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制日报批罗尔事件:所有一切不过是经过精心策划包装的套路
法制日报12月1日消息,最近,一篇名为《罗某笑,你给我站住》的爆款网文在朋友圈中刷屏了,此文出自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之手。今年9月8日,他5岁的女儿罗某笑查出白血病,罗尔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战斗”的历程。但是,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反转,人们发现此事涉嫌网络营销,而且罗尔也并不是承担不起女儿的医疗费,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假慈善之名,经过精心策划包装的套路。
就整个过程来看,罗尔从这次以女儿生病为由头的“网络营销”活动中获得超过200万元的款项。这200万元的来源,一部分是小铜人公司给的,以捐赠为名,可能暗藏营销目的50万元;另一部分是罗尔在微信公号上发表文章被读者“打赏”所得。据称,每天罗尔微信公号上的文章发出不到5个小时,其“打赏”的数额就能超过当天5万元的上限。
小铜人公司给的50万元暂且不提,这里只想说一下关于“打赏”的话题。很多网络大V在微信公号上发的文章下面都有“打赏”功能,有时“打赏”的数目还很可观,一些大V仅靠着“打赏”,小日子过得就挺滋润的。
就“打赏”这个功能设置的目的来说,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认为这是读者针对这篇文章本身的评价。读者觉得文章写得好,才会给作者以现金形式的鼓励,期望看到更多的好文章。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只要涉及金钱,很多事就会变味儿。现实中,打赏这种目的单纯的方式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了。
以此事件为例,罗尔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打赏金,以致他自己都有点懵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读者给他打赏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钱的性质又是什么?仅仅是因为罗尔的故事讲得好,显然不可能获得如此高额的打赏,这些打赏不说全部,至少绝大部分是捐款的性质,是以慈善为目的的。
既然是以慈善为目的,那么这里就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误解,捐款的人认为罗尔只是一个月入4000元的媒体人,他没有能力支付女儿高额的医疗费,而且罗尔在文章中还在刻意强化这种误解。而事实上,罗尔并不穷,他不但在深圳、东莞有三套房两辆车,还有自己的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女儿有医疗保险,到目前为止,他所需要承担的医疗费仅有数万元左右。于是一些“打赏”的读者感到愤怒,觉得受到了欺骗和愚弄。
然而,愤怒归愤怒,最终还是有苦难言。因为大家使用的是“打赏”这种支付方式进行捐款,所以很难说这是慈善捐款,而不是自愿的赠与行为,虽然赠与行为可撤销,但是没有多少人会为了这点钱瞎折腾。
不得不说罗尔和他背后的营销公司考虑得很周密,有意无意地模糊了很多的概念,很聪明地回避了很多法律上的雷区,因此他们做得游刃有余、进退有度。即使退一步讲,慈善法也不禁止在朋友圈里的个人求助众筹,所以,除了道义上的谴责,在法律上不太容易找这次营销活动的“麻烦”。
由此我们也看到,在微信公号中广泛运用的“打赏”这种方式,由于可以随意渗进各种杂质,它正逐渐成为一种套路。一篇文章的价值真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打不打赏是个人的自愿,你为什么打赏,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一些大V们借助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做个软广,搞个推广,只要你手法高明,做得漂亮,能像罗尔这样讲个好故事,想获得目的含混的高额的“打赏”并不难。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打赏可以轻易地改变一个问题的性质,规避很多现实的尴尬与难题。因为有“卖文赚钱”这个幌子,即使是一些不那么光明正大的目的,也可以“高大上”起来,既可以让人有苦难言,又可以让你没事偷着乐。总之,微信上套路太深,“打赏”也要当心。
(原题为《罗某笑事件,多少套路假“打赏”之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