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野马分鬃》:它没有很好,但它的存在很有必要

2021-12-05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它没有很好,但它的存在很有必要 原创 海妖 第十放映室

《野马分鬃》对于今年的华语电影来说,的确有点像一匹脱缰狂奔的野马。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这么令人耳目一新的青春叙事片了。

本片讲述的故事是根据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来,主角左坤和导演魏书均一样,都是一个在学电影和拍电影的过程中度过最美好的大学岁月的电影学学生。

左坤的专业是电影录音,但天生叛逆如脱缰野马的他并没选择在学校老老实实地混到毕业。相反,他有着和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叛逆与理想主义情结。

买下一辆二手越野车的左坤打算带着自己的兄弟和女朋友一起去内蒙,感受真正的大草原,但事与愿违,在经历一系列的荒唐事情之后,左坤的人生转向了新的方向。

在去年5月入围戛纳电影节后,《野马分鬃》又在十月份的平遥电影节上收获了大量的好评,为影片赚足了口碑。

《野马分鬃》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指出了一件早该在华语艺术电影创作中被正本清源的事情:

艺术片,不是越闷越好,不是越装越好。

魏书均为《野马分鬃》注入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让整整130分钟的剧情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处处铺满了精心设计的情节点。

这样清新扑面的处理办法其实很不容易,说明导演不矫情、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他就是很简单地想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为了拍而拍。

魏书均的这种真诚让他的电影能有很大的群众基础:

电影学的学生大概会是《野马分鬃》最忠实的一批观众了吧。

这里头讲的故事,纵然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油腻与世俗气,有太多令美好的艺术幻想破灭的假斯文,但那些东西的确是一批又一批电影学院学生所遭遇过的青春。

所以,我坐在影院里看到一群主创围着桌子喝酒尬吹的情节,实在是喜欢的拍大腿:

学电影的学生们最难改的毛病不就是先喝酒再干活吗?

剧组刚建立,啥也没拍,就能开始商业互吹,言语间恨不得他日必能戛纳相见,每自比王家卫、洪常秀。殊不知最后拍出来的作品可能自己都看不下去。

以及,有几个学生剧组没有吐槽过导演只顾纸上谈兵、风花雪月的油腻与做作呢?

另外,本片恋爱线的处理同样也很生活化。

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一对青年男女终于不再用海誓山盟、海枯石烂这样的大词来把爱情过度油腻化,简直不要体验感太好。

魏书均基本没怎么拍左坤和女朋友沟通的戏,哪怕是分手戏也没有歇斯底里的争吵,两个人之间的不合适都是靠细节来交代。

尤其是雨夜左坤看到女朋友落在车上的香水,他以为那是女孩不小心忘了,却殊不知一步步找到更好工作的女孩恐怕早已看不上这样的香水,两人终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但影片也有很明显的缺点。

它太沉迷于对青春荒唐往事的回忆与怀念中了,以至于左坤这个主角有一些太符号化,太悬浮,他离这个时代的距离太远。

在左坤的人物逻辑上,你大概很轻易就能看出一些《站台》或者《风柜来的人》的影子。

他那种真能为了让自己活得顺畅而豁出去和世界撕破脸的狠劲儿,的确离八十年代式的理想主义青年更近一些。

和他买的那台越野车一样,左坤是即将被时代淘汰的二手货。

虽然说起来很悲观,但左坤身上那股痞里痞气的东西可能更符合王朔时代的想象,这样的叛逆者在今天的高校氛围里几乎已经被驯化殆尽了。

哪怕真的是艺术学院的学生,而今也很少有人能够如左坤般既有顶撞老师的脾气,又有顶撞老师的才气。

前者在日渐高压的环境中磨灭殆尽,后者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变得一无是处。

左坤这个人物的暧昧性就在于,他一方面无处不透露出这就是导演自己的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这种早就被时代所遗忘的叛逆者又似乎再难以成为什么映射现实的镜子。

所以他注定是个个人表达多于时代共鸣的特殊人物。

作为一个学电影出身的学生,我当然也能感受和理解左坤的叛逆,但同时又清楚,我们这一代人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勇气,理想连同叛逆性一道远去了。

毕竟,和大多数曾经抱有叛逆心理的理想主义者一样,那辆老到不能再老的越野车,只有在前往内蒙古大草原的长途旅行中才能施展它应有的“抱负”与“才华”,大多数时候,它只不过是在城市中艰难行走,处处不顺当的老破车。

承认吧,城市里的现实越来越多,而供人撒野的大草原则越来越少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似乎魏书均把左坤的结局最终写成不得不向社会妥协认怂是一件没得选的事情。

但他同样也指明了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个体对当下社会依旧有意义:

他越特殊,就越能映照体制规训的问题所在——纵使左坤的形象再特殊,但谁都不能不承认渴望拥有他身上的那股极度原始的生命力,野蛮生长,肆无忌惮。

在魏书均的电影里,即使连中年蒙古大叔,都有写一百首歌的勇气和魄力。

但电影外,我们中的大部分无疑早已沦落为不肯为《地球人》买单的“有身份的人”。

洪常秀在这部电影里是最常被魏书均拿来当迷影梗的一位导演。

不过,魏书均与洪常秀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他为理想主义者呈现了一种可能的人生选择,却没告诉他们该如何才能顺利地走下去。

魏书均与洪常秀相比,后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为人物状态描摹留出最大表现空间的同时,能时刻保持理智,让剧情以最内敛的方式一点点爆发能量,尽量不沦落到为了扣题而泄气的程度。

《野马分鬃》的后半段,仿佛是为了刻意给出一个理想青年被社会打趴下的结局而创作:

未见做困得理想具体如何受挫,就已经先见到他如何因为自己的混不吝和不懂事进了局子。

野马惹人嫉妒,难逃被束缚的命运,不完全是因为它比别的马野,比别的马更容易闯祸。而是因为它选择去争取了那些原本属于每匹马,但如今谁都讳莫如深、没胆子想的理想。

而《野马分鬃》的后半段则显然没能准确的呈现对理想主义者何以会被社会打败的原因——这要求冷静且理性的思考,而影片实在拍的太飞。

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整个片子太致郁了。

观众只看到左坤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而疯、野、任性地表达自己的叛逆,却没能来得及看到他真的去为自己的理想做点什么。

他这么个自命不凡、怀才不遇的人,仿佛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见见真章,就已经因为自己的野和疯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理想主义者的悲哀,在左坤这儿来看,就在于他不是死于理想无处施展,而是死于那股催生理想的生命力与原始野性本身都已经为社会所不容。

所以,非要追究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意义和反思性的话,《野马分鬃》当然做得不够好。

它看起来过于被顾影自怜的情绪发泄所拖累,关注个体的目光太多,而将个体与社会背景做勾连的反思性则太少。

但有没有可能,我是说一种很冒昧、很野马脱缰的可能性:

这种试图从理性角度来将《野马分鬃》规训为一种必须具备教育意义和反思意义的想法本身也是不妥帖的。

我们到头来,还是会害怕不开车灯、踩着破旧越野车油门在林间小道上肆意驰骋时那些潜藏在暗夜里的危险啊。

原标题:《它没有很好,但它的存在很有必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