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类人猿,现存不足150只

2021-12-05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高山 物种日历

天行长臂猿在2017年1月才被中国科学家范朋飞教授和团队正式命名确定。之前它们都被误以为是另一种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其实它们都有着仙风道骨的两道白眉,不过和典型的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leuconedys)相比,天行长臂猿的两道白眉明显分开且粗细均匀,雄性下巴也没有白胡须。

东白眉长臂猿(C,G)和天行长臂猿(D,H)的面部特征对比,上为雄性,下为雌性 | Fan, P., et al. /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17)

范朋飞教授和团队经过野外个体照片对比、牙齿标本测量、分子遗传学测定,最终确定了分布在高黎贡山的这种白眉长臂猿已和典型的东白眉长臂猿有明显分化,是一个新种。确定是新种后,命名格外关键。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有机会命名类人猿新种,要响亮,要吸引更多人对物种保护的关注。团队讨论得出的名字非常炫酷:中文名天行长臂猿,英文名Skywalker hoolock gibbon,拉丁学名Hoolock tianxing。

会歌唱的白眉大侠

与聒噪、危害庄稼的猴不同,自汉代以来,长臂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引申为君子的形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名字表达了研究者希望物种能在自然界中顽强延续的心愿,也很好传递了天行长臂猿的特征。作为典型的树栖动物,它们基本一辈子都生活在树上,几乎从不下地。“天行”和“Skywalker”非常传神地描述了这种林冠层生活的物种。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星球大战粉丝,范教授也希望,和传奇角色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同名,能给这个物种带来更多关注和保护力量。

看,运动能力满分的天行长臂猿。在森林里,我们保护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想要跟上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赵超

2017年1月12日,新种命名发布会热热闹闹召开,卢克·天行者的扮演者马克·哈米尔也在推特上转发了这一好消息。

除了跟树上的男爵一样几乎从不下地,它们还有很多特点。和其他猿一样,它们没有尾巴,拥有非常特别的球状腕关节。这使得它们的手掌和手臂能形成任意角度,因此能在树冠上依靠双手快速移动。大多数时候,它们都用双臂在树冠上“臂行”,当然它们也可以在树枝或地面上用双足直立行走。

长臂猿会发出美妙动听的鸣叫,最远可以传播到2公里之外,因此在野外寻找长臂猿时,我们总是通过鸣声来确定它们的数量。

天行长臂猿雄性正在给雌性理毛。一夫一妻制的它们看起来非常恩爱 | 赵超

天行长臂猿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雄性天行长臂猿是黑褐色,胸腹部有浅色斑块,头顶扁平,毛发较长,披向后方。雌性体背为灰褐色,四肢比身体的颜色更淡,面部及眼下方环有一圈白色毛发。几乎每个清晨,它们会发出非常嘹亮动听的鸣叫,寻找配偶或宣告家域,或是夫妻间进行二重唱,稳固家庭关系。

能够歌唱的哺乳动物很罕见,而像长臂猿这样有着复杂、动听的多重唱更是难得。在中国几种长臂猿中,冠长臂猿属的歌声可能吸引最多的粉丝。天行长臂猿的歌声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兴趣的可以扫码听一听。

微信识别二维码,请听天行长臂猿的鸣叫 | 云山保护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的鸣叫 | 云山保护

不足150只的森林歌唱家

发布会后,保山、德宏州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中山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物种保护公益机构云山保护共同联合发起了一次关于天行长臂猿数量的大调查,发现天行长臂猿现存不足150只,且被隔离在多个相互不连通的森林斑块中。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高黎贡山的保山、腾冲及盈江地区。相邻的缅甸可能也有分布,但因为社会环境不稳定,目前缺乏调查数据。

2019年,经过严谨的专家团队讨论,天行长臂猿被收录在2018-2020年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名单中,这是本次名单中唯一出现的中国本土物种。

正在鸣唱的天行长臂猿雄性 | 董磊

它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质量退化,以及小种群的影响。天行长臂猿现存分布极为分散,栖息地质量高低不均。适合长臂猿生活的森林破碎成孤岛状,而对严格树栖的长臂猿来说,迁出之后很难形成新的家庭群,限制了种群的扩大。可能因为栖息地海拔过高,天行长臂猿的繁殖率在所有长臂猿中,也处于垫底行列,分布已经极度破碎化,繁殖慢更是加剧了种群繁衍的挑战。

西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和中国 | Vijay Cavale / Wikimedia Commons

看多了天行长臂猿的脸之后,我不免带着人类的傲慢,觉得这些森林歌唱家的面容悲伤忧郁。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它们破碎的孤岛再次连通,它们能在更广大的家域里自由歌唱。

原标题:《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类人猿,现存不足150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