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欢潭水系惊现“水中国宝”野生中国大鲵!一起认识一下“娃娃鱼”~

2021-12-02 19: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潭水系

惊现“水中国宝”野生中国大鲵

日前

欢潭村的一个小朋友

在下环溪边玩

突然发现溪水中游着一条奇怪的大鱼

家长一看

立马认出了

奇怪的大鱼就是“娃娃鱼”

“娃娃鱼”是啥?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两栖纲、隐鳃鲵科的一种两栖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俗称“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为什么叫“娃娃鱼”?

中国大鲵之所以有“娃娃鱼”这个俗名,不仅是因为其外貌好似一个虎头虎脑的黑胖娃娃,更是源于它们的叫声像极了婴儿的啼哭声。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特点,对大鲵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山海经·北山经》中的一段:“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这段文字中的“人鱼”、“䱱(tí)鱼”所指皆为大鲵。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光景里,大鲵又以“啼鱼”、“狗鱼”、“脚鱼”等名出现在诸如《水经注》《集解》《本草纲目》等典籍之中。

如此多的俗名也从侧面说明大鲵在过去数量较多,而且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根据资料记载,野生大鲵的分布北始太行,南至南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贯长江三角洲,在有尾类中属于不折不扣的广布种。它们终生生活在水中,栖于浅水溪流或地下溶洞内,喜阴畏热,通常于夜晚外出活动,极少上岸。

大鲵还被称为“淡水中的大熊猫”

北京大学的教授高克勤与美国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鲵的祖先早在165亿年前就生活在内蒙古地区。这一研究成果将这一世界珍稀动物的起源时间推前了1亿多年。据高克勤教授介绍,此前所知这类动物的最早化石产自北美洲,距今仅6000万年左右。不过,其中所蕴含的进化信息也相当有限。

大鲵的寿命也很长,有很强的耐饥饿的本领,将其饲养在清水中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被饿死,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其寿命可以达到50-60余年,野生状态下可以存活130余年,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寿星鱼”。

与中国大鲵比较接近的物种有美国隐鳃鲵以及日本山椒鲵,不过这两种大鲵由于过度捕杀和采集以及水污染等,已经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了,因此从资源的角度来说,中国大鲵有着绝对的优势。

中国大鲵成为濒危保护动物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认为的捕杀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鲵对谁的环境非常依赖,迁徙能力是动物中最差者之一。它们的栖息地被山涧、湖泊、河流分开,因此造成了中国大鲵的基因在每个区域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它们互相之间的繁殖变得非常困难。

此外,大鲵喜静怕惊,视觉不发达,但是嗅觉和听觉却很发达,在大鲵生长的过程中,水质以及早生等干扰都会使得大鲵出现躁动不安,并伴随着吐食、停食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易感染其他的疾病。

综合自萧山进化、百度百科、科普中国

原标题:《【涨知识】欢潭水系惊现“水中国宝”野生中国大鲵!一起认识一下“娃娃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