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边疆之谋㊽|俄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上天,监视全球导弹发射
【编者按】
11月25日,俄罗斯成功发射下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的第五颗卫星,进一步提升导弹预警能力。这是俄继反卫星试验后提升军事航天能力的一个最新动作。
上个月中旬,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确认俄罗斯已成功测试反卫星武器。绍伊古强调本次测试中产生的卫星碎片绝不会对人类太空活动构成威胁。美英等西方国家则对于此次俄罗斯反卫星试验反应强烈。美国国防部称,“俄罗斯正在开发的反卫星武器或对美国和其他太空大国构成威胁。”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回复和加速发展,加上有“政治强人”普京的领导,一度陷入深度衰弱的俄罗斯军事航天开始重振旗鼓,组建空天军、持续发射新军用卫星、研制反卫星武器……从军队编制、装备、航天工业等层面,多管齐下提升军事航天能力。《高边疆之谋》专题本期走进俄罗斯军事航天,通过系列文章尝试解析重振旗鼓的俄罗斯军事航天。
11月25日,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新一代预警卫星“冻土”(Tundra)系列的第五颗卫星,即“冻土”15L,编号“宇宙”-2552。
随着“冻土”导弹预警卫星和新一代地基战略预警雷达“沃罗涅日”的部署,俄罗斯逐步打造了基本覆盖全球的导弹预警体系,战略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冻土”导弹预警卫星
“上帝在外层空间开了个玩笑”
上世纪80年代,冷战到达高峰,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频频指责苏联,并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意识形态、国际舆论和军事等多个领域强化与苏联进行对抗。1983年9月韩国民航客机被苏联截击机击落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国际舆论、军事部署等多方面加紧围堵苏联,在欧洲部署新型“潘兴”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战斧”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可以在几分钟内打击苏联境内的目标,对苏联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作为回应,苏联也加紧部署SS-20中程导弹和“弹弓”陆基巡航导弹,双方剑拔弩张。
全方位的对抗也让一线部队压力倍增,两个手握能够将地球上人类文明毁灭好几次的核大国,一旦误判后果不堪设想。1983年9月26日晚,苏联防空军中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地下战略指挥所值班。彼得罗夫不是一名专职值班参谋,他是一名对弹道导弹预警情报进行深度分析的人员。
指挥室配备了大屏幕显示器,背景是一幅大比例尺的美国地图,地图上叠加的是导弹预警卫星和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发现的目标信息。彼得罗夫负责导弹预警卫星预警信息的监视与处置,该系统能及时发现从美国本土发射的弹道导弹,可以为苏联提供大约15分钟的预警时间。
拂晓时分,在彼得罗夫面前的控制终端上,红色的导弹发射告警灯突然开始闪烁起来,伴随着尖锐的告警声。数据显示,美国向苏联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这令指挥室里的人十分震惊,人们的目光全都投向彼得罗夫的值班席位,控制终端相继显示了第二枚、第三枚和第四枚的导弹发射,已经完全符合遭到弹道导弹攻击的定义。
情况万分紧急,彼得罗夫必须当机立断,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次虚警还是一次真的核打击?根据外媒的采访,多年后,彼得罗夫回忆道:“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你根本无法依靠理性做出分析判断,所能依赖的只能是基于经验的直觉和本能。”考虑到美国发射导弹数量只有个位数以及苏联战略预警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彼得罗夫判断是一次虚警。事后证明,彼得罗夫判断是准确的,避免了一次可能爆发的核战争。
经过调查,专家复盘分析,对可能形成的虚警原因包括:一种可能是“眼睛”导弹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系统计算机将云层反射的太阳光,误判为弹道导弹发射尾焰;酿成一场虚警;另一种原因可能当卫星处于一定的轨道位置,其红外探测器处于一定角度时,因许多未知环境因素,触发了一场虚警。彼得罗夫将其称之为:“上帝在外层空间开了个玩笑。”
目前,只有美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导弹预警卫星。
“天眼”一度失明
预警卫星,又称为导弹预警卫星,主要指用红外探测器和可见光电视摄像机等遥感装置感受导弹发射时尾部喷焰发出的红外辐射,发现敌方弹道导弹发射和飞行方向并发出告警情报的卫星。预警卫星是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陆基、海基等战略预警雷达一同肩负着战略预警、太空监视等战略任务,地位非同一般。
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预警卫星,先后发展了“眼睛”系列和“预报”两种预警卫星,“眼睛”系列属于大椭圆轨道预警卫星,配备了红外探测器和白光电视等设备,该卫星计划采用9颗卫星组网工作,实际上多为6颗卫星在轨工作。“预报”系列则是地球同步轨道预警卫星,从1975年开始发射,卫星重约3吨,配备了大型红外探测系统,此外还有核爆炸探测器,红外探测系统每7分钟对地球表面扫描一次。“预报”卫星采用4星组网工作模式,与“眼睛”预警卫星相互补充,形成对美国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全天候监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大部分军事遗产,其中就包括导弹预警系统,但由于经济一落千丈,新预警卫星发射不能及时接替陆续退役的老旧卫星,太空预警能力大为削弱。2013年之前,在轨工作的“眼睛”系列卫星只有2颗,分别是“宇宙-2388”和“宇宙-2393”,这两颗卫星已经失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发射了多颗“预报”导弹预警卫星。
而“预报”卫星也在2014年4月失效,该卫星是“预报”卫星的最后一颗,也是“冻土”卫星发射之前俄唯一的地球静止轨道预警卫星。直到2015年11月,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冻土”发射升空,俄罗斯才有限恢复了天基预警能力
缺少预警卫星的支持,俄罗斯只能依靠陆基战略预警雷达,预警时间从以往的30分钟左右缩短至约15分钟,要知道在危机时期,核大战都是以秒计算,预警时间的大幅降低必将严重影响空天防御部队的预警能力,因此在“眼睛”和“预报”卫星还未失效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开始研制新一代预警卫星,恢复“天眼”。
“穹顶”逐渐成形
新的导弹预警系统称为“穹顶”(Kupol),由多颗“冻土”导弹预警卫星组成,“冻土”卫星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据称采用了重约1.2吨的“通用卫星平台”(USP),有效载荷由彗星中央科学研究所提供,包括新的红外探测器和可见光电视摄像机,灵敏度高于以往“眼睛”系列等预警卫星的探测仪器,具有更强的探测能力。据称星上还配备保密的核战用应急通信有效载荷。
2015年11月,“冻土”预警卫星的首颗卫星(代号宇宙-2510)发射,拉开了俄新一代预警卫星组网的序幕。2017年5月,第二颗“冻土”预警卫星(被命名为“宇宙-2518”)搭载联盟-2.1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9月和2020年5月又分别发射了第三和第四颗卫星。“冻土”卫星采用了所谓的周期为24小时的 “冻土”轨道。冻土轨道也能让卫星在北半球上空驻留较长时间,但需要用更多的卫星来实现连续覆盖,根据俄方公布的资料,“穹顶”系统还有一个静地轨道型号。
目前工作在“冻土”轨道的卫星由“联盟“火箭发射,未来高轨道的预警卫星应该由”质子“或”安加拉“火箭发射。
按照该计划,“冻土”卫星系统将于2018~2020年初步建成,采用10星组网,由大椭圆轨道预警卫星和静止轨道预警卫星组成。“冻土”卫星的视场较宽,1颗“冻土”预警卫星就可以替代5~6颗老式的俄罗斯预警卫星。此外,“冻土”预警卫星还具备一定的战略通信能力,可将信息传输给反导部队或者将指令传输给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以对核打击做出反应。“冻土”预警卫星主地面控制中心位于莫斯科附近的索帕克夫市卡卢加地区的库里洛沃镇附近,备份任务中心位于俄罗斯远东的共青城。但从目前发射情况来看,正式完成组网可能会推后几年,一旦建成,将大幅提升俄军的战略预警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从2006年起,俄还开始对地基战略预警体系进行更新完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若干独联体国家继续共用地基预警雷达,但大部分预警功能都停止使用或者被毁坏。
“沃罗涅日”是系列俄新一代地基战略预警雷达,有“沃罗涅日-M”、“沃罗涅日-DM”、“沃罗涅日-VP”和“沃罗涅日-SM”等4种型号,前面三种雷达采用米波波段,“沃罗涅日-SM”采用厘米波波段。“沃罗涅日”雷达自2006年正式列装后,现已部署7部,初步实现了环状闭合布防、全境有效覆盖的陆基预警体系。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超过6000公里,可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卫星,以及各种气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和精确定位,与导弹预警卫星配合,监视全球导弹发射动态,可为俄反导拦截力量提供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