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丨生命的冒险不一定在远方

潘神
2016-12-19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讲一部气韵深沉、耐人寻味的动画电影。

《红海龟》海报

《红海龟》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和法国arte France Cinéma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片,不仅请来了荷兰人迈克尔·度德威特担任导演,还由高田勋担当艺术指导。当度德威特的简练朴实遇上高田勋的含蓄内敛,便构成了这部气韵深沉、耐人寻味的作品。

电影一开始就讲述了男主人公遭遇海难,漂流到孤岛上的故事。这种海洋冒险的经典开场,使得任何观众都会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将会围绕着男主人公如何从孤岛脱困,穿越浩瀚的海洋返回家乡的线索展开。

然而,影片却一反传统的套路,呈现给观众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它所讲述的不是一个关于远航、关于勇气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留下、关于奉献的故事。

男人放弃竹筏

起初,男人几次搭建竹筏想要出海,都遭到一只巨大的红海龟的阻拦,后面我们才知道,这只海龟是女主人公的化身,它一次又一次挫败男主人公的努力。

这样的情形,照映出了现实生活中徘徊在婚姻殿堂门口的情侣的关系。两人共同经营一段人生,并非一件易事。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自顾自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当两个人决定携手到老时,生活势必会偏离原来的预期。

《红海龟》剧照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半仍然渴望继续追寻远大的理想,而另一半却强迫前者停下脚步或者改变目标,婚姻与自由的矛盾就这样展开了。

当然,追寻者和阻挠者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牺牲也不是单方面的。影片中,红海龟妨碍男人的行动,使男人感到非常愤慨。作为报复,他反过来也剥夺了红海龟的自由。而且,他的做法更为残酷——将红海龟翻倒过来,使它在沙滩上悲惨地死去。

接下来,奇迹发生了,死去的红海龟化成了一个女人。这段情节令人联想到田螺姑娘的神话。只不过在电影里,这种转化是以强迫方式实现的。男主人公迫使女主人公从动物转化为人形,无疑扼杀了女主人公的自然天性。

女人放弃龟壳

然而,受到伤害的女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愤怒,而是默默地接受结果。她将自己的龟壳拖到海中,让它随海水飘走。

男主人公受女主人公这一行动的激发,也将自己的竹筏推进大海。这一幕表明,经过互相伤害后,两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原谅了彼此,并且决定放弃远行的梦想,留下来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彼此。

这里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正好与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在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人生的意义被设定在外部,一个成熟的人必须离开原本生活的空间,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中去寻找人生价值。家庭被描述成一个封闭的场所,一个阻碍人生意义实现的场所。

在此,我们不妨拿《红海龟》与最近正在热映的迪士尼动画《海洋奇缘》做一个比较。

《红海龟》剧照

《海洋奇缘》的故事场景也设定在岛屿和海洋之间。主人公莫阿娜是一个从小对大海充满强烈向往的少女,然而,她的父亲却是一个守旧的人。在他眼里,整座岛屿就是人生的全部,岛屿外面的海洋代表着危险。他不断向莫阿娜灌输家庭以及部落的意义,希望莫阿娜的目光停留在岛上。

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了莫阿娜和父亲的激烈冲突。

这种亲子冲突是好莱坞动画百玩不腻的套路,我们可以轻易列举出一大堆涉及到这种冲突的作品,比如:《海底总动员1》、《勇敢的传说》、《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3》、《长发公主》、《疯狂动物城》。

在这些作品中,父母总是扮演着保守主义者的角色,他们对儿女保护欲过强,同时强迫他们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反对儿女出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因此,他们成为儿女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首先得克服的障碍。

孩子捡到漂流瓶

《红海龟》中,男女主人公结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影片中用数个镜头暗示了这个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其中第一个镜头是他在海边捡到了一个漂流瓶,该镜头正好对应了《海洋奇缘》里莫阿娜第一次在海边看见特菲堤之心的镜头。这两个道具都象征着来自外部世界的召唤。

两个主人公还都一度失去过这个道具,这象征着他们向往自由的意志暂时遭到压制。当这个道具再次出现时,则象征着起航的时刻已经临近。

在《海洋奇缘》中,莫阿娜居住的岛屿是一个富饶的岛屿,这也决定了岛民们不需要向外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外部力量的入侵破坏了岛上自给自足的状态,迫使莫阿娜不得不离开海岛外出冒险。

《红海龟》剧照

《红海龟》中,海啸所带来的打击将原本封闭的生态圈摧毁,儿子强烈地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萌发出追寻更广阔天地的心愿。

《海洋奇缘》将这段冲突处理得非常的强烈,莫阿娜渴望离开海岛去寻找拯救族人的方法,父亲却坚持阻止莫阿娜,父女的矛盾被激化到了顶点。

而在《红海龟》里,我们却看不到这种强烈的冲突,整部《红海龟》一直都在努力弱化冲突。

从这种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红海龟》与西方主流观念的不同之处。西方主流观念一直鼓励表达、鼓励张扬个性,哪怕由于表达得太直接而伤害到别人的感受,也比将想法闷在心里强得多。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在冲突中寻找交流。

美国电影尤其乐于放大朋友、亲人之间的冲突,将冲突视为给感情升温的必要手段。我们经常看到两个角色经过剧烈的争吵或打斗后,情感变得比以前更加亲密了。

女人化身成红海龟返回大海

不同的是,《红海龟》中鼓励的是隐忍、理解以及相互包容。影片前半部分男女主人公为了彼此而放弃自由就体现出了这些精神。当儿子准备远行时,父母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反对的情绪,甚至连依依不舍的心情都表达得非常含蓄。

整部《红海龟》没有一句对白,这也是导演为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而特地采用的形式。片中的人物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理解彼此心中的想法。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父亲驻足在竹林里望着在沙滩上漫步的儿子,竹树的黑影仿佛化成了一道道铁栏杆,隔在父亲和儿子之间。父亲透过竹子的遮挡凝视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已然看穿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这种无言交流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像《海洋奇缘》这种主流影片,自然会将叙事重心放在远行者身上,因为远行的过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死去的红海龟变成女人

而在《红海龟》里,儿子离去后,电影的镜头又重新转回到父母身上,讲述二人的生活。这段生活虽然平静,但在唯美的音乐以及色彩的烘托下,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感被细腻地呈现出来,使得这一情节不仅不令人感到沉闷,反而成为影片最感人至深的段落。

影片结尾,男人安然度过一生后安详地逝去。他这一走,标志着女主人公与人生的羁绊被切断了。于是,她恢复了红海龟的姿态,重新回到海里。

这一幕也对应了《海洋奇缘》里奶奶去世后化成蝠鲼的情节。

两部电影传达出了一种相同的信念,就是当一个人完成了人生的旅程之后,他的灵魂不会随着死亡而消灭,而是会获得终极自由。这种灵魂的解放不是对生命意义的否定,而是以生命的圆满达成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生命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红海龟》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从追寻到获得的故事,而是一个从付出到收获的历程。这个故事将价值设定在内部,指引我们收回目光,向内寻找生命的真谛。

难道生活的冒险仅仅存在于远方吗?选择一个人,和他/她经营一段共同的人生,并且守护好平静的每一天,这不也是一种冒险吗?

正是由于影片从这样一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使得《红海龟》最终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斩获“一种关注”单元特别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