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风再起时|专访龙永图:如何让“入世红利”永不过时?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21-12-10 07:0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编者按】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天成为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20年间,中国全面履行承诺,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世界经贸格局也在不断演变,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全球化遭遇逆流。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我们应该如何回顾入世20年对中国和世界带来的改变?又该如何展望中国与世界经贸关系的未来?就此,澎湃新闻推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特别报道《风再起时》,深度对话多名亲历者、学者,希望提供更多维度视角。

“入世的核心是规则和开放,只要我们在规则、开放问题上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入世红利’就会不断发生效应。”

近日,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复关及入世首席谈判代表、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席主席龙永图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如是说道。

龙永图指出,中国在入世时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承诺:一是搞市场经济;二是开放市场。在过去的20年当中,中国一直坚持市场经济必须要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中国也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典范。如今,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里开放程度最大的国家。

“这20年的历史正说明,中国只要在对外开放当中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就会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真正的利益。”龙永图说。

在中国漫长的入世谈判过程中,龙永图扮演过重要角色。

龙永图曾在一个报告中,将中国入世谈判总结为三个阶段:1986-1992年是第一阶段,是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1993-1999年是第二个阶段,解决开放市场的问题;1999年年底到2001年9月份,正式结束谈判,解决多边法律文件起草通过的问题。

他从第一阶段就已经开始参与。1992年1月,时年49岁的龙永图被任命为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开始参加中国复关谈判。直至最后谈判成功,中国正式入世,龙永图几乎参与了全程。

1986-2001,漫长的15年,拦路虎无数。而在所有谈判中,最困难、最重要的当然是和美国代表团的谈判。

1997年成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后来回顾说,和美国的谈判之所以艰难,还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产业结构确实非常全,所以要谈的内容很丰富。比如全世界谈判的产品大概6000多项,美国人要谈的就有4000多项。而且还有100多个成员国“躲”在美国后面,看美国人跟中国怎么谈。

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午餐会上,龙永图当年入世谈判的主要谈判对手、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这么评价龙永图,“龙先生是一个非常抠门和吝啬的人。但龙永图先生是中国非常杰出的公务员,最大程度地维护了中国的利益。”

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

可以说,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但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龙永图对澎湃新闻表示,接下来,中国要充分利用多边机制推动建立更高水平的开放,包括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明年1月份RCEP即将生效,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RCEP的签署意味着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应充分利用RCEP的机制来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也已经正式提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的关税水平还会继续下降,并逐步趋近于零,这将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更加融为一体。

“总之,只要我们在规则、开放问题上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入世红利’就会不断发生效应,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并且它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规则和开放不会过时。”龙永图总结道。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