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下的部分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情况
12月10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与腾讯位置大数据合作,在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指标体系应用多维大数据,对部分历史文化名街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反映以名街为代表的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情况。
历史街区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具有活态特征,它是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也是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场所。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街区的法定保护概念,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历史文化名街是自2009年至2013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推介评选后的优秀历史街区,目前共50条历史文化名街之中,有很多是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
多年来,历史街区的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从实践情况来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有不同的模式,体现在保护与发展路径、参与操作主体、获利模式、利用强度等方面,但通过不同途径积极保护,焕发活力,实现复兴,成为目前大多数历史街区的共同诉求。这些年来,历史街区的复兴实践有很多优秀案例,但也不乏问题与教训。
历史街区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变化是无法回避的特点,无论居住者使用者、功能业态,还是利用过程中建构筑物自身。而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有些街区缺乏人气与活力,成为冷冰冰的陈列馆。还有一些街区则被过度旅游和商业开发,失去了“原真性”的文化特色。大量外来游客,给本地人的生活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均带来负面影响。杂乱的业态、日渐趋同的景观,也不利于本地特色风貌展现。
因此,如何管理历史街区的变化,使其能够健康地可持续保护发展,成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2016年,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委托清华同衡规划院相关部门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管理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在名街中选择部分案例,通过课题研究,对以名街为代表的我国历史街区当下的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对比,窥斑见豹。
现状50条历史文化名街分布
大数据驱动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转型
以往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手段的分析。而新数据环境下,大量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数据,为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促进了存量规划背景下的名街保护与发展范式转变。
历史文化街区普遍面临的难题是,文化与商业如何平衡。较其他产业开发,历史街区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监测与管理。保证街区长久的吸引力和活力,亟需一套科学的量化指导标准。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腾讯位置大数据合作,围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为目标,通过全国这50个历史文化名街,构建出一套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产生的大数据,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通过相关分析模型实时获得量化指标,尝试提升历史街区的管理方式。
清华同衡智慧城市和城市数据运营体系结构本研究试图通过双方合作,在新兴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清华同衡策划所在借鉴1994年美国颁布的《社会影响评价指导原则》,并结合我国规划类项目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形成历史街区评价的五个维度(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社区建设、社会文化和物质空间环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街区的发展评价体系。
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本研究报告中的十项核心活力指标,主要通过腾讯位置大数据、大众点评兴趣点等互联网大数据计算获得,基于现有数据,本研究主要针对社会结构方面的新迁入人口占比与年龄结构,经济结构方面的业态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文化方面的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与文化认同展开评价,重点关注历史文化名街的文化类设施、使用者特征与受欢迎程度三方面。
在进行大数据研究前,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历史文化名街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将历史文化名街与其所在城市中心的距离作为横轴,将历史文化名街的百度搜索指数作为纵轴,圆圈大小表示历史文化名街所在城市人口规模,可将50条历史文化名街大致分为三类。
本研究重点选取的九条典型历史文化名街案例,涵盖了上述三种类型。其中, 烟袋斜街、中英街、清河坊、平江路、三坊七巷属于类型一,其特征为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较高。翘街、万安老街、渔梁街属于类型二,其特征为位于不同规模城市中心但知名度较低。南诏古街属于类型三,其特征为位于中小城镇边缘且知名度较低。
50条历史文化名街分类•文化类设施指标分析
文化类设施发展评价,主要包括文化类设施比例、文化类产业构成、文化类产业分布以及最受大众认可的文化类设施。
评价主要基于通过互联网抓取的大众点评兴趣点(POI,Points of Interests)以及腾讯位置大数据。研究发现,名街案例中,一般消费类设施均占主导地位,因此所有的名街在设施经营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不同历史文化名街的文化类设施比例相差较大,与其所在城市的人口规模、知名度以及区位并无明显关联。
街区文化类设施所占比例在文化类设施数量较多的名街中,文化事业类主要由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构成。在文化产业方面,以地方菜、茶馆、小吃、茶庄四类组成的餐饮类设施,所占比例较高。不同历史文化名街在老字号、服装、民俗工艺等多个方面形成各自特色。因此,相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种类更为丰富,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推动作用更强。
街区文化事业类设施所占比例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LBS)筛选人流集中地,进而发现,文化类设施在历史建筑中所占比例,普遍高于街区整体水平,而人流密集区域的文化类设施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消费与其他设施占比较多。可见,文化类设施是吸引外来访客的吸引点,但产生消费行为的并非这类空间。
以大众认可度为标准,结合大众点评数据的评论数、评价星级筛选出各类文化设施评论数靠前的设施。再结合各类设施评论的语义分析以及设施是否位于历史建筑中的空间关系,从文化设施的各类业态中,筛选出受欢迎并体现街区文化的业态。最后再根据语义分析的负面评论排除服务、环境受到投诉的品牌,得到街区的十大推荐品牌。 可以发现,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紧密的文化类设施,受到大众认可度较高,包括故居、博物馆、老字号餐饮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店铺。
最受大众认可的文化类设施举例•使用者特征指标分析
使用者特征主要包括使用者归属地、使用者身份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主要通过腾讯位置大数据的使用者身份标签展开分析,并以百度搜索的用户标签描述历史文化名街关注者的身份特征。
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提供的人群画像数据,可得到不同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归属地分布。其中,将来源于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城市的人数与出现在历史街区的总人数之比,计算为“本地使用者占比”,可知:所有九条案例名街,都仍以本地使用者为主。在三类名街中,位于大城市中心且知名度较高的历史文化街区,非本地使用者相对较多,外来客源地分布相对较广,因此其文化传播能力更强;而其他两类知名度较低的历史文化街区,本地使用者相对较多,外来客源地分布相对集中,因此本地文化传承能力更强。
本地使用者占比
工作日外来客源地分布举例
在百度搜索的人群标签中,将历史文化名街的关注者与旅游关注者整体的结构相比,可知:女性与30岁以下青年游客群体,更关注历史文化名街。历史文化名街街区范围内的腾讯位置大数据也发现,外来访客较多的周末,历史文化名街街区范围内,女性、少年与青年人比例较工作日普遍有所上升。
历史文化名街关注者性别及年龄构成•受欢迎程度指标分析
受欢迎程度主要通过使用者口碑、街区特色认知、街区最受欢迎季节以及街区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由于目前针对本地居民的公开舆论平台较少,本研究暂时选用蚂蜂窝、携程、去哪儿、大众点评以及百度旅游等五个以游客为主的平台,开展不同历史文化名街受欢迎程度的评价。
各历史文化名街五个平台评论总数在使用者口碑方面,通过语义分析,将评论分为积极情绪、中性情绪以及消极情绪三种情感类型,并根据不同程度进行打分。情绪指数较高(积极评价多)的名街包括:上海武康路、上海陕西北路、江苏扬州东关街、浙江临海紫阳街、江苏无锡清名桥等。
历史文化名街情绪指数统计历史文化名街负面评论的原因发现,负面评论主要来源于缺乏历史文化特色以及过度商业化两方面。此外,历史风貌与新建筑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商业管理缺位导致的假货、宰客、商品质量较低,人多拥挤以及物质空间与环境维护管理缺位等,亦是历史文化名街管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选取语义分析后,我们对积极正面的评论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大众对历史文化名街的特色认知,通常与其所在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构筑物与特色设施、空间类型、建筑、名人、食物等方面关系密切,应当针对这些要素进一步开展系统性保护与传播。
历史文化名街特色认知通过对不同季节历史文化名街评论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部分历史文化名街的受关注与受欢迎程度呈现明显季节性高峰与低谷。
街区最受欢迎季节分析根据百度搜索指数,从“历史文化”与“旅游”两方面,关注历史文化名街与其所在城市相比的影响力,分别以历史文化关注指数和旅游关注指数,表示历史街区与整个城市的相对关注程度。
历史文化关注指数,即,百度搜索量中,以“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名街街名”方式出现的搜索,与“历史文化+城市”方式出现的搜索之比。我们发现,历史文化关注指数较高的历史文化名街包括福州三坊七巷、哈尔滨中央大街、厦门中山路、苏州山塘街、黄山屯溪老街、广州沙面街、青岛八大关等,其在历史文化方面受到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其所在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受到的关注度。
旅游关注度指数,即,在百度搜索量中,“旅游+历史文化名街街名”方式出现的搜索,与“旅游+城市”方式出现的搜索之比。旅游关注指数较高的历史文化名街包括北京烟袋斜街、深圳中英街、北京国子监街、重庆磁器口、成都上下正街、苏州山塘街、杭州清河坊、苏州平江路、哈尔滨中央大街等。此外,还可以发现,用户通过移动端方式的搜索指数普遍高于整体搜索指数,推测有一定数量用户在出行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名街进行搜索。
历史文化名街的历史文化关注指数我们认为,大数据可以通过精准的政策指导和对人流的实施检测和预警,合理制定业态比例,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的延续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优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旅游和商业开发导致其“原真性”的丧失。
同时,大数据应用的推广,将促进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体制机制。通过多种互联网数据平台,建立历史文化名街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保护规划公示与意见征询、文化遗产监督管理、相关舆情分析等,将充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原住居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公众意见的接纳。
随着互联网数据的深入挖掘,以及物联网数据与公众参与数据在历史文化名街中的应用,评价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数据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城市网格计划”(City-Grid Plan),已在北京西城区德外街道、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开展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集成传感设备网络布局,可实现历史街区的温湿度、光照度、噪声、PM2.5、PM10等城市环境感知数据,以及人车流、街景画面等城市行为感知数据的实时监测,辅助历史文化名街推进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监测系统整体架构未来展望:数据生态系统与跨界创新
当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领域尚未出现成熟的记录、传播、互动、创新的数据生态产品。而人的时空行为数据,是历史街区未来最大资产。
我们认为,以数据合作和共享为核心,通过多元合作渠道,可以培育多方参与、通力协作的数据生态体系。
在这个数据生态体系中,历史文化名街的管理机构可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名街的精细化管理,推动街区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不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利用城市大数据的积累,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名街保护规划与设计,以及积极参与后续的文旅发展和商业运营。互联网公司可通过相关领域的机构加强合作,促成业务领域的对接,实现以数据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和产业链的布局。开发商和旅游公司将通过数据实现在名街的精准营销和精细化商业运用。
社会公众将利用数据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实现与名街管理部门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大数据将为公众参与提供赋权支持。大数据为参与者带来互惠互利,也有助于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跨界协同创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