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离开地球33天,回顾两位航天员的多个太空“第一次”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6-11-18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据央视消息,北京时间11月18日14时03分许,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区顺利着陆。

景海鹏和陈冬此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在太空停留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航天员们进行了多项实验,还创造了不少“第一次”。

首次完成中国人在太空跑步

在两位航天员陈冬和景海鹏进入天宫二号的第二十天,他们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健身跑。然而,第一次在宇宙中跑步并非易事,陈冬表示最开始根本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海鹏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

在实现太空跑步之前,陈冬和景海鹏主要是通过蹬自行车来进行健身的。陈冬感到在天上蹬自行车和地面完全不同,“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

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此次在轨植物共做了27天的实验,从第一天植物装置的组装,到浇水,在轨的播种,铺地膜,所有的程序都由航天员亲自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此次太空中种出的生菜暂时不会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将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首次进行脑机交互实验

据央视新闻报道,脑机交互是采集被试者的脑电,提取特征,识别命令,进行控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进行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

脑机交互将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最高形态。航天员在太空环境,完成复杂作业任务受到极大的限制,脑机交互可以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运动系统,将航天员的思维活动转化为操作指令,同时又能监测航天员的脑力负荷等神经功能状态,实现人机互适应,减轻作业负荷,是最为理想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太空脑机交互实验,就是对这一技术在轨适用性的最为关键的验证。

首次天地联讲科普课

11月17日,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

科普课的主题是“太空一日”。三位航天员分别在太空和地面向观众介绍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一天。景海鹏和陈冬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并表演了在失重环境下远程喂投食物、打太极拳、倒立等高难度动作。

6只蚕宝宝在太空吐丝结茧

此次太空飞行任务中,有六只可爱的“蚕宝宝”和航天员们一起进驻天宫,他们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太空养蚕”是这次飞行任务中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也是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试验方案设计比赛共70多个实验中脱颖而出的获奖项目。

带上来6只蚕宝宝中,有5只已经吐丝结茧,它们已被放到冷藏箱,将和航天员们一起返回地球。而6号蚕宝宝则长得不是太健壮,景海鹏和陈冬每天都在观察它,希望它也能够吐丝结茧。

太空中偶尔可“挑食”,还能泡茶喝

据新华社报道,在不同的阶段,航天员吃的东西也不同。刚入轨的时候会吃的清淡些,容易消化。在组合体飞行阶段,航天员的食谱5天一循环,共包括主食、副食、饮品等6大类约100种食品。其中不乏“白菜蛋花汤”,“牛肉米粉”等美食。景海鹏在太空过50岁生日,还吃到了生日蛋糕。

此外,两名航天员基本每天都会泡茶喝,这在前几次飞行任务中是没有的,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也很少这样做。这次携带了红茶,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进行复水(编者注:复水指重新吸回水分,恢复原状),复水之后进行加热,就可直接饮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