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
  • +1
    13

年底了,年初立的flag们怎么才能最后冲刺一波?

2021-12-10 08:34
广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1年只剩不到一个月了,让你最扎心的事情是什么?

那恐怕就是,年前雄心壮志立的flag,经过一年时间后,成了大型的打脸现场。

有些人为了挂得住面子,紧紧抓住2021年最后的尾巴,拼命地赶进度。朋友小A就是其中之一。

近段时间,一向活跃在各种社交活动的小A,突然性情大变了。

大家想拉上她参加活动时,怎么都联系不上她,却看到她在朋友圈里疯狂打卡。

她周末在自习室里一目十行,晚上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和之前完全判若两人。

大家纷纷以为她改性了,没想到她却垂头丧气地说:“我要被打脸啦。”

她这么一说,倒让我们想起她年初立的flag:

1.顺利考上研究生。

2.看书100本。

3.从130斤瘦到90斤。

4.年存款5万。

5.打卡旅行国内五个省。

当时她把这目标公布到朋友圈时,引起朋友圈的一番轰动。

有鼓励她的,当然也有挑衅她的,比如有这么一条刺眼的留言:就等着看你打脸。

那时小A气不过,就想着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她看来,这些任务so easy,于是第一个月她像被打鸡血一样,天天跑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让周围人对她刮目相看。

可一段时间过后,她就松懈了下来,把健身卡放在某个角落里落了尘。之后的日子里,她除了上班外,要么吃鸡,要么参加各种Party,活跃在各个社交场所停不下来,把目标忘到九霄云外。

如今已到年底,她错过了研究生的报名时间,草草看书不过十本,身材变得圆润了,每个月还入不敷出,更别说出去看世界了。

为此她慌张了,为自己的堕落深感自责,就拼命地恶补之前欠下的“债”。

可日子一去不复返,她能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了,在自责感爆棚的同时,不得不安慰自己一句:“哼,也不急在一时。这些目标,明年一定能完成”。于是,又把这目标,转为明年的新目标。

这让小编想起了一个段子:“我2021年的目标就是,搞定2020年那些原定于2019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我2018年时,要完成的2017年年度计划的诺言。”

段子虽段子,却说出了很多人的现状。毕竟像小A这种“立flag—失败—再立flag”的行为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 Dr. Janet Polivy 总结为错误愿望综合症。

什么是错误愿望综合症?

错误愿望综合症,就是当我们面临年终总结,因没完成目标而垂头丧气时,就会通过立下明年的目标,让自己看到下一年的希望。这样我们原本羞愧的心理,一下子就被释放了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吸取前面的教训,克服自己的惰性,以达成目标为主,那么胜利的果实将由我们摘取。

但怕就怕在,有些人仅仅为了缓解内疚心理而立flag,给自己营造出一种“我能达成目标”的错觉。

这样结果并不会配合自己演戏。相反,还会把自己带到一种恶性循环中。

在flag未完成而自责时,就会通过立flag获得一种满足感,满足感过多后又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导致flag继续未完成。

像这种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积极废人。

积极废人,就是指那些因自己懒惰耽误了目标进度,从而产生自责心理的人。这种人看似心态积极,却没有持续的行动力。

回到小A的案例中,她因未完成目标而内疚,这种内疚心理就化为一种力量,驱使她在朋友圈里拼命打卡,展示自己积极努力的一面。

但这种努力,并非真的努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内疚感会慢慢消失,进而失去努力的动力。

这就好比处在一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在实现年目标这件事情上,仅怀有短暂的激情,却没有发自内心的持续动力。

为什么会出现间歇性努力

持续性躺平

当一个人被外界事物刺激后,他潜在的能量往往会被激发出来,甚至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人会突然改变的原因。

当然,刺激分很多种,好的刺激往往对人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激励又分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通过赞扬、鼓励对方某种行为的方式,促使对方愉快地继续其行为。

比如,妻子渴望收到丈夫更多的礼物,就会在丈夫送自己礼物时,表扬丈夫很懂自己,或表示收到礼物很兴奋等等,这样丈夫就觉得送妻子礼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持续去做。

而反向激励,就是利用对方争强好胜的心理,有意识地向对方表达否定、怀疑的意思,以此刺激他们的自尊心,驱使他们行动起来。

比如,一位工作不上心的员工,领导为了他能够用心工作,就刺激他说:“刚开始能力跟你差不多的小明,目前已是公司的左右手了,你难道要承认比他差劲吗”,这样员工在受到刺激后,心里有了一股不服输的力量,那他很大可能就会奋力前行。

当然,刺激我们的,还有让人醍醐灌顶的大咖金句或话语。如“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那些起点比你低的人,他们都在坚持”、“抛弃你的不是同龄人,而是停止奔跑的你”。

我们的大脑每每植入这些信息时,内疚感、焦虑感就会油然而生,全身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力量,变得更卖力地工作或学习。

可是,对于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来说,这种仅靠外部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他们年目标的实现的。

毕竟,外部力量不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它随时都会消失。一旦消失了,有些人很可能就会被打回原形,回到颓废的状态。

这跟前面提到的小A,是一样的情况。当小A当众做出承诺后,却遭到了别人的质疑,被“就等着看你打脸”这句话刺激到了,从而转化成满满的正能量,促使她不停地努力完成flag。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否定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毕竟人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在没有外力加持的情况下,她自然就会有所松懈。这就是大部分很难实现年度目标的原因。

如何打破立flag失败的怪圈?

大部分人立flag,目的不过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可达成目标本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因此意志力薄弱的人,恐怕要被“打脸”了。

如果你想打破“立flag—打脸—再立flag—再打脸”的怪圈,不妨做到这几点:

1.摒弃空想主义

所谓空想主义,就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无法达到的角色,或是自己构想的美好世界中,揭示了人强烈而又无法达成的欲望。

曾看过一幅漫画:一对父子被困在荒岛里,饥肠辘辘的他们发现了一颗麦子。于是父亲跟儿子说,等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可以再播种,收获更多的麦子,做出更多美味的食物。

殊不知,一只鸟趁他们不注意,飞过来吃光麦子,把他们的美好幻想给破灭了。

仔细想想,其实大部分人也像这对父子一样,喜欢畅谈未来,却没有具体可执行的步骤,导致目标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就如马云说的那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想太多,都不如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步的规划,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让目标显而易见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重复看一样东西时,就会对所见事物印象深刻,从而产生下一步动作。

作家松浦弥太郎,被誉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

他会把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如每天下午五点半下班,七点和家人吃饭,每周日五点起床晨跑,八点熨烫手帕,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等等,把这清单做成卡片的形式携带在身上随时可见,以便时刻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事情。

清晰可见的目标,好比是人生的方向盘,能够指引我们更好地走向下一步,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纠结和迷茫上。

3.目标细化

目标细化,实际上就是根据时间轴,把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再把小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这样人们才不会因目标巨大而产生畏惧心理,影响目标的进度。

比如大家的目标是一年完成100万的营业额,那平均下来每个月要完成8.5万的业绩,而每天的目标大约是3000元,这样大家的压力是不是一下子就减少了呢?

接下来,大家还可以把小目标换算成可执行的任务:如每天要打多少个销售电话,要开发多少个客户,要卖出多少产品等等。当每天要做的事情越发地清晰,大家越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总而言之,想要年初的目标年尾完成,除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还要有一颗坚决完成目标的心。

如今,2021年即将结束了,你的脸要被“打”了吗?

-END-

策划:焦糖

作者:若水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13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84)
    发表
    热评论
    工作人员和乘客还是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工作人员也不是机器人。
    2024-02-23 ∙ 福建
    159
    回复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就应该相互体谅一下。不让列车员在餐车吃饭就好比餐馆服务员不可以在店里吃饭一样,是不合逻辑的。同时,服务人员有一种特点,就是不能和客人“顶嘴”,否则就是也“有错在身”。我也很理解这种被误会的心情,但由于行业特性,就不得不换一种沟通方式。最后,一言不合就用手机曝光,这绝不是谁有理的“暴力”体现。本来一件小事,双方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但当一方开始拿出手机这种“武器”时,往往就是不公正的开始,而且火药味可能要加剧了!
      2024-02-23 ∙ 辽宁
      56
      回复
      举报
      • 普通理想是乘务员很不容易
        • 2024-02-23 ∙ 陕西
          5
          回复
          举报
      • 坚持终将美好回复断桥铲雪站在这个事情的角度,乘务员让步一点点也是优解,毕竟对不讲理的人,据理力争可能助长他们的“嚣张跋扈”。
        • 2024-02-25 ∙ 辽宁
          回复
          举报
      这波站乘务员,
      2024-02-23 ∙ 湖南
      54
      回复
      举报
        要相互理解,乘务员是列车服务人员不假,但首先也是个普通人,也需要吃饭喝水。
        2024-02-23 ∙ 吉林
        41
        回复
        举报
          有些人真以为自己花了钱就是大爷了,别人都是服务员了!
          2024-02-23 ∙ 河南
          25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央广网客观。任何事不是被曝光就一定是无理取闹的一方。
            2024-02-24 ∙ 浙江
            1
            回复
            举报
              这乘客应该是另外付钱给列车员的,否则不可能在春运的普通长途火车的餐车过夜休息的!!
              2024-02-24 ∙ 江苏
              回复
              举报
                站在乘务员这边,不是嗓门大的就有理。
                2024-02-24 ∙ 上海
                1
                回复
                举报
                  这种乘客没有同理心,乘务员同志很辛苦在餐车吃个宵夜怎么影响到你的休息了呢?社会需要正义感!不能让小人得志!拍别人吃饭本身就不文明,乘务员没有错,怼得有理啊,这种乘客就应该清理出餐车。
                  2024-02-24 ∙ 广东
                  9
                  回复
                  举报
                    各占一半理吧,乘务员不能把餐车当自家餐厅,不顾乘客感受而大声喧哗。乘客也不能把乘务员当成过去的佣人,竟然说别人没权利在餐厅用餐。
                    2024-02-24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服务行业就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面对无理的投诉、曝光,领导们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分是非对错,只知道处罚员工,这次央媒的发声,终于让服务行业不再低人一头。
                      2024-02-24 ∙ 陕西
                      13
                      回复
                      举报
                        这波站天气预报,真的下雪了。
                        2024-02-23 ∙ 天津
                        1
                        回复
                        举报
                          就是,半夜接班,本就不容易。
                          2024-02-23 ∙ 吉林
                          5
                          回复
                          举报
                            变异的网曝
                            2024-02-23 ∙ 安徽
                            5
                            回复
                            举报
                              这波站乘客。乘客只是建议小声点。
                              2024-02-23 ∙ 北京
                              5
                              回复
                              举报
                                乘务员下班后就是个人行为了,乘客拿个手机拍照就有理了吗?
                                2024-02-23 ∙ 北京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DeepSeek震动华尔街
                                  • 多地楼市开门红:一线城市小阳春
                                  • 中印同意恢复中国内地和印度间直航
                                  • 2025年国资央企将在三大领域加大投资
                                  • 2025年大年初一预售票房破7亿元
                                  • 农历除夕夜的习俗,一个晚上不睡觉,送旧迎新
                                  • 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长辈给小孩的钱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