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核外观核”:一份来自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的核电观察记录

王攀/新华网
2016-11-22 16:19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俯瞰着几百米外的巨大核岛,光电和生物材料专家、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蓝闽波决定向领澳核电站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疑惑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你们核电站究竟是怎么实行安全防护的? 
“我也是搞科技研发的,但隔行如隔山,在核电领域其实我们和很多普通群众一样,也是一知半解。我就想把老百姓关注的核电问题都问出来。”蓝闽波说。

11月19日至21日,一批科技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抵达位于深圳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开展相关调研工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核电以外领域的工作,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核电站。

在“核外观核”的过程中,吸引科学家们注意力的不仅是中国核电规模的增长、技术与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核电产业“走出去”项目落地等成果,也有如何更好推动核电知识科普、减少公众中存在的“谈核色变”情绪等热点、焦点问题。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是带着苛刻甚至挑剔的眼光来看核电站的,我们希望看到‘干货’,看到中国核电企业的底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吉永华说。

在中国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全国政协委员们看到了安全防卫措施的严密性——核电站设有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安全壳三道安全屏障,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设防,可以防范包括飞机撞击在内的多重威胁,确保核电站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人们也能看到中国核电优良的安全运行纪录——以中国广核集团为例,作为全球第五大核电企业和最大的核电建造商,其安全运营业绩持续向好,1999年以来,在法国每年定期组织的国际同类型核电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中广核累计获得34项、次第一,成绩优异;所有在运核电机组从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安全纪录良好。

人们还能看到中国核电严格的监管力度——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我国核电企业对在运、在建核电站持续开展安全改进,以提高安全水平。中国广核集团对在运核电站的改进行动就达到47项,对在建核电站的改进达到28项,促使核电站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生物科学专家,蓝闽波说,大亚湾核电基地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工程师手中的手持式辐射计量仪,“走到哪看到哪,所有的指数都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让人感到放心”。

“我们问出来的也都是外行问题,但从工作人员介绍看,从日常生产运行,到紧急事态处理,我国核电站都具备了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能力,有的地方还值得我们实验室去借鉴、学习。”蓝闽波说。

今年9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计划使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我国核电产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而在全国政协委员、电子信息领域专家万晓援看来,这也和我国核电安全保持良好纪录息息相关。

眼下,在位于深圳的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核电工程师们正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各种严重的核事故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改进,有效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核电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安全。而我在调研中感到,欧洲有的是先进的核电技术,但英国方面仍然愿意使用中国技术,表明英方对我们的建设质量、建设速度和安全保障有着充分的认可。”万晓援说。

在看到核电产业安全运行成绩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就如何推进核电科普、回应公众的核电关切、化解“谈核色变”情绪给出了诸多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研发资源规划部总经理马力说,核电是个特殊的领域,相当部分群众乃至一些科学工作者中都存在“对核事故的了解要比对核电站的了解多得多”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核电科普工作的艰巨性与挑战性,需要社会共同面对。

“一些群众‘谈核色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通过各种渠道回应公众的关切,消除百姓顾虑,应是当前和今后核电科普工作的重点,要给予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以针对性回应。”马力说。

作为本次调研中唯一核专业界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蔡晓红说,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民用核技术应用领域开发也呈现蓬勃兴盛态势,从重离子治疗癌症,到辐照育种、辐照保鲜,核产业已经成为先进技术密集的复合体,正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要素。

“核是特殊的存在,具有造福人类和引发风险的两面性。在发展核电与核工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识别风险,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这和我们技术与投入水平紧密相关,更和我们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蔡晓红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