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梅毒,是否会“卷土重来”?
文|陈根
梅毒与艾滋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两种性病。由于艾滋的科普比较广泛,人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梅毒,人们往往比较陌生。
梅毒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已经肆虐了五百多年的时间。早在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与梅毒相关的内容。当时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有许多外国人出入,梅毒便由此入侵了我国。
正因如此,梅毒一开始在民间被称作是“广疮”、“广东疮”、“杨梅疮”。后来又因为患上此病后皮肤溃烂部分呈梅花的形状,因而正式得名为“梅毒”,并沿用至今。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简称TPA)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神经、身体组织和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630万人感染梅毒。
在20世纪中叶,梅毒曾夺去欧洲数十万人的生命。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艾滋病毒开始流行,各国对安全性行为做了大量科普宣传,梅毒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自21世纪初以来,梅毒发病率又出现大幅回升,甚至在一些国家激增了300%以上。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绘制出梅毒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复发的情况,对梅毒螺旋体遗传多样性提出重要见解。具体来说,研究团队使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对来自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23个国家/地区自1951年至2019年间的梅毒患者进行了采样,形成对当代梅毒的全球视角。
结果表面,所有样本都来自两个深度分支的谱系,即SS14和Nichols。这两个谱系目前在抽样的23个国家中的12个国家内传播,其中14个国家存在几乎相同的病原体。这意味着,现代梅毒已是一种真正的全球性疾病,梅毒螺旋体在遗传上是同质,它拥有共同的谱系和亚种。
其实,与艾滋病相比,梅毒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可能高达15%~20%。就算是使用了安全套,如果皮肤粘膜存在细微破损,暴露与含梅毒螺旋体的体液,依旧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更为棘手的情况是,HIV和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并且这两种疾病还会相互影响。有研究指出,梅毒能够提高HIV感染风险3~5倍。相应地,HIV会增加感染梅毒的风险,延长其自然病程等不良后果。
目前,该研究已发表在Nature上,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性行为在传播动态中的重要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