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魔都与新城|王思政:南汇新城发展潜力广,产业留人最有效
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等五个新城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增长极。五个新城要在目前的发展基础上,承接相应的功能定位,聚焦完善产业、综合交通和公共服务等,集聚配置更多优质资源,大幅提升产业能级和公共服务水平。
澎湃新闻:谈谈您对五个新城战略定位和规划的理解。
王思政:关于五个新城的定位,我觉得应该分两个方面理解。
首先是对上海未来发展。城市和企业是国家间竞争合作的主要载体,上海要建设成为世界强市。那么上海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五个新城是上海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上海今天最短缺的资源是什么?土地。我们以前经常讲小苏州、大上海,其实从面积上来讲,今天苏州的面积比上海大得多。苏州8488平方公里,上海才6400平方公里,杭州16500平方公里,北京16400平方公里,宁波将近1万平方公里,这些城市面积都比上海大。上海没有土地了,那么我们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找一个新的增长极。这个增长极就是五个新城。五个新城的建设,意味着一方面可以纾解市中心城区过于拥堵的状况。另外,在上海大开放的背景下,可以进一步集聚人才,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上,增强上海的后劲。
第二,五个新城应该与长三角一体化有很好的勾连。上海对推动长三角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灯下黑”。上海把周边的城市如昆山、嘉兴和苏锡常甚至泛长三角的安徽部分城市都带起来了,但是上海的郊区却没带起来,所以称为“灯下黑”。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五个新城是推动未来长三角发展的后劲力量。
澎湃新闻:五个新城各有不同的优势。哪个新城将会走在前列?
王思政:青浦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抢占了先机。但是我认为,未来最有希望突破、最能建成节点城市的可能是南汇新城。为什么这样讲?从规划时间、战略定位等方面考量,南汇新城的级别是高于其他四个新城的。
南汇与浦东新区合并后,一直是作为浦东的板块之一,而且也是浦东未来发展的重点。浦东一直在规划未来发展的重点,其实也是两个地方:一个在张江,一个就是在临港,也就是南汇新城,之前叫临港新城。
南汇新城发展到今天就用了15年。在这片区域,国家实施了最大力度的开放政策,包括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临港都有布局。
这里也建设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项目。例如,海昌极地公园、上海天文馆、大飞机、芯片和特斯拉汽车等。为什么过去南汇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上海的一个死角。从节点城市角度看,它是一个末端。但是其实从未来看,这是一个离上海最远,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从发展潜力、前景、项目建设、空间范围等多个要素看,南汇新城是五个新城中最有发展潜力的。
澎湃新闻:新城如何留人?公共服务和产业哪个有更好的效果?
王思政:文化也好,公共服务也好,其实新城真正要建设起来,最重要的是产业。当年上海人口调控,我们通过调产业来调人,减少人。今天新城要集聚人的话,还是要靠产业。靠什么样的产业才能把人留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可以看到最好的产业项目都在南汇新城,所以,南汇新城是最有希望快速发展的。
产城融合确实非常重要。我们都在讲产城融合,以前叫先生产、后生活;现在又有先生活、后生产。但我认为,还是边生产、边生活比较恰当。两者是互动的、互为促进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说苏州后劲足、昆山后劲足,这两个城市的产城融合比上海做得更好。五个新城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的经验,要把行政区变为功能区、服务区、休闲区,是人们工作、学习、居住和休闲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成千上万各种园区的建设。当然也带来一些短板,如土地浪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但是总体上,园区建设功大于过,没有这样的遍地开花,不会有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家公认其中做得最好的三个地方:一是深圳,40年GDP增长1万多倍,人口增长1000倍。二是上海浦东,30年GDP增长210倍。三是苏州工业园,26年增长230倍。如果今天中国有30个这样的园区,GDP总量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产城融合深圳做得也不够,例如教育医疗成为短板。所以,深圳这两年拼命补短板。当年苏州跟新加坡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新加坡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澎湃新闻:上海是一座依水而兴的城市,五个新城如何做好水文章?
王思政: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水在文明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最严重的是,中国人虽然一直靠水而生,但是我们又一直惧怕蓝色的海洋。中国凡是跟海相关的地名,有两种类型:第一,人海对立。如镇海、定海、宁波,要把你搞定。第二,搞不定怎么办,委曲求全,祈祷太平。例如,海宁、海安、海昌。唯独上海,连地名都不一样。上海、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趁风踏浪,走出去、引进来,江海融汇。
先讲青浦。当时有人提出青浦的淀山湖要打造成世界湖区,就是想围绕水做文章。但有争议,为什么?因为淀山湖体量太小,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后来专家提出应该把太湖流域打造成世界级的湖区,这个思路非常好。当前全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青浦又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大概十年前,青浦引进了一大批快递业的头部企业、龙头企业。中国今天有七大快递上市公司,五个是青浦培育出来的,这五大快递上市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青浦已经成为上海、中国乃至世界快递业中心之一。粗看,快递业、快递小哥仍属于低端行业,其实背后都是手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的分拣中心在支撑,严格意义上快递业是数字产业。华为研发中心在青浦落户。网易要在青浦再建一个研发总部。这样的项目现在还有一批。青浦这里即将与整个长三角形成数字生态、数字产业链。
再讲南汇新城。南汇文化底蕴相对来说比青浦、松江、嘉定要短些。历史上,南汇也有自己的产业,主要是盐业。因为海岸线不断变迁,现在又变成内陆。包括滴水湖都是围出来的。南汇这边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在这个白纸上来作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人口负担比较少,所以这个地方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此外,做好水文章还有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轨文章”做得很好。轨道交通发达。上海今天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770多公里,世界第一。但是上海水文章,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年我们写了一个专报《做好水文章,打造南北轴》,市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上世纪90年代黄菊书记提出来的黄浦江两岸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把生产岸线变成了生活岸线。但是还不够,黄浦江两岸现在的主要功能是散步,虽然还江于民,但是增值的部分还没做好,还要把黄浦江两岸变成消费岸线、服务岸线、文化岸线、教育岸线、科创岸线,要使它增值。
此外,上海的一些水,包括滴水湖,利用率很低。再比如淀山湖边上,很多都是市级机关占用的作为培训中心的建筑,并没有真正用于今天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其实淀山湖这一圈都应该还江于民,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等,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松江有个月湖。宝钢有个很大水库,都没有物尽其用。上海水文章还有很大空间。
澎湃新闻:新城建设中,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软实力?
王思政:城市是软实力的载体。中国要实现2050年建成世界强国的目标,须在做强硬实力的同时匹配优质软实力支撑。今天讲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实际远不止五个中心,至少还有一个不叫中心的中心。最近几次的五年规划,在五个中心之后都有一句话,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其实是多年前和北京达成的一个默契,北京不再叫建设金融中心,上海不再叫建设文化中心。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观点,文化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当所有资源枯竭之后,文化的价值会凸显。上海海派文化为什么在国际上这么有吸引力?个人理解,其实是中国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外国文化、移民文化等等的多元复合体。为什么新天地成为20年上海的打卡地?国内复制了无数的新天地,但没有一个超过上海新天地。新天地的案例写进了各大商学院,有人概括了4句话很形象:外国人到了新天地,觉得这个地方很中国;中国人到了新天地,觉得这个地方很外国;年轻人到了新天地,觉得这个地方很时尚;老年人到了新天地,觉得这个地方很怀旧。其实它就是上海海派多元文化融合的一个典范。
五个新城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比如说青浦的水、福泉山和崧泽文化遗址,松江广富林遗址,各个新城都有其特色,这些都要跟上海的海派文化容纳在一起,形成上海独特的优势。
此外,上海的文化软实力还体现在做事的精细中。例如,从去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上海做得很好,不会轻易封城、全民核酸检测,做到精准管控。做事情最后要上升到人性,顺应人性,不能跟人性对着干,否则事倍功半。上海的海派文化背后蕴藏很多细的东西,做事诚信,按照合同和规则办事。这就是海派文化,是上海的文化软实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