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维修后重开,开馆展揭示东往西来的美术秘话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经历了一年多的维修,于2016年11月19日重新开放。开馆展由“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和“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组成。
祖国山河 何香凝 1951年 90×37cm 设色纸本位于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自1997年开馆,至今建馆已有19年,2015年3月开始,经历了一年多的维修,于2016年11月19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整修过的何香凝美术馆增加了何香凝文献库、图书馆等研究空间功能,更适宜感受当代艺术。
开馆展由“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和“取借与变革:二十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组成。在前者的展览上可以看到“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复制件),后者则可以感受到1905-1937年间,赴日留学的中国美术家群体受日本画坛“日洋融合”探索的影响,回国后对中国画进行改良的的现象,“取借与变革”展出了其中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的作品。
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复制件)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
“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围绕41件馆藏何香凝书画精品、“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复制件)、若干何香凝生平历史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何香凝汉白玉雕像构成。这批书画作品多数是何香凝生前一直留存在身边的代表之作。
“毛泽东致何香凝的信”,原件现藏于中央档案馆。1937年1月,廖承志平安到达延安。3月,周恩来从延安到杭州与蒋介石商谈国共合作条件,后到上海与何香凝相约晤谈。何香凝取出一套上好的狼毫湖笔、一本自己的画集和一本廖仲恺的《双清词草》,托周恩来转交毛泽东,向他表示问候和谢意。时值“七•七”事变前夕,毛泽东对于何香凝的革命救国言行和苦斗不屈的精神,早已十分景仰,收到她所赠送的礼物后,于1937年6月25日致信何香凝,表示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毛泽东的书法,笔走龙蛇,遒劲有力,在现代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陈之佛《迎春》“留日”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线索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留学”在1937年之前的留日中始终是一个包含了“游学”的宽泛概念,这一点也适用于“美术留日”。“美术留日”通常以1905年黄辅周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为起点,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美术留日”“戛然中止”。在1905-1937年间,以东京美术学校为核心的日本近20处美术教育机构接纳了约六百名中国留学生,其中约72人为正式毕业生。中国留日美术生大多选择学习西画,此外对雕塑、建筑、陶瓷、漆艺、图案、美术史、日本画等也均有涉及。他们回国后遍布于各地“新美术”领域,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初期最重要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朱屺瞻《杜鹃花》受日本画坛“日洋融合”探索的影响,留日的中国美术家中,回国后改画或继续从事中国画的现象,在整个美术留学史上相当突出。这个群体包括黄辅周、何香凝等约26位画家,颇为可观。其中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成就最为显著。以这11位画家为代表,反映出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画改良实践对日本的借鉴情况的复杂——与传统中国画渊源颇深的日本南画体系,偏于装饰、甜美、雅致的日本画体系,直接造成了中国画家“摹借”上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转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他们的风格形成中,对日本的“摹借”是首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丰子恺《香稻》比如丰子恺,在1921年赴日游学美术和音乐,深受日本乡情画家竹久梦二画风影响,回国后开始尝试用毛笔漫画抒写古诗意境、儿童生活等,1925年便以“子恺漫画”广受关注,又不断将题材扩展为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自然相及护生系列等,其画造型简括,形象准确,情态质朴,线条简练流畅,用笔沉着飞动,且能小中见大。
关良《三打白骨精》比如关良,1917-1922年赴日留学,师从藤岛武二、中村不折等学习融合了印象派的写实油画,偏爱高更的构图和笔触,以及装饰性,也偏爱梵高的色彩形体的夸张处理,以及烈焰般的表现力度,还有马蒂斯具有浮世绘情调平涂中的宁静。他回国后的戏曲人物画常常借助几何概念构图,有孩童般的稚拙用色明朗,在一瞬间凝聚了一波三折的戏剧张力。
傅抱石《山水》-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