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小博说】在金山卫曾经的记忆中沉思

2021-12-10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山区博物馆 ,作者仙贝

金山区博物馆.

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金山大道1800号(57953310) 上海南社纪念馆: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内(57212910)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区南安路87号(37262031)

再过几天,就是12月13日。

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届时,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

将举行公祭活动,

缅怀英烈、先贤及遇难同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每逢国家公祭日到来,我们总想对死难者说些什么。准确地说,是总想对今天的我们自己说些什么……

复杂的情绪下,思绪总是容易奔逸。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还是愿意从时光隧道中寻找一些答案,来印证我们的判断!

每次看到这张海报,就会令人热血偾张!

毕竟,二战之后,在武器装备极其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把美军打到谈判者桌上的事情,只有中国人做到了。这会儿,我们要讲的,不是吴京所塑造的穿插七连,而是曾泽生率领的解放军第50军。

↓↓↓↓↓↓↓

在成为50军军长之前,曾泽生是国民党军队的第60军军长。而这个60军自1946年驻守长春后,被国民党吉林省主席梁华盛骂成“60熊”。这个熊包有多熊?1946年,60军从越南北部赶至东北战场,和解放军作战。打了两年,被消灭了4个师,还有一个师起义了。总共损失去了5个师。用一败再败,都难以形容“60熊”的弱。面对这样一支毫无战斗力的部队,梁华盛甚至不愿给他提供营房,这个军长最后不得不搬到城郊一座庙里屈就。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部起义,被改编成了解放军第50军。

曾泽生

1950年9月下旬,第50军入朝参战。曾泽生的第一仗,其麾下的三个步兵营,就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成建制的消灭联合国军的坦克营的战绩。其后,他率部第一个攻陷汉城。在随后的第四次战役中,他们在长达五十多天的防御作战中,共毙伤俘敌1.1万余人,建制几乎被全部打残。后来,50军又承担对鸭绿江口附近岛屿的渡海夺岛作战,在这一个月的战斗中,50军连续发动渡海作战,夺取极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等大小数十个岛屿,将美军的势力范围彻底赶回了38线,成为志愿军主力之一。

也就换了军装和帽徽,50军怎么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被武装到牙齿的对手称作“50凶”?

因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不是曾泽生们转变得神奇,是因为这支军队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一份子!这支军队区别于世界其他军队的根本在于,这是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军队。

今天回看这段史实,世人更愿意将这样一支中国军队冠之以“全世界步兵巅峰”的赞誉!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今天中国人自己主观的自豪,那么金小博会告诉你,早在54年前,就有一个英国人已经做出过类似判断。

这个人就是林迈可(MichaelLindsay)。

林迈可先生出生于英国一个书香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历史学家,曾任苏格兰格拉斯的神学院院长。其父是一位哲学家,在牛津大学的贝里奥学院任院长直至退休。其间,还曾任英国上议院议员并被英王封为男爵。就是这样一个在英国传统文化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学者,却一直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所痴迷。

林迈可毕业于牛津大学。1937年12月,他接受燕京大学之聘,取道加拿大,与白求恩同船来到中国任教。1940年,他曾在重庆,任英国使馆新闻参赞六个月,后受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博士之召,复返燕京大学执教。在中国工作期间,他曾多次突破日军封锁线,深入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和延安参加抗日工作。在抗日根据地,有感于八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得出“中共领导的抗战,应该被称作当代最有战斗力和抵抗力的胜利战争”的论断。

即便1945年,林迈可携妻子、孩子回到英国后,也一直在颂扬这支军队。回国后,由于经常被其他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真的抵抗过日本侵略军吗?”

为了向世人澄清事实,林迈可专门将抗战期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并附上了简短的记述,装订出版。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战争:华北1937—1945年》!林迈可坚持认为,倘若中国共产党拥有更精良的武器,那么他们一定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1967年,他在一次与一名前日本军官的辩论中,毫不客气地说道,“如果八路军有象越南共产党得到的那种数量充足的外援,他们就会在一年内把你们赶出中国。”(【英】林迈可:《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年版,21 页)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却会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只需要你去用心探寻,便会得到你希望得到的答案。

有人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或许略显偏颇,毕竟,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去看待过往的那些记录,才会理解过去。

在这里,金小博努力将1937年、金山、杭州湾、登陆等关键字串联在一起,带着大家在过往的那些的新闻碎片中,摸索一下1937年金山的大概模样。

11月5日,日本第10军以杭州湾为进军方向,登陆金山卫沿海一线,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呢?

壹:登陆

日军第10军作战经过一览图(金山卫登陆部分)①

1.金山卫的地理位置

我们先来一窥金山卫在当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金山卫,“实滨海咽喉之要冲。”

——1937年11月27日《社会日报》

金山卫的位置,地处“杭州湾北岸,乍浦以东的海岸线。这段塘岸,实为防海重地,同时也是明清倭寇出没的场所。”

金山卫“这里和外地交通,有四条干线,在东面的:是沪杭公路,由闵行经南桥——奉贤大镇等地,至金山嘴,折西经各地而至金山卫一段,就原来海塘筑成,风景颇为壮丽。在西面的:是由嘉兴水道(可通轮船),到平湖新仓,再由水道或沪杭公路支线以到海滨。”同时有“两条浦江重要支流:一条是张泾,由氽来庙入口,经松隐,张堰,至金山卫。一条是得胜港,经叶榭,亭林至漕泾,金山嘴。”

“重要的城市,也都在这条干线上。金山卫,城东半城属松江县,西半城属金山县。金山嘴,也是隶为松江。在城的北面,已有几个较大的分属于各县的市镇,如平湖县的新仓,金山县的张堰,松江县的亭林,奉贤县的南桥,都是农作物和渔盐产的集散地,算得江南富庶之地区,并且扼水陆要冲,日寇进犯,是必由之路。再北是珠泾(金山县治),松隐,闵行,都在浦江左右。”

——1937年11月12日《大公报》

2.驻防情况

“八一三战事爆发后,滨海一带,就先后武装起来。金山卫——那儿驻有一旅以上的战士,那儿掘满了战壕,筑满了炮台。并且,沪杭公路上常常巡逻着我们的军队,以防进扰。”

——1938年11月2日《新闻报》

“金山卫原是沿海长约数十里之海滩前哨放到海边,每个哨兵均随身携带无线电,藉与后方取得联络,潮涨时哨兵随之略退,守防极严。”

——1937年11月29日《战时日报》

但恰逢当时参谋总部鉴于驻防部队忠勇过人,劳苦日久,亟待休息,以资补充,充实军力,“故着令驻守金山卫部队换防,星夜撤退”,使得金山卫的布防出现了兵力空缺。

3.武器装备

“驻守其地者,仅炮兵一连,辅以壮丁,壮丁皆附近四乡所选拔,所持兵器,尚有百年前击鸟之铳,以此保卫海口,安可恃?”

——1937年11月27日《社会日报》

清代鸟铳

4.金山卫沦陷

“参谋总部早经安排妥当,无一漏洞,策划周密,奈金山卫早有汉奸预伏,探得实情,报之敌方,于是用木筏运兵抵岸,徒步卅余里,不见吾军,盖换防部队尚未到达也,即猛攻逼松江,吾军姗姗来迟,不待休息,即奋勇堵截,奈以体力不支,略受威胁,致金山卫失守而致动摇东战场全盘局势矣。”

——1937年11月29日《战时日报》

1937年魏子才绘金山形势图

贰:抵抗

淞沪会战经过要图

当地群众如何?

“十一月五日晨五点钟,飞机不断地在金山卫城上盘旋。金山嘴一带的乡民,渐渐的跑到镇上来。他们拖老携幼,状极狼狈。据他们的报告,穿黄色的动物从四五十只大兵船上爬上陆了。中心民校、警察局,遂一面召集壮丁,一面向县府等上级机关请示。可是,远水救不得近火。保卫金山卫只是二百余壮丁、二百余炮兵的责任了。他们四百余人,站在城隍庙前大场上,接受了枪械,挺起了胸膛,向前线去了。

六点钟,看光景,金山卫这会失陷了。中心民校、警察局,忙着迁移。于是人民也开始撤退了。”

——1938年11月2日《新闻报》

视频来源:

央视网 《生死地 1937淞沪抗战实录4》

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及其东西地区,南距上海市区约40公里,为淞沪战场右翼的海防要地。可是,南京统帅部和第3战区司令部都未重视该地区的警戒和防卫问题。

日军在金山卫登陆的第10军,登陆方向与上海派遣军南下方向,形成了南北对进,分别从淞沪战场的左右两翼展开。其目的在于从南北两面实行迂回包抄,将东临大海的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以图歼灭。

面对这种情况,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急令第67军军长吴克仁前往增援。吴克仁的第67军是东北军中的主力,属于张学良的嫡系部队。西安事变之后,第67军缩编为两个师,不到两万人。日军登陆金山卫时,抗战勇士奋起抗击,损失惨烈。

该地图记录了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至11月9日松江城失守的三个月间,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整个过程。由图可知,侵华日军第10军的主攻方向,一由金山卫直指松江城,一由金山卫以西的全公亭直指枫泾,正位于刘建绪集团军和张发奎集团军之间,属于中国军队布防的薄弱环节。

至1937年11月初,淞沪会战已打了近80天。经历了上海围攻战、反登陆作战、阵地战、防御战四个阶段。中国军队歼灭相当数量的日军,将5-6个师团困在上海战场,减轻华北战场国军的压力。但是,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损失太大,陷入持久消耗作战的不利局面。

实际早在1937年9月间于松江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张发奎等人就主张应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以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兵力而保存国军实力,以利以后之长期作战”。但据张发奎回忆,当时并未被采取,“最高统帅部否定了这个建议,他(指蒋介石)的意见以为上海是军事必争之地,应不惜一切来确保这个地区”。②

叁:不屈

11月11日,上海宣告陷落。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方学苏(1907-1937),原名方建新,湖南新化人。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时任预备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旅第四十一团中校团附。同年11月10日在金山枫泾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1990年11月28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图为方学苏一家人。

王子隆(1906-1937),在沪淞战役中,王子隆率全营防守临海第一道防线——奉贤柘林沿海一带。1937年11月4日下午,其所隶第八集团军一部奉令北撤,令王子隆营1个排24名官兵原地留守,其余所部随大部队撤离。翌日凌晨5点,日军从海面突袭,企图从朱家村登陆,留守排奋起还击,急派通讯兵追赶大部队求援。王子隆跑步进入前沿阵地时,留守排大部战死,仅剩3人。

金山卫抗战中,王子隆奋不顾身,冒死指挥,不幸左臂中弹,血流如注,仍坚持作战,后被炮弹击中腹部,壮烈殉国。

马玉衢,出生于1926年3月,老家是在浙江新庙东西街中段,父亲开中药店为业,迁至金山干巷镇开店。他先后在干巷、金山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44年加入由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化名刘剑怀。在地下党组织的委派下,一度担任干巷镇镇长。不久,即参加了新四军,隶属新四军第五支队浦南先遣支队,担任中尉参谋兼机要秘书。他在先遣队丰富的战斗历练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四军战士。

浦南先遣支队:新四军浦南先遣支队成立后,活动与游击范围从金山、奉贤南桥以西,松江泖港以南和浙江平湖城区以东,南连杭州湾金山嘴和乍浦一带。在这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区域内,先遣支队高举起抗日的旗帜打击日伪。我们金小博也曾做过详细的介绍。

金小博说 ▏讲起抗战时金山苦难史,就更觉得今天有两首歌唱的真是对!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被害乡民墙”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姓名墙

冯玉祥将军在淞沪会战期间曾对蒋介石说:“现在我们前方的各将领都是有血性、有良心、勇敢善战的革命青年。他们在前方拼命,流血,我在后头的任务就是作几首歪诗,再一个就是等死罢了。”悲哉!

了解1937年的金山,我们能看到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军事实力等状态……惟此,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有国才能有家,危机面前,更应团结一心,攻克艰难。

今天,距离金山卫的血色已经过去了84年,但这段史料的记载,却永远让我们深思与铭记!

据说,直到多年以后,当蒋介石在台湾得知,那支在朝鲜战场打出“50凶”名号的军长是曾泽生,这支部队是由国民党军第60军成建制改编而来的之后,沉默了很久……

【参考资料】

①张智慧:《日文档案资料中的金山卫登陆》,《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第30卷,第68页。

② 百家号:抗战史记

原标题:《【金小博说】在金山卫曾经的记忆中沉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