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TING闻丨在那个蒂姆·伯顿成为大家的蒂姆·伯顿之前

许文婷
2016-12-03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伯顿在1988年《甲壳虫汁》的拍摄现场。

蒂姆·伯顿是电影界的怪诞鬼才,大家都这么称呼他。其实,他是母校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中一枚挺正常的退学生。

当年CalArts的青涩学生,现在个个都是大咖。

上世纪60年代初,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洛杉矶开办了一所专门培养动画、音乐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其表达宗旨的口号彰显文青范儿: “用艺术塑造未来”。

如果你觉得这里是年轻人抒发高尚艺术情怀的艺术圣地,那就太单纯了。1970年代的CalArts就像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一样,疯狂、奔放和混乱。当时的课程鼓励学生们用实验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正值“垮派”和“酸派”的没落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实验”二字到了学生们这里,就有了各种大胆的尝试。

1970年代末,蒂姆·伯顿被这个看似“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学校录取,主攻人物动画专业。从小在1931版《科学怪人》中寻找自我的伯顿,在这种鼓励自由创作的氛围中如鱼得水。他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是不合群的怪孩子了。”

不过,CalArts毕竟是迪士尼一手创办的,现任华特迪士尼与皮克斯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是伯顿上一届的师哥。当时,拉塞特就是一个巨大的正能量源,他的风格和华特迪士尼一脉相承——正义、阳光,看着让人觉得人生处处充满希望。每次伯顿谈起当时的象牙塔生活,都说“自己觉得根本找不到工作”。

大学时代的伯顿

伯顿的风格在CalArts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从1985年他的长片处女作《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到这周在中国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伯顿一共导演了18部长片电影,口碑和票房浮动很大,但不变的是伯顿的风格。

1979年,伯顿执导了铅笔动画短片《芹菜怪物的茎》。故事其实挺晦涩的,我也没完全看懂。片中的牙医是个光头,把女病人绑在病床上,助手是一只带着龙头的肥虫,两人用各种医疗器具折磨女病人,但未能得逞。

虽然这部学生作品制作粗糙,但已经体现了波顿风格中的三大要素:孤僻的男主、丑陋的助手和大眼睛的萌系女主角。场景设置里面还有骷髅、电锯和枯树等常见的伯顿元素。但是,芹菜在哪里?

《芹菜怪物的茎》剑走偏锋,成了伯顿打开迪士尼大门的敲门砖。当时,迪士尼陷入了创作瓶颈,业绩捉急,非常需要输入不同风格的艺术血液,而穷学生伯顿也急需糊口钱。在文凭和工作之间,伯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学上岗。

伯顿刚进入迪士尼工作时的留影。

大多数艺术家都有一颗想引起大众共鸣的玻璃心。伯顿在迪士尼工作室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的自由,他拿到的第一个大项目是家庭动画片《狐狸与猎犬》。故事路线充满了迪士尼的温暖风格,原本是天敌的小狐狸和小猎犬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打败了敌人大熊。

标准的迪士尼画风

伯顿主要负责给善良勇敢的小狐狸做动画,但他的绘画没有被最后的成片使用,原因是他笔下的狐狸“看上去像是刚在马路上被车碾死的那种”。伯顿的风格达不到迪士尼的可爱标准,压力山大的他急火攻心,在迪士尼上班的时候,徒手拔掉了自己的智齿。

视频媒体油管上还有一段罕见的伯顿工作录影,身在迪士尼工作室深处的小小创作室里,伯顿脸上那副痛不欲生的无奈像极了《剪刀手爱德华》中的德普。

做了两年背景概念设计和动画师之后,伯顿迎来了第一次执导真人短片的机会——日本人物和中国功夫相结合的《汉赛尔与格莱特》,听着就很怪。《汉赛尔与格莱特》是格林兄弟童话中的一部暗黑系作品,说的是饥饿的兄妹二人来到荒郊野岭,受到巫婆糖房子的诱惑,进去觅食,殊不知这个巫婆是要把他们养肥之后吃掉。

《汉赛尔与格莱特》

这是伯顿第一次尝试用微型模型来拍摄故事场景,所有的道具都是伯顿自己绘画的。著名的美工师里奇·海恩瑞奇斯是此片的布景指导。两人用模型来展现巫婆的世界,让真人出演的角色看上去像被微缩了一样。

伯顿在微模拍摄现场。

此片的风格代表了伯顿真正想要做的动画,巫婆糖屋中的饼干和糖果都很怪异,姜饼人的动画是跳帧的,没有任何元素是完美的。

主人公是亚洲人这一点更是和当时传统欧美系当道的迪士尼作品大相径庭,操一口男人嗓音的巫婆还用红白相间的糖果棒耍起了中国的双节棍。这种直接和迪士尼脱轨的尝试中,我们看到了伯顿式的怀旧和哥特。

《汉赛尔与格莱特》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场景对比。

迪士尼当时制作此片的目的是要用儿童题材来填补1983年万圣节晚上10点档的节目空隙。在播出之后,《汉赛尔与格莱特》一片就被尘封了,直到2009年才在当代艺术馆MOMA重见天日。

伯顿后来回想说,当时自己觉得马上就会被迪士尼炒掉,《汉赛尔与格莱特》算是他挑战迪士尼接受度的第一炮。

1984年,他根据自己儿时经历创作的第二部真人短片《科学怪狗》,让迪士尼高层终于忍不住了,以“伯顿浪费公司资源拍儿童恐怖片”为由让他卷铺盖走人。

伯顿和鲁本斯在片场。

离开迪士尼之后那一年,伯顿找到了CalArts的校友保罗‧鲁本斯拍了第一部长篇电影《荒唐小混蛋奇遇记》,以七百万美元的成本创造了四千多万的票房。

其后,1988年的《甲壳虫汁》和1989年的《蝙蝠侠》在票房上赚得盆满钵满,后者以四亿三千多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让蒂姆·伯顿在30岁就成为了好莱坞导演界的新星。

当伯顿在2012年推出《科学怪狗》改编长片电影时,迪士尼提出投资并购买该片的全球发行权,这让伯顿觉得很讽刺,30年后,风水轮流转。

在宣传《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时,伯顿说:“其实我拍的永远都是自己想要做的电影,有人看不懂里面的现实,有人不懂其中的奇幻。现实生活中,你们又能辨别现实和幻想吗?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疯了。”

1990年,《剪刀手爱德华》诞生了。之后,蒂姆·伯顿成了电影怪咖的代名词。但伯顿说,《蝙蝠侠》的成功并没有为《剪刀手爱德华》的融资和制作起到任何润滑作用,这部电影受到了很多阻碍。

当时的德普还是个刚从《少年龙虎队》出来的年轻偶像派演员,伯顿的选角决定并没有得到投资方的支持,最后只要到了两千万美元的总预算,比《蝙蝠侠》少了40%。伯顿说,那次经历让他变成了一个“对什么事情都有所顾虑、居安思危的人”。

《剪刀手爱德华》最后拿到了将近九千万美元的票房。

之后,蒂姆·伯顿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另外6部电影。在一次与伯顿的对话中,他告诉我,他总觉得德普是一只猴子,原因不明。

你最爱哪部蒂姆·伯顿的电影?我的选择是《大鱼》。

【作者自述】我在美国从事影视媒体工作,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俗称“金球奖组委会”)的会员。简单说,本人的日常工作可以概括为看片!采访!再看片!我是一名独立电影迷,喜欢赫尔佐格、文德斯和李安,也是《欲望都市》脑残粉和《胜利之光》死忠粉。大家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婷不下来的看片房”留言,问我任何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