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就在这!考古发掘又有新收获~
为深刻把握努力建设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考古学光荣使命
进一步认识考古新发现
在构建中华文明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瑰宝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等方面的
地位和作用
“薛城遗址发掘与宁镇地区早期文明”论坛
12月10日在高淳召开
论坛参会人员前往
薛城遗址参观
薛城遗址工地、南师大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本次论坛的召开
有利于更好地梳理宁镇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
对薛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做出了有益指导
薛城遗址
薛城遗址位于高淳区淳溪街道,是1997年11月发现的6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古村落的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5500至6300年,是继汤山南京猿人之后南京考古的重大发现。
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师范大学在薛城遗址建立了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同时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旅局开展合作,联合对薛城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并作为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本科田野考古实习地点。
2021年9月,联合考古队启动薛城遗址发掘工作,迄今仍在持续之中,布方发掘加扩方面积计160平方米。经过近三个月的发掘,目前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0余座、蚬壳堆塑遗迹1处、红烧土遗迹1处、新石器时代灰坑20余座,出土陶器、玉石器和骨器100余件。
2021年薛城遗址发掘区示意图 ▲
本次考古发现对于探讨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生态环境、生业经济、墓葬习俗、贫富分化、社会复杂化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尤其是最新发现的蚬壳堆塑遗迹十分罕见,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本次发掘发现一处蚬壳堆塑遗迹
遗迹由水生贝类的外壳堆塑而成,外形呈趴伏的鳄鱼。鳄鱼属爬行动物,与恐龙是近亲,鳄鱼即龙的初形、龙的原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敏先生评价其为“江南第一龙”。
2021年薛城遗址发掘区示意图 ▲
贝类以河蚬壳为主,杂以螺壳、蚌壳。动物“头部”距地面深0.5米,“尾部”距地面深0.67米,全长3.34米,最宽处达0.5米,“背部”堆积隆起,最厚处0.2米。蚬塑自东-西南方向延伸,“头部”用两颗大蚌壳表现“眼睛”,“吻部”也以蚌壳呈现,“颈部”位置被基槽打破,仅余少量蚬壳痕迹,“尾部”也有多枚大蚌壳点缀铺垫。
同时,在堆塑遗迹的东侧,有一座墓葬,编号M32。该墓葬被基槽打破。人骨头部左侧有石钺随葬,风化较甚。人骨下体皆被破坏,在大约死者脚部位置出土一件长条形石锛。堆塑遗迹与M32之间可见零星的蚬壳连接。
M32或与堆塑遗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可能属于大致同一时期,薛城先民在墓地进行的与丧葬有关的祭祀习俗行为。
薛城遗址发掘,对于重建薛城五千多年前的人地关系、生业经济、动植物资源极有必要,同时也为展示高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
高淳区将继续提升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水平,扩大保护利用效果,进一步带动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持续做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这篇大文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