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支持买卖同罪,也不必辱骂对养父母有感情的被拐孩子
文 | 杜虎
12月6日,深圳公安举办了被拐儿童认亲活动,2007年被拐卖到山东、时年4岁的孙卓与亲生父母孙海洋夫妇相认,认亲场面充满着失而复得后的强烈喜悦。因为孙海洋是电影《亲爱的》的主人公原型,这场认亲受到全国关注。孙卓表示会选择回到养父母家,那边还有两个对他很好的姐姐,亲生父母那边相当于多一个家。
孙卓能与亲生父母相认,非常有戏剧性。因为拐卖孙卓的吴某龙同年拐卖了时年4岁的符建涛,聪慧的符建涛从小就察觉自己被拐卖的身世,表面上与养父母维持关系,长大后自行寻找证据,于今年12月初在深圳与亲生父母认亲。警方通过符建涛的指认,发现嫌犯吴某龙将孙卓送给了家中无子的二哥,进而找到孙卓。
符建涛母亲印发的寻人启事
如果没有符建涛提供的线索,孙卓恐怕很难在这个时候被发现。同理,如果没有符建涛自小就埋藏在心底的身世秘密,他也不可能主动跟警方联络。符建涛和孙卓这一对同年的深圳流动儿童,因为被同个人贩子拐卖,命运有了很多交织,即使现在都与亲生父母相认,两人对养父母的相反态度也给出难题。
符建涛对养父母没有感情,对他来说,自己是从养父母那“虎口脱险”,与亲生父母相认后,果断与养父母家断绝关系。孙卓的态度是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重要,养育之恩难以割舍,所以要两边兼顾。符建涛的选择很受网民支持,但孙卓的立场不被网友理解,对他出现了不少难听的辱骂。
在符建涛孙卓案例之前,被拐卖儿童长大后被寻亲的亲生父母找到后,一般都会表示同时兼顾原生家庭和养父母家庭,更有甚者,会对养父母更看重一些。随着公安部团圆计划的推动,寻亲时有成功案例,舆论逐渐对孙卓式选择凝聚了不满,认为这种态度不利于打击拐卖犯罪,不利于展示买卖同罪的惩罚力度。
所以,在许多认亲案例之后,比如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被拐卖24年的儿子郭新振,舆论会在寻亲成功的喜悦与严惩养父母的愤怒之间摇摆,令当事人很难堪。在这样的情形下,众意最后即使强烈谴责养父母,可对被拐儿童宽容养父母家庭一般都是同情之理解,但在符建涛与孙卓认亲上,舆论反弹很大。
符建涛对养父母的敌视态度,是一个很特殊的个案,他决然离开养父母,对养育之恩不抱任何感激的决绝姿态,非常符合网友黑化养父母的期待,也符合网友严惩养父母的合理要求。正是在符建涛的对比下,网友对孙卓的选择不以为然,褒扬符建涛、贬低孙卓的舆论在认亲的温情结束后,成为舆论争执不下的话题。
符建涛母亲
孙卓的养父母之前被逮捕,现在处于取保候审的状态。从司法实践来说,孙卓的态度肯定影响到对所谓养父母的司法惩治力度,从轻发落应该是可预测的结果之一。老实讲,不管是孙卓选择两对父母,还是所谓养父母会因此得益,都是人之常情,孙卓不应该受到过度苛责,鼓吹他与养父母断绝关系,不现实。
外界可以不认同孙卓的选择,也可以继续批判拐卖儿童犯罪中所谓养父母的罪责,但对于具体案例,只能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没有义务听从外人的指点,比如站在舆论一边,讨伐养父母的罪。同理,符建涛那样的选择也可以理解,只是非要用他的选择来否定孙卓的选择,一是太霸道,二个也忽视了拐卖犯罪中复杂的伦理情境。
孙卓与亲生父母
公安部门借孙海洋夫妇认亲一事透露,全国拐卖儿童犯罪已经降到每年20起以下,相较于人口规模来说,这样的发案率已经是极低了。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数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网民要求惩治养父母的执念。买卖同罪原则于2015年执行,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就实际成效看,网民的担忧都有被考虑到。
因此,若认为赞扬符建涛与踩踏孙卓的选择,就是指出打拐斗争的“漏洞”,恐怕有点自以为义了。警方对拐卖儿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这种司法自觉无需“拉一踩一”的舆论做派来强化。拐卖儿童将情与法推到极致,司法有司法的成熟运作,若当事人有人伦情分的考虑,也应该被外界理智对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