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门口的好去处|苏州河边趤马路,你注意过这些桥下空间吗?

2021-12-08 0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桥,无论是跨河大桥、人行天桥还是立交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通行空间。

它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次生问题:桥下空间不仅毫无用处,还往往不那么美观。特别在大城市,高架桥下的“水泥森林”看上去灰暗、压抑、冷冷冰冰。

城市规划中,桥下空间是“城市空地(Urban Voids)”的典型代表,或被叫做 “剩余空间(Leftover Space)、畸零地块”。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能被合理规划和利用的闲置地块,是空间上的一种浪费。

那么,如何让这些看上去毫无用处的空间被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桥下空间,可以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苏州河边趤马路,你注意过这些桥下空间吗?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王昱    视频 (02:46)
中环高架下的“动物运动场”

在上海这样体量的大城市中,立交桥的存在早已让人习以为常。

外环、中环和内环的三环高架承担了连通上海市区内部与周边郊区的主要作用。市区内东西方向主要由延安高架路连接,而南北高架则担负起了纵向交通。沪闵高架路、虹梅高架路等高架桥补充形成的交通网络触达四面八方,奠定了上海快速路网的基本格局。

在水道纵横的上海,桥与河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随着上海市“一江一河”总体规划的提出,桥下空间作为苏州河沿河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重要部分,被提上日程。

来到北翟路与中环路的交叉口,可以看到中环高架南北横跨苏州河,与河道形成一个大大的“十字”,东西方向与北翟路地道连接,多层环道纵横交错在高空。庞大的“水泥森林”形成的桥下空间颇具规模,让人印象深刻。

北翟路与中环路的交叉口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虽然这里的桥下空间十分空旷,但在改造前,其所在的北新泾街道反映:高架将街道的辖区割裂为东西两片,社区内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在西侧,东部片区的居民过来使用设施的在途环境非常不友好。另外,周边居住小区众多,运动游乐设施不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20年长宁区政府启动中环立交桥下空间更新项目,计划将中环高架的桥下空间打造成一个集运动、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设计总平面,设计师将中环高架桥下空间分为四个象限。   上海翡世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图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高架交叉的结构,将桥下空间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象限,分步进行建设。每个片区,都大胆地采用了一个鲜明的主题色和动物图案,营造易识别的标志。

在西南区域,一只只可爱的“猎豹”,赫然出现在水泥柱上,巨大的涂鸦十分醒目,配上极具时尚感的柠檬黄色,原本灰暗的空间一下明亮起来。原来的闲置空间,被改造为一个开放式的600平方米室外篮球场,以及一个约1300平米的带顶篷篮球场,旁边还包括体育服务中心。“猎豹”的形象代表着运动、速度和激情,与篮球的精神相契合。

“猎豹”涂鸦。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 图

闲置空间被改造成了篮球场和体育服务中心。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穿过桥下的人行横道,来到对面的东南区域。这里的空间更为宽阔,现已被改造为一个占地约2900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水泥柱上的“斑马”涂鸦,在绿色草皮衬托下,仿佛在草原上嬉戏。

如果你仔细留意,可以发现,足球场的附近刚好挨着住宅区,因此,设计师除了规划出运动空间外,还打造了景观公园和可提供40个泊位的公共停车场,斑马条纹的地面铺装和粉红色的艺术步道贯穿整个场地,满足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

占地约2900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水泥柱上的“斑马”涂鸦和景观公园的艺术装置。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粉色火烈鸟”位于北翟路中环桥下的东北和西北区,也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空间。这里的篮球场更大,配备了8个篮球架,还有休息椅凳、自动贩售机等功能设施。旁边还有一个可以用来练习体操、瑜伽的室内空间,因与苏州河毗邻,也成为长宁苏州河健身步道上的重要休闲驿站。

在驿站顶部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苏州河两岸风景。

 

以“粉色火烈鸟”为主题的中环桥下东北和西北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另外,为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当地引入体育品牌洛克公园,篮球场、足球场等大型空间主要采用无人管理的模式,市民通过微信扫码付费后即可入场。

引入了洛克公园品牌的篮球场。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原本被高架割裂的桥下空间,就这样通过巧妙的设计重新连接起来。鲜艳的色彩,也让“水泥森林”不再那么冰冷。

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注意到,许多市民路过时都不免停下脚步,在这里留下几张倩影。

“过去,我们看到的高架桥下都是灰色的,现在给人的感觉就很温暖,很时尚,小朋友一定很喜欢,整个城市的活力就体现在了这里。”市民郑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苏州河边的“糖果盒子”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与苏州河密不可分。苏州河沿岸曾是上海的工业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工厂搬迁,两岸的建设重点也从生产型空间转变为生活型空间。

苏州河沿岸曾是上海的工业带,目前已经改造为户外休闲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2020年底,苏州河东起江苏北路,西至外环线的11.2公里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全线贯通。其串联起的十处沿线公园绿地,成为备受居民喜爱的休闲锻炼场所。

除了这些滨水空间外,苏州河长宁段多座饱含历史底蕴的桥梁,也实现了从“灰色空间”到“游乐场”的转型,为上海桥下空间的探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横跨在苏州河上的凯旋路桥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凯旋路桥涵位于长宁区万航渡路凯旋路附近,原本仅在北侧区域设有一处市民益智健身点,功能和色调都较为单一。2018年起,作为“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试点之一,苏州河长宁段凯旋路桥下“微空间改造”开始进行。

上海话里,“趤马路”的“趤”与“糖”谐音,设计师从中汲取灵感,打造了“糖苏河”这一理念,希望把人们带回旧时慢慢走,轻松游的姿态。

桥上的涂鸦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可以看到,与北翟路中环高架下的改造一样,设计师也运用大量鲜亮的颜色,同时结合了水果元素,点缀在场地内。而不管是普通的健身器材,还是儿童设施,设计师融入了很多巧思——

巨大的 “柠檬”由绳索、秋千、传声筒等结构组成,圆弧线形设计富有童趣;地面进行了富有弹性的塑胶铺装,保障儿童游玩时的安全; 大面积的柠檬色墙面上点缀着缤纷的花朵彩绘,另一边的桥体上则镶嵌着五块圆形哈哈镜和小型的攀爬设施;沿河的路边,一把把撑开的“柠檬片”搭配休闲座椅,供行人休憩。

 充满可爱“柠檬”元素的儿童设施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据SATUN卅吞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介绍,这些小设计起初只源于一幅随手的涂鸦,做完后,不但深受小朋友喜欢,不少居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路过时,也不免童心爆棚,在哈哈镜前照一照。

墙上的哈哈镜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坐上秋千来回荡漾,一边欣赏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一边感受苏州河的微风拂面。在节假日或重要节点,桥下还会上演“灯光秀”,照明灯光随着人们行走而移动,乐趣无穷。

健身市民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与凯旋路桥同期完成的古北路桥下空间,则以“西瓜”、“红色”为主要元素,打造了另一个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糖果盒子”。

古北路桥下空间的“西瓜红”。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昔日“乌糟糟”的通行要道一转眼变成色彩缤纷的“游乐园”,不但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活动场所,也带来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

桥下空间还能有怎样的可能性?

在全球各地,一线大都市几乎都面临着用地紧张的问题,比如东京、首尔、伦敦、纽约等等,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城市再更新的重要方向,因此充满奇思妙想的桥下空间案例也比比皆是。

2018年5月,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日出町的高架铁路下诞生了一家独特的酒店——“Tiny House Hostel”。这是日本第一家建在高架铁路下的酒店,正如其名,由3栋带有车轮的迷你屋子组成,每栋可入住4~8人,设有厨房、卫生间和卧室,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由于酒店面向赏樱名所大岡川,且周边有水上活动设施,因此很多水上活动爱好者的都会聚集于此。

“Tiny House Hostel”,坐落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日出町高架铁路下。 Tiny House Hostel官网 图

在韩国首尔,一座建于70年代的废弃高架,被改造为更环保且人性化的“空中花园”。设计师在938米长的高架上栽种了两百多棵树木及花草,不同大小和高度的盆栽通过韩文字母排序,形成别具一格的空间形态,将城市居民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提供了一个观望首尔火车站和崇礼门的绝佳视野。

韩国首尔,废弃高架改造成的“空中花园”。 Archdaily 图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东大街、里士满与阿德莱德大街交汇处的“高架桥下公园”。在改造前,曾经充斥着违章停车与非法活动,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如今成为了篮球、曲棍球、滑板等种种活动的休闲场所和街头艺术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多伦多滨海地区西唐社区(West Don Lands)的复兴。

多伦多市的“高架桥下公园”    Archdaily 图    

可见,城市剩余空间的再激活,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想象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