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传承】90后非遗传承人周冠丞:热爱并执着,与“博山雨点釉”同行!

2021-12-08 20: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博山区山头街道河北西社区的南沟街,有一处桃源四合院,筑土墙院子,栽竹树花草,清晨望东海红霞,傍晚暮斜阳满树。12月7日,记者来到这里时,一对父子正在专注的制作陶坯,他们就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祖毅和他的儿子——90后周冠丞。

在“中国瓷都”的众多陶瓷技艺中,有一门犹如银色星点效果的陶瓷釉面制作技艺为人所重,它便是2016年3月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博山雨点釉”。

雨点釉起源于唐末宋初,成熟于宋代,到元代因战乱失传。上世纪60年代,周冠丞的爷爷周占元掌握了雨点釉的生产技艺,历经周家三代传承,如今雨点釉的烧制技艺更上一层,愈加成熟,而周冠丞也已经成为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的中流砥柱。

初见周冠丞,他正坐在工作台旁,不停地用手拉坯、压坯。在外人看来,一块石板,一盆水,一捧土,一个辘轳车,从揉泥到塑形,从调釉施釉到控温烧制,雨点釉的学习和制作过程是枯燥的,但对周冠丞来说,这是传承、是热爱。

“我的爷爷、爸爸都是做陶瓷行业的,别人小时候玩玩具,我小时候就是玩这个——泥料!”周冠丞出生在陶瓷世家,大学毕业,他在景德镇学习了一年后返回故乡,跟随着父亲周祖毅的步伐,开始了雨点釉的研发与制作,成为第四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雨点釉在北宋时期被设为贡品,多用于制作茶具以及艺术器皿。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是日本茶道的上等茶具精品。注茶闪金光,盛清水或白酒放银光,映日视之晶莹夺目。上等的雨点釉深重,釉底乌黑亚亮,釉面平整,银色星点饱满匀称,晶体圆大闪亮发光,结晶点大如豆粒,小如小米,恰似雪夜银花,古称“油滴”。

“你们喝茶吗?”漫步在博山雨点釉博物馆,周冠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喜欢喝茶、品茶,是不是有些不一样?”周冠丞说,雨点釉陶瓷在古代是斗茶的名器,它沉静、优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国内外宾客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是当今收藏者的珍品。而周冠丞给人的感觉也如雨点釉的品质一般,稳重、踏实。

身为雨点釉的传承人,周冠丞心里装着两件大事,一件是传承,一件是创新。“雨点釉虽为精品,但应该与生活相融合,我也在不断思考,怎样制作出更贴近生活的雨点釉制品。”在博山雨点釉博物馆中,有一个属于周冠丞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些器型独特、外观新颖的雨点釉作品,这是周冠丞的奇思妙想,也是他的无价之宝。“看!这是我创作的雨点釉饰品,有和陶泥镶嵌在一起的项链,也有和银饰镶嵌在一起的戒指。”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周冠丞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对周冠丞而言,雨点釉是可以延续一生的兴趣,从过去到现在,火光熠熠,从未熄灭。周冠丞父亲周祖毅的雨点釉作品在国内外赛事上屡获金奖,奖章与奖项如同雪花一样纷至沓来。对于周冠丞而言,手捧着现在的荣耀,也肩负着未来的责任。而立之年的周冠丞谈到他与雨点釉的“明天”,组建工作室、创建新品牌、规模化发展……传承、弘扬、创新,每一项都与雨点釉有关,每一项都令他心怀憧憬、脚踏实地、奋勇向前。

全媒体记者|蒋盛楠

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

雨点釉起源于中国唐代,成熟于宋代,山东博山雨点釉最为著名。雨点釉以其沉静、优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国内外宾客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

上等的雨点釉深重,釉底乌黑亚亮,釉面平整,银色的星点饱满匀称,晶体圆大闪亮发光,结晶点大如豆粒,小如小米,酷似雨点坠入水中迸进的水圈花斑,古又名“油滴釉”。所制作的产品典雅别致、情趣昂然,制作技术达到空前的水平,被国内外收藏家视为珍品。雨点釉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标题:《【文化传承】90后非遗传承人周冠丞:热爱并执着,与“博山雨点釉”同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