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庄辉教授: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

2021-12-06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华夏肝病论坛|庄辉教授: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 原创 瑞金感染科 瑞金感染科

在第八届华夏上海肝病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就“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进行主题演讲。

庄辉院士通过一项囊括28项研究、8904例HBsAg清除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荟萃分析,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自身免疫或者抗病毒治疗后达到HBsAg清除的人群,其HCC发生率显著低于HBsAg未清除的人群,HBsAg未清除者的HCC发生风险达已清除者的3.5倍。

而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清除后发生HCC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肝硬化、性别、HBsAg清除时年龄以及清除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经抗病毒治疗后清除HBsAg者比自然免疫清除者的HCC发生风险要高;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比无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CC发生率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风险高;高龄患者(大于50岁)比低龄患者风险高。

庄辉院士还为我们阐述了HBsAg清除后还会发生HCC的两个原因。一为间接致癌,指宿主与HBV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对HBV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溶解,从而导致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HCC。

接下来,庄辉院士重点为我们介绍HCC发生的直接致癌机制。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会产生HBx、MHBs、LHBs几种致癌蛋白并驱动HBV DNA序列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通过对HBsAg清除后仍然发生HCC者的肝脏穿刺组织进行基因测序研究后发现,HBV DNA整合于人类基因组并非随机,而是主要整合在癌相关基因组(例如CCDC91、GRM7、TRPC1、ST18、LING02、C5orf42、EIF4EBP1、TERT等),且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均有整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肿瘤组织中,HBV DNA更多地整合到癌基因相关的基因编码区;而在非肿瘤组织中则是更多地整合到基因间区中。此外,在肿瘤组织中发现HBV PreS/S 基因序列整合的频率更高,而非肿瘤组织中PreC/Core基因序列的整合更多见。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在HBV感染自然史中的第一个时期——免疫耐受期,已经启动了肝癌发生事件。通过对这一时期的CHB患者肝组织测定后发现,存在大量HBV DNA整合、克隆性肝细胞扩增、HBsAg 和 HBcAg表达。

庄辉院士强调,在感染早期HBV DNA即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且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HBV感染雏鸭后第6天即可检测到每100-1000肝细胞至少有1个HBV DNA基因整合。HBV DNA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在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患者较常见,每例CHB患者的5*1011肝细胞中约有5*106 HBV DNA的不同整合。类似的,在一项siRNA治疗HBsAg清除的研究中,提出HBeAg阳性的黑猩猩肝细胞中存在HBV DNA整合,同时提示HBsAg来源与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HBV DNA有关。

最后,庄辉院士指出,前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窗,对HBsAg清除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随访监测可减少HBV 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风险,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HCC的发生。

瑞金感染科-彩虹记者团:

尚大宝、付豪爽、钱聪、张宸溪、张金铭、蔡明豪、冯明洋、王捷骁、姜绍文、李文静

文字:张宸溪

原标题:《华夏肝病论坛|庄辉教授:HBsAg清除后为什么还发生肝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