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不是花掉了上亿美元,或许我们会看到另一部《深海浩劫》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6-11-17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电影海报。

今时今日,好莱坞如何拍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片?近期登陆中国内地影院的《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背后的制作经过,或许是一个可以为鉴的案例。

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但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这样一条新闻:2010年4月20日晚9点45分,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海域(距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线66公里)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号,突发井喷事故,并于22日早晨完全沉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事发时于平台上工作的126名工作人员中,有11人不幸罹难。

影片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同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长文《“深水地平线”的最后时刻》,详细记录了事故发生的前前后后以及平台上相关人员的英勇自救行为。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好莱坞的关注。供职于巅峰娱乐电影公司(Summit Entertainment)的高管Erik Feig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看来,整个事件的复杂程度与积极意义,就是个现成的好本子,非常适合拿来拍电影。

之后,巅峰娱乐携手曾制作《变形金刚》系列的著名制片人Lorenzo di Bonaventura等人,购得文章的版权。2012年,巅峰娱乐被狮门影业收购,后者也顺理成章地加入这个项目。直至此时,他们对于影片的构想,仍是计划走传统美式英雄主义路线,以名为麦克·威廉姆斯的一名电气工程师作为主角来叙述整个灾难事件。

就整个事件来说,威廉姆斯其实算不上是核心人物,但他是最后跳下平台、跃入大海的几人之一,而且上过《60分钟》电视新闻节目,是整个后续报道中曝光率最高的当事人之一。2014年,项目迎来了导演J·C·尚多尔(J.C. Chandor)的加盟,整个故事的焦点也就此发生转变。

《深海浩劫》剧照。

尚多尔2011年凭自编自导的《利益风暴》(Margin Call)出道,该片揭露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种种黑幕,对资本、企业充满批判精神。2013年他又凭借自编自导的《一切尽失》(All Is Lost)获得更多关注,影片拍的是罗伯特·雷德福德饰演的主人公的海上历险过程。两部电影联系起来看,毫无疑问,尚多尔理应是拍摄这个事件——“海上钻井平台(其实那就是一艘船)因利益驱动酿成大型生产事故”的理想人选。

和投资方原本计划宣扬的英雄主义路线不同,尚多尔对于整场灾难的细节更感兴趣,希望能如实呈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弱化个人形象。剧组在新奥尔良找到一处废弃的主题乐园,按照85%的缩小比例,依原样在园内建起一座“深水地平线”来,光是钢材就用了1500吨,耗费8个月才完工,也令整个项目的投资迅速飙升到了一亿美元上下。

《深海浩劫》中的马克·沃尔伯格。

随着大笔资金的投入,制片方的不安情绪渐渐攀升。毕竟,如今的好莱坞,上亿美元的投资一般只敢用在胜券在握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电影和翻拍片上,换句话说,即享有成熟市场的大IP。而作为一部原创性的灾难片,《深海浩劫》背后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何况狮门影业在好莱坞只算是中等规模的电影公司,以往他们也只会将上亿的预算投给自己旗下诸如《饥饿游戏》这样的系列大片。

2015年,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尖锐。最终,导演以“创意分歧”的理由退出剧组,身兼主演与联合制片人两职的马克·沃尔伯格找来与自己合作过《孤独的幸存者》(Lone Survivor)的彼得·博格(Peter Berg)接手,对剧本重新改写,增加主人公马克·威廉姆斯的戏份和与家人的互动,这样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部《深海浩劫》。

对此,制片人Bonaventura的解释是:“我相信只有打明星牌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收益,因为观众喜欢明星。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拍这类故事,那么,首先你就必须能赚到钱,否则连拍的机会都不会有。尤其是在如今的好莱坞,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

《深海浩劫》剧照。

平心而论,这个理由完全站得住脚。如今影片的票房成绩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初投资方的担心不无道理。《深海浩劫》自九月在全球范围内上映以来,票房累计刚刚破亿,前景堪忧。在外界看来,过高的拍摄成本难辞其咎。近年几部同类型电影里,《萨利机长》成本6000万美元,《菲利普船长》成本5500万美元,几乎都只有《深海浩劫》的一半。

反过来,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双方能先有效控制成本,或许当初仍有可能保留尚多尔作为导演,让他在基础上有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

如今的《深海浩劫》,作为好莱坞灾难片来说,也算交足了功课。该有的内容一点不少,也充分运用到了顶尖电影科技的光影效果,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压迫感。

彼得·博格正在与马克·沃尔伯格交流。

然而,就电影的批判性而言,力度与广度均乏善可陈(导演博格曾解释说,拍摄这电影的过程,是他从影以来和各种律师打交道最多的一次。不断有包括BP在内各家公司以及各位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来找剧组)。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的石油公司“反派”固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对于酿成惨祸的根本原因,对于资本贪婪、逐利本性的描写,仅靠寥寥数语的少数台词和片尾的几行说明文字,是远远不够的。

再想想尚多尔的《利益风暴》和《至暴之年》,或许原本我们会看到另一部《深海浩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