了解,管虎干脆把剧本扔给黄渤让他自己挑角色。
或许是被上一部戏得奖冲昏了头,又或许真的有点想当然。
黄渤把剧本翻了个遍,挑了一个出现次数不少的人物——汤文君,一个实习警员。
很多场景里,他不是在说哪里发现了尸体,就是安安静静充当背景板。
角色没有那么多发挥的余地,黄渤也演得不上心。
剧一播出,人物不出彩。
曾经很多想找黄渤合作的剧组都暂时偃旗息鼓了,觉得他可能只能演和他生活经历相似的人。
图源:《黑洞》
黄渤再次回到了籍籍无名的状态。
但对他来说,这反倒像是件好事——彻底摔了个清醒。
「(这两部戏)一个帮我建立了自信,另一个让我知道无论什么角色、什么戏,都别掉以轻心。」
也是因为这两部戏,黄渤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半吊子演员和真正的演员之间的一些差距。
他需要去学更多相关的知识。
于是,黄渤开始铆足了劲考北影,这一考,就是两三年。
等他进了学校,已经快30岁了,和他同届的刘亦菲,比他小了整整13岁。
当真成了大龄学校儿童。
图源:《杨澜访谈录》
或许是因为比别人慢了大半拍,那时候的黄渤,浑身上下都萦绕着一股不安感,他开始拼命地往前“跑”——
同样的作业,老师让交一个创作思路,他总是会想六七个;
排小品,他会较真到最后一刻,把排练时间塞得满满当当,恨不得24小时当成48小时用……
他不怕对自己狠,但他怕一个晃神,好不容易看见的、眼前的路又消失不见了。
图源:《人物》
离开校园,进了剧组,这狠劲依然没减。
拍《斗牛》,他很多镜头都是和牛在一起的。
可偏偏动物的状态最不好把握,没办法预测什么时候它能完全按照镜头的需要动,黄渤只能一次次集中精神地演,让导演结合着镜头挑。
最多的时候,一场戏他拍了138遍。
整部戏拍完,他磨破了38双鞋。
到杀青那天,他像是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坐在车里号啕大哭。自己先里里外外扒了层皮。
图源:《斗牛》
这股劲没白费。
因为这部电影,黄渤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影帝奖杯。
台上的他意气风发,哪里还能看见曾经那个有点迷茫、有点无措的普通“路人甲”的影子呢。
图源:黄渤凭借《斗牛》金马拿奖
只是回过头来看,在黄渤这出普通青年逆袭的戏码里,哪有什么传说中的金手指。
这一切,分明是他自己靠着这点狠劲一步步拼杀出来的。
下一个“黄渤”?
拿完了影帝的黄渤,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
看他怎么拍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就知道了——
从2010年构思到2017年拍完,剧本就改了几十版;
剧本定完,选了拍摄的小岛,究竟用岛上哪个山头,他也要一个又一个自己爬上去看看;
拍完了,开始剪,一剪又是一年。
依然是那个肯下苦功夫,甚至笨功夫的黄渤。
图源:《一出好戏》
他分明可以参考一些其他跨界转型的人,选一个看起来更「省力」的方式,比如做拼盘式喜剧。
拿《一出好戏》的演员配置来说,完全可以轻松做到。
毕竟演技在线的女神和男神、喜剧强手、顶流艺人……汇聚了个全。
可他半点没糊弄,真尽力搞了一出好戏,80多万人参与评分,最后稳在了7.1。
图源:豆瓣
很多网友评价,这部戏及格线之上,不是没有瑕疵,但是分明能感觉到黄渤的真诚。
他甚至还保持着一种下意识地警惕:“我现在做到这个地步,更知道应该如何弯腰屈膝而行。”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每位导师要负责一个社团。
不忙的时候,他会和参赛选手一起在会议室里开创排会,开到很晚,
图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他甚至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去故意给自己找罪受,比如去演话剧版《活着》。
他当然清楚这背后的风险,这是一个被葛优演到深入人心的著作,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招来一片骂声。但依然还是决定去尝试。
这或许才是观众格外偏爱他的原因: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作为一个职业,应该呈现出的标准和范式。
情商、演技、人品当然很重要。
但除此之外,我们也知道,他会尽自己的努力,把交到他手上的拍摄作品完成好。
他尊重演员这个职业,愿意狠下心去打磨,去突破,不敷衍观众。
但我们爱他,又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合格的、真诚的艺人。
还因为,我们从黄渤身上,也分明看见了很多普通人的影子。
拿着一本本“路人甲”式的剧本,试图往外冲一冲,闯一闯。
失败了,那不妨看看黄渤。
一个普通的路人甲,如何一次次承受着生活的冷水,每天往前多走了一小步的。
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能如黄渤一般——
上演一个自己的一出好戏。
图源:网络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小怪兽
微博 - @她刊iiiher
原标题:《拿着“丑男”剧本,他凭什么逆袭成林志玲理想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