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边缘政治何以进入主流?美国电视新闻的24小时商业模式枷锁

俞浚哲
2016-11-22 16:0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CNN政治辩论节目“交叉火力”被指“伤害了美国”

乔恩·斯图亚特抨击CNN政治辩论节目“交叉火力”,称其“伤害了美国”。

2004年10月,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乔恩·斯图亚特做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著名的“交叉火力(Crossfire )”节目,并一如他此前在多个公开场合所表明的态度,对这档节目本身展开了无情的攻击,指责其“伤害了美国”。

“交叉火力”是CNN从1982年开始每晚放映的政治辩论节目,其形式为邀请一名自由主义和一名保守主义意见领袖来到电视上,由政治倾向一左一右的两名主持人主持,围绕时下的政治话题展开激辩。节目卖点除了双方尖锐的政治矛盾,还有嘉宾经常争得脸红脖子粗带来的娱乐性质。

斯图亚特单枪匹马面对两名主持人,在三十分钟的节目中,他指出“交叉火力”通过鼓励政治分裂,给左右双方的意见领袖创造了一个在电视机上为了各自的政治议程表达不诚实观点的舞台。并请求以CNN为首的所有媒体利用自身庞大的报道资源担负起对公共信息的编辑责任,对参与节目政客提出有建设性的实质问题,停止鼓励党派纷争,停止给持不同意见的政客公开拒绝彼此理解、向大众灌输党派政治宣传的机会。

根据时任左翼主持人的保罗·本加拉十年后回忆,在那期节目后斯图亚特与“交叉火力”团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长谈,进一步指出这种节目强迫观众在左右翼的政治雄辩中做出选择,刻意创造政治分裂却没有带来足够专业的政策讨论,对公共政治有害无益。

“交叉火力”每期的平均观众数为61万,而这期节目吸引了86万观众观看,并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间接导致2005年初CNN新CEO乔纳森·克莱恩上任后宣布取消整档节目。克莱恩不但在采访中表示接纳斯图亚特的批评,在宣布取消“交叉火力”时还表示希望改变CNN节目的“语调”。

然而,“交叉火力”仅仅是美国庞大的24小时电视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争议之一。

匪夷所思的“气球男孩”事件

2009年10月15日下午,CNN午间新闻主播凯拉·菲利普斯突然中断了对奥巴马市民大会(Town Hall)的转播,开始报道一则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闻:一个巨大的银色飞碟状气球漂浮在科罗拉多的上空,据地方媒体报道,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被困在其中,情况极其危险。一时间,包括福克斯新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在内的全美各大媒体纷纷通过直升机追踪报道这起不可思议的事件。社交网络上充满了“气球男孩(Balloon Boy)”相关的信息和图片,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形状怪异的气球上。

这个六岁的孩子名叫法尔肯·希恩尼,他的父亲理查德·希恩尼是个“业余科学家”,爱好是追逐风暴,据说曾经骑着摩托车冲进龙卷风。这个气球也是他的发明,据说是对未来交通工具的一次尝试,打开开关后可以释放百万伏特的电流来左右移动。据他所说,气球在测试时忘记把绳索固定住被风吹走,随后发现儿子不见了。作为一个父亲,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电话通知当地电视台,并请求派出直升机追踪气球,随后才通知警察。

于是,在三架直升飞机以及无数地面政府执法人员的追踪下,这个直径六米的气球开始随着时速25英里的风在空中飘荡。与此同时,各大24小时电视新闻上播放着直升机转播的画面,以及主持人和临时请来的特邀嘉宾对这个神奇事件的评论。由于事发突然,对来龙去脉所知寥寥的主持人和嘉宾们不断地讨论脑海中的可能性——孩子到底在不在气球里?孩子是怎么进气球的?气球是怎么飞起来的?气球会飘到什么时候?气球里面是氢气吗?如果是氢气孩子是不是已经死了?事发当地的海拔和气候会怎样影响这个气球的飞行?

同时,为了与观众建立感性联系,主持人们还戏剧性地表达着自己对受困孩子的关心。“这个气球已经飞了一个多小时,刚才都快撞到高压线了!”(福克斯新闻)“我真想透过屏幕把手伸过去,然后把这个气球拽下来!”(CNN的主播里克·桑切斯的原话)随着各方消息不断传出,报道的戏剧性也不断升级,当听说当地警方认为孩子可能已经从气球上落下后,桑切斯表示这是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真希望这个消息是错的。

这则消息确实是错的——这整个事件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飘荡了近两个小时之后,气球缓缓落地,一直在地面上追赶的警察和救援人员立刻蜂拥而上。然而这场在全国电视媒体的瞩目下进行的救援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气球里面空空如也,连个人影都没有。随着媒体狂热的持续报道,人们在接近傍晚时了解到,法尔肯·希恩尼从一开始就不在气球里,而是在自家的阁楼上玩玩具。其后媒体和有关政府部门调查显示:这个事件从一开始就是希恩尼一家为引起公众对他们构思的某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趣而设计的一场炒作骗局。最终,法尔肯的父母承认犯下虚假报警和试图影响人民公仆的罪行并入狱服刑。

拨开“气球男孩”事件中希恩尼一家利用媒体进行无良炒作的表象,就能看到美国电视新闻网络身上被施加的名为24小时商业模式的枷锁。一天24小时都以最大化收视率为目标的电视新闻网络必须时刻确保播放的内容能够吸引观众,这意味着这些网络在对播放内容的选择上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以“气球男孩”为例,它聚集了一个吸引眼球需要的所有要素——男女老少都会关心的话题,扑朔迷离的来龙去脉,不断出现新情况,实况转播的感官效果。在这样的新闻事件面前,电视新闻如果不报道,观众很有可能选择放弃收看枯燥的奥巴马政策问答,换台观看一个巨大的气球装着男孩飞行的画面。特别是如今社交媒体在实况直播上也大有与电视新闻一较高下的态势,电视新闻被迫变得更倾向于播出最能勾起观众注意力的内容。

24小时新闻商业模式帮助了特朗普

从“交叉火力”到“气球男孩”,可以看出,近年来美国的电视新闻网络所展现给大众的内容许多都不是为了能够将最重要的信息有效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而设计和甄选的。“气球男孩”这样荒谬的新闻故事本来在进入职业的媒体人视线后应该立刻被谨慎对待,却因为商业上的需求,轻而易举凌驾于美国总统的公共活动之上,未经严格审查就被搬上了电视机荧幕。同理,电视媒体的商业模式导致“交叉火力”邀请的嘉宾辩论态度越来越过激,所持观念越来越极端,与对手能够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少。而这背后的大图景是,各大电视媒体出于对收视率的追求而邀请的思想领袖中,信奉边缘政治理念的人物数量变多了,这对本次大选中展现出的全国政治割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4小时新闻这一商业模式的问题在本次总统大选中一览无遗。美国的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当初能够在毫无建制派政治资本,竞选资金也少之又少的情况下,在共和党初选当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众多原因中,其中之一毫无疑问是媒体在商业需求的胁迫下不得不为其提供免费广告。

早在茶党运动(Tea Party Movement)开始之前,原本主要占据美国保守主义地区政治广播的美国右翼激进人士就逐渐开始借助主流媒体走入公众视线。特朗普参选之后所表现出的排外和反全球化态度比茶党候选人泰德·科鲁兹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一些边缘右翼政治立场真正进入了共和党的主流政治竞争中。

各大媒体在初选中争相报道特朗普的各类言行。

对此,媒体再次做出了缺乏新闻精神的反应。因为如果不对特朗普这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统候选人进行报道,收视率就会被其他进行报道的媒体抢走,所以,各大媒体在十几位共和党候选人当中争相报道特朗普的各类言行。CNN现任CEO杰夫·扎克尔在哈佛大学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到,现在回想起来当初CNN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从头到尾整段转播特朗普演讲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但他同时提到,如果不时时对特朗普进行报道,就很有可能错过他闹出来的大新闻,被同行抢先报道。

这样的报道策略无疑帮助了资源有限的特朗普赢得共和党提名,从而正式踏入全国政治的舞台。据媒体数据分析公司MediaQuant统计,从宣布参选到竞争激烈的2016年2月为止,特朗普总共获得各类媒体价值近19亿美元的免费广告,比他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多出整整12亿。光是2016年2月,特朗普就获得了价值4亿美元的媒体报道,约等于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马侃恩十几个月的整个竞选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总和。

此外,24小时电视新闻网络所做的多为叙述性报道,意在向观众展现一个与众不同、争议纷纷的候选人。虽然也有透过政治家的框架对特朗普进行批判性审视,但新闻节目的制作重心却在利用特朗普吸引眼球上。这个方针使得他们大段地播放特朗普的演讲,千方百计地邀请特朗普的幕僚和支持者上节目为其辩护,而没有用严谨的态度对特朗普违反美国民主传统的各项政策提议和竞选口号进行深度彻底的审视。

媒体在这次大选中可谓名声扫地,根据美联社在10月底进行的一场民调,56%的意向投票者认为媒体对特朗普有偏见。无法回避的是,美国媒体界私底下确实存在着普遍的反特朗普倾向,这自然也影响到了报道的中立性。如果多数媒体人认为特朗普当选总统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说是一件坏事,那么在所有人都把特朗普的参选当做玩笑的初选初期是他们打败特朗普的最好时机,但他们错失了这个机会。

荣光不再的美国电视新闻

当特朗普初选获胜成为既定事实后,原本对他不屑一顾的媒体开始认真对待他,给予了他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应得的注意和监督。然而此时美国的很大一部分大众在特朗普的号召下已经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认为主流媒体对他的批评是出于自由主义偏见。棘手的是,主流媒体并没有因为这一形势及时改变报道方针,而是一如既往地希望依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赢取观众的信任和青睐,导致在这次大选中主流媒体没能有效地阻止自己的公信力下滑。举例而言,当一个主持人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多年报道经验在节目中批评特朗普的言行举止不像一个总统候选人时,认为媒体有严重偏见的观众会认为这是恶意的抹黑。事实上,如果对这种情况有所防范,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将记录特朗普言行的视频与历届总统候选人的相关视频进行对比,用不可动摇的事实依据而不仅是主观叙述传达观点。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并非一直如此不堪。被誉为“美国人民最信赖的新闻主播”的传奇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过去会用一句标志性的话语宣告节目结束:“事情就是这样……(and that’s the way it is…… )”然而,他作为媒体人的声誉很大一部分却来自于他在节目中传达的他对时事所持有的强烈个人观点。而每当他用编辑性评论结束自己的节目时,他都会去掉上面的那句标志性结语,以表示自己的主观观点不应被看作是中立的新闻报道。在1968年2月27日的节目结尾,他对美国政府对越南战争的态度作出深刻的批判,指出越战中的美国既无法胜利,也离彻底败北尚远,而是陷在了淤泥般的僵局中,只有通过谈判才能找到出路。事后,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说:“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便失去了美国中部人民的支持。”不少学者认为克朗凯特的演说对终结越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然而,今天的美国电视新闻行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大选中,各大电视新闻网络频繁地邀请特朗普的亲信上节目进行访谈,试图以中立媒体人的姿态用事实和逻辑指出他们所宣传的政治语言中的谬误。这样的做法导致嘉宾往往能在新闻节目中临场参与播放内容的生成,与其说丰富了节目的内涵,还不如说是给了这些政客一个巨大的扬声器。而且很多电视播放的访谈中都出现了主持人和特朗普支持者就简单的事实问题来回争辩,电视团队却没能及时以音画形式呈现事实的情况。在一个主要党派总统候选人质疑主流媒体诚信的情况下,这无疑更加重了公众的怀疑。

诚然,在这场双方都丑闻不断的大选中,媒体无论采取怎样的报道方针,都难免被一方的支持者认为在拉偏架。而当今媒体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和信息来源,以及新兴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所带来的竞争,都使得主流媒体越来越依靠商业直觉调整报道方式。而事实也证明,这次报道策略最商业化的主流电视新闻网络收获颇丰——CNN所有关键收视数据都比去年同期翻了差不多一倍。

除此之外,类似于“气球男孩”的事件仍然在美国各大电视新闻频道上演,CNN在2014年3月对马航370失踪事件长时间不间断报道就是一个例证。在调查组信息寥寥,各方猜疑均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CNN硬是通过邀请各种嘉宾,制作3D模型,模拟飞机航行路线等方法对马航370的失踪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空洞报道。一时间批判CNN用马航370的悲剧哗众取宠而无视当时正在发生的乌克兰危机的声音四起,但CNN的收视率却突飞猛进。饱受诟病的“交叉火力”也曾在2013年和2014年两次卷土重来,而讽刺的是,它又两次因为CNN对马航370和马航17航班的失踪进行内容更加空洞、更加感性的报道而被终止。

尽管美国的24小时电视新闻网络展现出了反对特朗普的姿态,他们却因为自身的商业模式帮助特朗普在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为其最后当选美国总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这样的局面下,在感官主义报道方针能够带来良好的商业收益的今天,美国24小时电视新闻亟需进行自我审视,在商业需求和新闻报道原则中找到平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