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印度想减少对俄制武器依赖,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21-12-09 19: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尽管过去5年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对印度的武器出口下降了53%,但印度仍深度依赖对俄制武器。

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签署多项军事合作协议,俄罗斯军工企业看到了重新向印扩大出口的希望,纷纷摩拳擦掌。

12月7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表示,俄国防出口公司将提出向印度转让“斯普鲁特-SDM1”轻型两栖坦克的生产技术。而在米赫耶夫表态前一天,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德米特里•舒加耶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印两国正在讨论按照许可证增产50架苏-30MKI战斗机的问题。

12月6日,印度和俄罗斯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印度北方邦联合生产超过60万支AK-203突击步枪,涉及金额约为500亿卢比(约合42.3亿元人民币)。此外,两国还签署了另一项为期10年的军事合作协议。

随着印度购买60万支AK-203突击步枪,该枪将成为印军未来轻武器主力。

印度大手笔购买俄罗斯武器

当地时间10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进行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印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28项协议。印度外交秘书哈什·什林拉当日晚间通报此次印俄两国领导人的会见成果时表示,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是两国领导人会谈中的重要内容。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有意继续与印度在军事技术领域进行互动,其中包括举行联合演习。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与俄罗斯6日上午开始首次“2+2”部长级对话,双方签署了两项重要军事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拖延已久的联合生产AK-203自动步枪协议。报道称,这些协议是在普京与莫迪会谈前几个小时达成的。

印度防长拉杰纳特·辛格在6日会见了俄罗斯防长谢尔盖·绍伊古,双方签署了在印度北方邦阿米西合资生产近60万支AK-203自动步枪的合同。这笔交易价值超过500亿卢比(约6.63亿美元)。此外,还签署一项将军事技术合作延长十年的协议,即从2021年到2031年。

印媒The Print报道,消息人士称,俄印AK-203突击步枪交易中也包含有知识产权费用,但双方现在决定采用收取技术转让费的方式,这降低了每支步枪的成本。

除了AK-203自动步枪,双方还将签署新的武器供应合同,包括供应“针-S”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卡-226”多用途直升机。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印度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从俄罗斯进口或根据俄许可证生产,需要俄罗斯提供配件等,对俄制武器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虽然这几年比例有下降,但是出于平衡美俄的考虑,这次印度又向俄罗斯采购了多种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月起,俄罗斯将向印度交付首套S-400防空导弹,部分设备已经通过运输机运抵印度。《印度斯坦时报》11月20日报道称,印度驻莫斯科的外交官透露,部分S-400系统部件已经运抵印度。报道称,印度将于2022年年初之前部署至少两套S-400系统,两个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印军团队将操作S-400系统。

2018年10月普京访问印度期间,印方向俄方订购5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合同价值55亿美元。该导弹系统可使用最大射程400千米的远程防空导弹,形成战斗力后将解决印度军队缺乏远程防空导弹的问题,大幅提升防空反导能力。

S-400防空导弹。

印俄S-400防空导弹交易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美国多次向印度施压要求其放弃购买该导弹,否则将对印度进行制裁。今年1月,美国驻印度大使表示,新德里必须在S-400防空导弹和遭受美国制裁中做出选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印“2+2”部长级对话会谈后表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美国试图干预印度向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交易,但印度表明自己是主权国家,有权独立决定向谁购买武器。

此前,土耳其购买俄S-400防空导弹的举动遭到美国制裁,取消了土耳其购买F-35战斗机的资格,打乱了土耳其空军装备的更新换代计划。

莫斯科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负责人鲁斯兰·普霍夫分析称,印度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仍然坚持如期履约,说明印度并不会向美国屈服。在俄印传统的军工合作领域,印度仍将坚持与俄前行。

除了上述武器,印度还计划向俄增购50架苏-30MKI战斗机。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德米特里•舒加耶夫6日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印两国正在讨论按照许可证增产50架苏-30MKI战斗机的问题。

苏-30MKI是印度空军目前现役数量最多的战斗机,共有272架,目前编列10个中队,印度还计划对这些战机进行升级,提升作战能力。

印度正降低对俄制武器的依赖

普京时隔三年再度访问印度,“闪电式”访问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也达成不少共识,但仍难掩俄印两国关系近几年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在印度国力增强和美印关系升温等背景下,俄印两国的嫌隙也逐渐增多。

嫌隙增多反映到军贸层面是印度减少向俄罗斯采购武器。据《印度快报》报道,数据显示,过去5年俄罗斯对印度的武器出口下降了53%。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对印度武器出口逐渐增多。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武器进口国,沙特武器进口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量的11%,印度占9.5%。

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对印出口武器的国家。《华盛顿时报》称,2008年以来新德里已从美国购买了价值近210亿美元的防务装备。

印度正寻求从美国引进30架MQ-9B“察打一体”无人机,总价值约30亿美元。

去年2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期间,双方达成30多亿美元的军售协议,美国将向印度出售价值30多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包括24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6架AH-64E型“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目前,印度正寻求从美国引进30架MQ-9B“察打一体”无人机,总价值约30亿美元。但由于其高价格,采购决定被拖延,印度国防部已经请求美国提供具体价格、维修和技术维护费用以及运输到印度的详细信息。

2020年10月,新德里与华盛顿签署了双方签署共享地理空间情报的《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连同早先签署的两份协议——《后勤交流协定备忘录》和《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双方完成了深度军事合作的三大“基本协议”。分析认为,印度已经成为美国军事意义上的“准盟国”,美国将向印度提供更多的先进武器。

“现在,军购已经成为印度的一张牌,因为有些先进武器无法生产,印度必须购买,但是向谁购买不仅有军事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考虑,不会轻易答应任何一方面,并且解决武器来源多元化的问题。”张家栋分析认为。

“在美国加快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与日本、澳大利亚两国防务合作也不断深化,这引起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以及反击,这次普京访问印度又弥合了一些裂痕,也表明印度没有放弃战略自主。”张家栋说。

印度空军装备的俄制苏-30MKI战斗机,该战斗机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

难以摆脱对俄武器深度依赖

除了武器外购多元化这一原因,莫迪大力推行“印度制造”也是俄罗斯向印度军火出口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印度武器进口下降的原因是“其复杂漫长的采购程序,并试图减少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印度政府认为自己面临来自巴基斯坦等国的“威胁”,担心自己生产武器的计划面临阻碍,因此正计划减少从他国进口武器。

莫迪政府表示,将计划在未来几年把重点放在“印度制造”上,具体到军工领域,就是加快军工改革,督促军队多采购国产武器。

自2014年9年印度宣布“印度制造”倡议以来,印度政府已采取若干措施,通过利用国有和私营企业的能力,促进该国的国防和航宇装备的本土设计、开发和制造。这些措施包括:修订《国防采购程序》、降低获取国防生产许可证的门槛等。

为了降低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印度注重武器来源的多元化,图为向法国购买的“阵风”战斗机。

去年8月,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宣布对101项军事装备的进口禁令,涵盖牵引火炮、近程地对空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和轻型火箭发射器等不同项目。禁令将分批于2020年至2024年生效。

“但印度国内认为,印度军工的表现还是不好,不少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手中,而且一些比较基本的武器都无法满足军队需求,比如这次采购俄制AK自动步枪,”军事专家韩东指出,“这也导致印度军队轻武器无法摆脱‘万国造’的局面,拥有国产、俄罗斯、以色列、瑞士等多种不同型号,兼容性差。”

《福布斯》此前刊文分析说,若国内军备生产的发展落后于计划时间表,印度政府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掌握军备生产的关键技术。这是101项进口禁令的潜在不利因素。

“俄罗斯是印度最大武器供应国,印度武器装备中有70%是俄制武器。尽管印度近年来加强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的军事合作,并且积极推进武器方面的‘印度制造’,但只能稍微减少依赖,对俄制武器深度依赖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扭转。”韩东认为。

    责任编辑:李怡清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