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摄影师“鹿道森”遗书,理解一个年轻人的挣扎

2021-12-03 0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张丰

鹿道森的遗书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一封长篇告别信,文字干净,我看了三遍,甚至没有一个错别字。他一定是把这当成自己人生最后一件作品,乃至唯一一件,等同于他的生命本身。他希望它是充满爱的、完美的。

浙江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山分局12月1日发布“警情通报”称,“今日上午7时许,在朱家尖东附近海域发现一男性遗体。经家属辨认,遗体系近日失联的网名为‘鹿道森’的微博博主周某(25岁,贵州人)。警方通过现场勘查、法医鉴定,排除他杀。”

周某,25岁,贵州人,这是现实世界对他的描述,相比之下,我更愿意使用“鹿道森”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美好,鹿是弱小的,也是善良的。

鹿道森的死引起很大共鸣,就连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舟山警方的通报。一方面,他短暂的生命里曾有一些黑暗、凄惨的情节。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因为长得像女孩而受到霸凌;父母回归后,和父母处理不好关系(原生家庭悲剧);离开学校后,过着贫穷的生活,钱始终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这些看似日常、琐碎的细节累积到一起,交织出一种无处可躲的无力感。

但是,不管是遗书还是朋友的回忆,都标明他是一个美好的人。他喜欢摄影,作品充满幻想的风格,在业内有一点名气,却不足以支持他的生活。他曾经有一个学员群,教大家学习摄影,一位学员发帖说,鹿道森不收学费,还给大家布置“作业”,认真提出意见。

在他自杀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都在为“告别”做准备,和一些朋友吃饭、见面,也诉说自己的故事,在遗书中他感谢了那些朋友。这是让人心痛的细节,因为那些“诉说”,其实也是一种求救,是他为和社会联结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但是不管是周围的朋友和这个社会,似乎都“无能为力”。

遗书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尽管自己在成长中遭遇到种种不幸,而这些不幸都可以归结为“缺乏爱”,但是他仍然在鼓励人们去爱,爱周围的人,“陌生人,请一定要记住,你就是值得被爱的”——但是悲剧在于,你,鹿道森不也是“陌生人”中的一个吗?

很多人在讨论他的自杀。很明显,他可能有抑郁症已经很久了,并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他自己恐怕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所遭遇的“不公”,有些都是相当常见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加上他敏感的性格,以及在艺术创作中遭遇的挫折,最终压垮了他。

他说压垮自己的不是“最后的稻草”,而是“无数的沙粒,每走一步都像是背着大山走。”他的死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多的共鸣,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也多少经历了类似的困境,只不过没有那么“集中”,没有集诸多苦难于一体,也没有那么极端。

鹿道森更像是一个“殉道者”,几乎“替”身边的年轻人经历了所有我们能够想象的挫折,做出各种挣扎的尝试,最终告诉我们“此路不通”。在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跌落在深渊中的样子,我们不过是比他更幸运一点罢了。

很多人受到触动,谴责校园霸凌,这当然是对的;也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声讨“原生家庭”的罪恶,感叹留守儿童的命运,这也是合理的。但是,这似乎都不是鹿道森要告诉我们的核心。

每个人都在解读鹿道森的那封遗书。不同的人,映照自己的人生经历,解读出了不同的情绪。

在我看来,鹿道森的根本性绝望在于,他没有从这个社会中感受到足够的支持。没有感受到爱,没有得到爱,也就没有学会爱,这让他的人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遗书中,他说自己活了25年,“只有小时候在假期挨着外婆才感受到温暖”,这里最重要的是“挨着”;他也救过一只猫,想成为这只猫的依靠,但是猫最终死去了——这是两次他和世界建立强连接的机会,可惜都断了。

他说,“繁星之城,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这是个人隐秘的感受,也是抑郁情绪的表达。我们很难感受到身边像鹿道森一样需要“照亮”的灵魂,但是,我们却还是能够多做一点点,尽量做一个“发光者”,这样哪怕是在无意之间也有可能给予别人一点亮光。

我们必须拥抱社会,也向社会敞开,构建更多的“强连接”,因为我们就在社会之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