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大IP电影,黄了

2021-12-08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个大IP电影,黄了 原创 韩浩月 书单

大家好,我是书单君。

最近,《古董局中局》电影正在热映,评价良莠不齐。

有人说:「密室大逃脱?放过观众吧!」

有人说:「太过瘾了,简直惊艳。」

为此。

书单君特意邀请到一位好朋友韩浩月先森,跟书单的读者们聊几句。

韩浩月先森除了作家和影评人的身份,还是多个影视奖项的选片人和评委。

关于这部电影,韩浩月先森做了庖丁解牛式「深度」梳理。

好了,闲话少叙,有请书单君的好朋友韩浩月先森出场。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豆瓣开分6.6,三天后降至6.4,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分数。

一方面,观众期待这部类型色彩很强的电影,能够打开国产片创新的局面;

另一方面,比较陈旧的表现手法,使得它显得中规中矩,并未像处在同一档期的《扬名立万》那样,带来不小的惊喜。

但出乎意料的是,看《古董局中局》的最大理由,竟然是原著作者马伯庸。

在《长安十二时辰》等作品之后,马伯庸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改编对象。

出于对原著作者的信任,观众看电影《古董局中局》,难免带有爱屋及乌的感情成分。

但遗憾地是,相比于同名原著7.5的评分,电影并没有给「马伯庸作品」做加法。

小说《古董局中局》受到读者喜爱,在于小说花费了大量的细节来呈现鉴宝的学问与技巧,文字特有的沉浸感,造就了读者的阅读快感。

本来这也不是一本以情节逻辑见长的小说,这为电影改编构建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增加了难度。

能感受到,电影主创在努力地用商业逻辑,来呈现一部精彩的电影,但它也只是在及格的范围内打转。

反转与死穴

作为打发时间的一部作品,《古董局中局》的看点还是有的。

在类型融合方面,它做得不错,在悬疑、推理、冒险、寻宝、喜剧等方面,有着均等的呈现,并未给人以撕扯、分裂之感。

当然,不少观众反应,葛优承担起了影片的搞笑重任,他的表演细节和台词,带给观众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喜剧体验。

《古董局中局》剧照

当然,雷佳音饰演的男一号许愿,在角色的「酒鬼」设定上,也有明显的喜剧因素。

如果雷佳音的喜剧色彩再浓厚几倍,或能与葛优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

在情节亮点方面,仔细想来,还是雷佳音与李现在片中比拼鉴宝能力的那场戏,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用精炼的台词来讲述文物的来历与真假;

用虚拟的画面进入文物的纤毫毕现的内部;

用紧张的比赛节奏含蓄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都是赏心悦目的设计,只让人觉得时间太短。

但也只能如此。

《古董局中局》剧照

如果影片在此部分纠缠过多,那么精彩程度会打折扣,毕竟观众来看的是一部故事片而非纪录片。

在情景气氛营造方面,《古董局中局》做得不错,尤其是给予佛头的镜头特写,在光线技术的运用下,由衷地让人为国宝之珍贵而倍觉震撼。

许愿通过父亲留下的线索,一步步追踪佛头的隐藏之处,摩斯密码是父子之间的隔空交流,虽然略显老套,但在任务完成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不至于让观众拍大腿惊奇,但在调动好奇心方面,还是有效果的。

最值得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莫过于《古董局中局》的反转设定。

近年来国产片凡是有情节反转,大概率都能博得不错的票房,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误杀》、《记忆大师》、《烈日灼心》、《扬名立万》等。

处于「反转依赖症」的国产片创作与观众消费倾向,都在鼓励电影人把更多精力放在情节反转的创意上,《古董局中局》也不例外。

《烈日灼心》剧照

得承认,《古董局中局》最后的反转出人意料。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被猜到的结局。在看完全片之后,也会发现,前面的绝大部分剧情,都是在为最后的反转做铺垫。

但在看完结局之后,虽然也会觉得这个反转有想法、有创意、也呼应了前情,但在震撼度方面,的确没法给人以「脑洞大开」的印象。

它像一个甩鞭发出的声响,而非像一声炸雷。

它让人觉得这是顺其自然的一个结果,而非融合天意、命运、情欲等复杂元素,并且对观众俗常认知造成巨大挑战的一个结局。

《古董局中局》剧照

类型片之所以成功几率高一些,在于节奏、剪辑、摄影、配乐等技术层面的先进,可以弥补故事性的不足,也就是说,如果让观众被影片牢牢地拴住眼球,没有空闲时间去思考,那么大概率观众会觉得影片的娱乐性不错,继而原谅了一些逻辑漏洞与剧情缺憾。

《古董局中局》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在技术层面上没能做到炉火纯青,在佛头交接仪式的场面刻画上,以及寺庙坍塌的特效制作上,场景与特效之粗糙,以及镜头摇移之笨拙。

一度恍惚让人觉得它是部拍摄于1990年代的电影——

这种技术上的不足,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技术上足够纯熟,那么它的评分至少要升至7分以上。

IP太大,你忍一下

伴随《古董局中局》一起进入观众视线的,还有正在播出的电视剧《风起洛阳》。

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小说《洛阳》——

这部小说甚至还未上市就已被改编,足以说明马伯庸在影视改编领域的受欢迎程度。

《风起洛阳》剧照

除《三国机密》《四海鲸骑》《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等已经被改编成网剧的马伯庸作品外,据不完全统计,接下来还有《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等近十部马伯庸作品的影视转化正在推进当中。

不止是马伯庸,刘慈欣、紫金陈、甚至是特别传统的作家梁晓声等,频频受到影视改编的青睐,这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作家的重新受欢迎,虽然并不意味着影视IP改编的真正退潮。

(事实上针对传统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也是IP概念的体现)

但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从当代文学那里获取灵感与营养,创造了国产片的一个辉煌时代。

传统作家作品在文学性、价值观上的正统性、以及文化底蕴方面,是要高于网络作家的。

这标志在下一轮的影视产品竞争当中,以网络文学为改编目标的甜宠剧、后宫剧、言情剧等,要大步让位于来自传统色彩浓厚的作家与作品。

虽然马伯庸的创作也给人留下网络作家的印象,但他的内容输出多以纸质图书为载体。

在脱离了社交媒体的圈子之后,他仍然会被当成传统作家来看待,通过马伯庸的个体现象,能够管窥到影视创作与改编的整体走向。

就像《古董局中局》给人留下亦喜亦忧的观感一样,面向传统作家与作品的新一轮挖掘,让人充满期待也有一些担忧。

其中的一个最大担忧是,影视改编对于传统作家的「使用」会重复开发网路IP的老路。

这一迹象已经显现出来。

比如马伯庸的《洛阳》、《汴京》并无原著作品面世就已经有影视作品先行,这不免让人怀疑只是打了马伯庸的一个旗号。

比如《大明书商》的改编来源,是马伯庸发在微博上写的一篇短文《枉是便宜卖纸人》……

这样的开发,有过度之嫌。

作为进入贺岁档的《古董局中局》,被寄予厚望。

它不仅承载着全体观众对于国产片创作的期待,也扮演中疫情当中给观众解压的重要角色,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还会有不少国产片要在这样的压力下接受检阅。

最后,点亮「在看」期望整个电影行业,能够珍视这份厚爱,拿出更用心、更有诚意的作品,来捍卫国产片的尊严与未来。

原标题:《这个大IP电影,黄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