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些民间知名止咳方,原来只适合一类咳嗽

2021-12-07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家庭用药杂志 家庭用药杂志 收录于话题 #咳嗽 10个内容

蔡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相信不少有长时间咳嗽经历的人,都曾被周围的热心人推荐过一些止咳食疗方,其中尤以“冰糖炖梨”大名鼎鼎。但真的照方制作食用后,有的人有效,有的人却无效,于是就产生了“食疗治咳嗽到底有没有用”的争议。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食疗治咳嗽,也需辨证型。

食物也有“脾性”

中医有所谓“四气”,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凉”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

从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300余种常用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居后。

一般来说,各种性质的食物除都具有营养保健功效外,

寒凉性食物属于阴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

温热性食物属于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

“声名在外”的止咳方

冰糖炖梨

梨自古被推尊为“百果之宗”。其味甘、微酸,性寒,无毒,有止咳、润肺凉心、消炎降火、解痰毒和酒毒之功效。

冰糖炖梨能清热止渴,适用于外感温热病毒引起的发热、伤津、口渴等,有消痰降火、滋阴润肺的功效,主要用于痰热咳嗽、慢性咽炎、咳喘等疾病的轻症。

清炖白萝卜

白萝卜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食用清炖白萝卜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防癌抗癌之功效,主要用于痰湿咳嗽、腹胀停食、腹痛、咳嗽痰多等症。

需注意,上述两种食疗方都需要根据食物的作用功效,经过辨证才能选择运用,而不合理运用会适得其反。

不同证型的食疗方

痰热咳嗽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痰液黏稠而难以咳出,甚至呼吸急促,喉咙中有痰鸣声;或伴有发热口渴,尿量短少、尿色黄,大便干结;舌色红、舌苔黄,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咳嗽类型。

介绍以下两款食疗方。

冬瓜汤:

冬瓜仁、冬瓜皮各30克,加适量水煎服。

鲜茼蒿汤:

鲜茼蒿15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分次饮用。

痰湿咳嗽

症见咳嗽痰多,痰液白而稀,喉咙间有痰声;胸闷,胃纳不香,神疲乏力;舌色淡红,舌苔白。

推荐以下两款食疗方。

橘红茶:

橘红1片,绿茶4~5克,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孩子可以经常饮用。

黑枣生姜汤:

生姜3~4片,黑枣5~6粒,煎水频服。

气虚咳嗽

症见咳嗽反复不停,特别是清晨,痰白而稀。患者面色苍白,容易出汗、怕冷,呼吸时气短,少气懒言;舌色淡红,舌旁边有牙齿印痕。

推荐服用豆浆粥。

豆浆粥:

豆浆500克,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一起放入砂锅中,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稀粥熬煮到表面有粥油),加入适量砂糖调味,温服。

阴虚咳嗽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色红,舌苔少或见地图样的花剥苔。

推荐银耳百合羹。

银耳百合羹:

银耳100克(浸软洗净),百合5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同煮,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约1小时,稍温饮服。

咳嗽时,饮食有禁忌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咳嗽主要的病因病机是肺气上逆。咳嗽不仅仅是感冒时常有的并发症,也是一些其他疾病常见的症状,如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气肿等。

很多食物是有止咳作用的,但是有些食物吃错了,对咳嗽病情反而有加重的危害。

橘子:很多人以为橘子有止咳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实际上,具有止咳作用的只有橘子皮而已,而橘子肉却有着相反的作用——生痰。

海鲜:包括各种鱼虾蟹等有腥味的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过敏、加重咳嗽;海鲜中的蛋白质也可能导致过敏。

寒性食物:咳嗽时如果吃了过多寒性的食物,如冰激凌、冰水、冰奶茶,或者寒凉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肺气郁闭,咳嗽也会加重。

酸甜食物:酸的食物具有敛痰的作用,会导致痰液更多,而且咳痰不畅。除了酸味明显的食物,还有苹果、葡萄等甜味大的水果,因其有助热的作用,会使炎症更严重。

辛辣重口食物:会诱发细菌感染,细菌刺激器官黏膜,咳嗽自然会加重;还有常见的油腻、煎炸、烧烤等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也是助热,而多数咳嗽都因肺热引起,咳嗽就会更严重。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原标题:《那些民间知名止咳方,原来只适合一类咳嗽!4种类型得吃不一样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