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小故事丨八角楼的灯光

2021-12-01 19: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史小故事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八角楼的灯光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小楼,因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 所以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八角楼”

在这里,毛泽东不仅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当年八角楼的灯光经常彻夜通明,仿佛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成功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军内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党内许多人迷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醉心于城市中心论。由于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和上了井冈山,中央给予毛泽东政治纪律处分,撤销了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待这一处分决定传达到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时,又误传为“开除党籍”以至于毛泽东一度不能担任前委书记,只得改任师长。

军内也有大批反对和怀疑毛泽东的人。起义部队由城市转向农村后,物质条件异常艰苦,战场环境极为险恶,敌人“追剿”不断,根据地的创建充满艰辛。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各种物资极度缺乏,部队中离队、开小差、叛变投敌等情况时有发生。留下来的人也对根据地的前途比较悲观,有人甚至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还有人发牢骚:“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

如果不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红军就不可能壮大,根据地也不可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1928年10-11月,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回答了摆在党内和红军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没有将论述局限在井冈山一地,而是放眼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井冈山的斗争》这篇著作中,毛泽东通过将1928年4—7月湘赣边界根据地的顺利发展和8月的失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从8个方面阐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下定决心做艰苦的根据地工作,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正如他所说:“红军必须在边界这等地方,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

毛泽东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使湘赣边界红旗始终屹立不倒。

选自《写给青少年的党史 ▪ 红色星火燎原》

原标题:《党史小故事丨八角楼的灯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