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眼光|中西摄影收藏三人谈:中国摄影收藏体系构建才刚刚开始
【编者按】:
近几年摄影市场在国内近乎直线上升的趋势让人不容忽视,中国影像艺术虽已经进入世界摄影史的视野,但中国摄影收藏体系的构建才刚刚开始。
靳宏伟策展的二十世纪世界当代摄影大师名作展。在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期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起人、三影堂摄影艺术总监荣荣和影像收藏家、法国Sipa Press董事会主席靳宏伟、artnet新闻中文网出版人张然担进行了一场关于摄影收藏的讨论。
张然向嘉宾与在场观众分享了几组中国和西方摄影市场的拍卖数据分析图。首先,就中国艺术市场中摄影艺术所占份额而言,摄影作为艺术品在各个艺术门类中所占比例极小,约为1%。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虽然中国摄影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摄影市场构架刚刚开始。在拍卖方面,摄影作品均价为14万人民币左右。虽然中美价格接近,但中国摄影交易体量小。美国摄影拍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近40倍。而在美国艺术二级市场占额图中,摄影艺术在拍卖市场中所占份额则极高,甚至高于雕塑和其他纸上艺术作品。
对于这些数据,勒宏伟认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收藏经验和中美两国影像收藏市场的观察,这样巨大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近年来中国在工业、互联网等许多方面,都不输欧美,“但是在摄影方面,却差得很远。”荣荣补充,国内在摄影的整个生态,除了收藏,包括博物馆、策展人等,都还有待健全的空间。
中美摄影体系本身存在差异
靳宏伟收藏作品: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New York, 1980荣荣提出,中国的当代艺术只有短短30年,在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摄影作品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进程,到80年代后期,摄影在语境中缺失,而且处在尴尬的状况中,很长时间以来,国人对影像的认识也比较缺乏。
靳宏伟谈到,在国际范围中,有两个体系对摄影至关重要:一个是评论体系,另一个是资本体系。两个体系相互为台阶,相互作用,让人有追逐的可能。而现在在中国,评论体系是存在的,也有一部分的资本体系,同时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摄影协会体系,但是最后一个“体系”在国际上是不被承认的。此外,对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无精准的定位和要求,也是中美摄影系统的差异。国内的影像对自身也往往缺乏作为艺术品的定位。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市场上,摄影艺术品与其他门类艺术品所得到的“同等对待”。
摄影艺术的“中国特色”
靳宏伟收藏作品:Cindy Sherman. 1977 8x10inch silver print在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摄影文化和体系的问题时,荣荣坦言,世界对东方影像的认识,更多还是来自于日本。而中国的影像艺术,更需要沉淀,对影像和艺术教育要求更高,对相关高校和专业的收藏要求也必须提高。
而靳宏伟认为的中国特色,则是“各自为阵,井水不犯河水”,比如摄影协会体系,而这也是需要鼓励、无需指责的中国特色。而另外一种是中国影像的特色,是一大批“有着自己想法的”做当代影像艺术的年轻人,以及巨大的业余摄影群体。在中国,各个摄影群体、摄影节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而有一个特色却并不具备,那就是一家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摄影画廊。“每一个大画廊犹如好莱坞的制片商,他们掌握着分发的渠道,让你成名的渠道,但我们中国却并不具备。”靳宏伟说。
摄影收藏秘籍:买钟意的与“蓝筹”作品
靳宏伟收藏作品:Harry Callahan. HC-738 7x7inch vintage print“收藏初期,如何建立起自己长时间的收藏脉络?”张然提出了不少在场观众好奇的问题。荣荣表示在2004年至2005年,三影堂艺术中心建立之初便开始收藏,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都来自于西方的艺术博览会,“卖掉自己三张换来一张大师的作品。”
靳宏伟说自己的收藏始于生意比较成功以后,从一开始收藏20世纪重要节点和重要大师的作品,到后来集中重点收藏几位摄影大师作品。近几年他开始关注中国部分当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为了帮助和扶持年轻艺术家,靳宏伟也开始收藏他们的作品,在自己的画廊做一些相关的推广。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摄影市场,但是博物馆作为艺术收藏机构却是市场最重要的参照。荣荣表示,国外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都是不可缺失的,而反观国内,摄影博物馆的缺失足见国内影像市场仍有极大的可上升空间。而对于国内摄影收藏的空间这一问题,靳宏伟认为,国内观众对待影像作品的观念上和进入市场的诚信程度也亟待提升。荣荣还提到,摄影书和摄影集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三影堂而言,出版同样是很重要的部分。
最后,靳宏伟也为新晋进入市场的影像藏家提供一些建议: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要不就买便宜的和喜欢的,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说,一定要买蓝筹股。此外,了解艺术家本人和与之有关的相关信息也对收藏有所参考。
鸣谢artnet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