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TAVI植入人工瓣膜!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2021-12-03 1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曲新凯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难治性心衰的高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通过微创手段植入人工瓣膜,使患者重获新生。

79岁的李阿姨(化名)因“突发胸闷气促不适”到我院胸痛中心就诊。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李阿姨因为同样的症状已经成了胸痛中心的常客,不同的是这次病情来的更为凶险。胸闷、气促,冷汗,血压偏低,生命体征不稳定全都凑到了一起。入院后,李阿姨表现出气促,不能平卧,端坐呼吸,24小时不间断使用BIPAP呼吸机,才可勉强维持生命体征。即使吃饭脱去呼吸机十分钟,患者都会感觉胸闷、憋气和濒死感。

图-1 钙化的主动脉瓣膜

心内科团队回顾病史,发现李阿姨早在前一次住院就发现了主动脉瓣狭窄,但由于担心手术风险一直拒绝外科手术。随着年龄渐长及瓣膜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脆弱的心脏再也无法承受瓣膜狭窄所带来的后果。而本次入院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患者为重度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0.4平方厘米,主动脉瓣最大血流流速4.66m/s,平均跨瓣压差87mmHg。在给予积极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患者仍不能平卧,脱机十分钟左右就感明显气促。

在方唯一名誉主任和曲新凯主任带领下,心内科对此病例展开讨论,一致认为李阿姨属于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法耐受心脏外科手术。经术前审慎评估,制定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的治疗策略,即在病情相对稳定情况下,通过微创手段植入人工瓣膜,以改善其症状。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理解后,心内科制定了详细治疗策略和应急预案。可惊险的一幕在手术室再次上演。由于运送过程中的搬动,李阿姨刚入手术室,再次出现急性左心衰,伴随血压降低,神志淡漠。此刻再次考验心血管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手术室团队的应变能力。麻醉科快速插管稳定生命体征,心血管科快速为患者植入人工瓣膜。

图-2 经皮置换主动脉瓣

随着人工瓣膜开始工作,李阿姨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主动脉跨瓣压差从术中的177mmHg降至术后的1mmHg。术后第二天,李阿姨生命体征稳定,胸闷气促也较前明显好转。由于在本次术前已卧床一个多月,术后心内科即给予患者多学科联合的心脏康复治疗。营养科介入调整饮食配方进行营养康复。康复科给予脱机后的呼吸锻炼,卧位至坐位的被动运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徒手操、肌力训练、床旁短时站立、下肢低强度阻力抵抗训练和床旁长时站立。术后第七天,患者迈出一个多月来的第一步。术后第十天,患者在器械辅助下可以在病区自由行走,6分钟步行距离100米。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曲新凯主任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瓣膜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瓣膜出现衰退和钙化,逐渐出现瓣膜的开合受限(图-1)。患者随之会出现胸闷、胸痛、活动耐量降低乃至猝死的情况。传统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对于老年人来说围术期的风险极高。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通过微创手段将人工瓣膜植入心脏替代原有衰退瓣膜的功能,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效果较好(图-2),成为高龄患者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如存在上述疾病患者请至心血管科就诊

曲新凯主任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韩文正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供稿:心血管科 史凯蕾 韩文正 陈茜薇

原标题:《TAVI植入人工瓣膜!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