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十)——“英雄团长”任辅臣(上)

2021-11-30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破圈了 ,作者韩显阳

破圈了.

纵览寰宇风云,漫谈时政大事。

11月26日,三个月前结识的俄中友好协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分会副主席亚拉山大·维涅尔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同另一位副主席弗拉基米尔·什梅廖夫一行人将在三天后的29日从叶卡捷琳堡市专程前往二百二十公里开外的维亚火车站,祭奠103年前在那里牺牲的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苏俄红军的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

在有关苏俄国内战争的档案文献、研究著作以及老战士回忆录中,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任辅臣是最常提及的名字。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说:“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时,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迹是我们国家的光荣。”

位于辽宁铁岭任辅臣纪念馆内的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雕像

任辅臣,1884年4月28日出生于现辽宁省铁岭县镇西堡镇河夹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896年,天资聪颖的任辅臣考入清代著名五大书院之一的铁岭银冈书院,并在那里度过了4年时光。毕业后,他到中东铁路做了一名录事(书记员),在这里他掌握了俄语。1901年夏,他考取奉天警员教练所,先后在新民、铁岭担任警官。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任辅臣开始接触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1907年元旦后,任辅臣放弃警官职位,前往哈尔滨,当时那里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活动中心。1908年,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工作时,他曾帮助、掩护被俄国沙皇政府流放的布尔什维克党员。1914年底或1915年初期,任辅臣以华工事务专员的身份,从哈尔滨出发,来到俄国乌拉尔地区的阿拉帕耶夫斯克矿区工作。期间,他在旅俄华工中宣传革命思想。

十月革命爆发后,任辅臣率领旅俄华工建立了中国工人无产阶级第一支成团建制的武装部队——中国团,加入苏俄红军,在东方战线屡建奇功。1918年10月27日,苏俄中央颁布嘉奖令,命名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俄共(布)领导人捷尔任斯基亲自赶到库什瓦城主持隆重的授旗仪式。1918年11月下旬,任辅臣担任乌拉尔维亚战场左翼总指挥,带领战士们同敌人殊死战斗,11月29日在维亚火车站战斗中壮烈牺牲。

“红鹰团”部分官兵合影(第二排右数第三位就是团长任辅臣)

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在1918年12月28日,即任辅臣牺牲一个月之后发表讣告,给予他高度评价:

在维亚战役结束时,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同志壮烈牺牲了。任辅臣在中国侨民中享有很高威信,他把他在中国人中间的影响和威信全部贡献给了苏维埃俄国。由他组织领导的中国团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最可信赖的部队。作为国际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的精力并没有白费。革命战士们将永远记着为全世界被压迫者的事业而献出了生命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任辅臣同志。

一百多年后,我决定追寻任辅臣的足迹,前往他曾经生活、战斗过的乌拉尔地区。得知我千里迢迢从莫斯科驱车近两千多公里抵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叶卡捷琳堡,维涅尔和什梅廖夫欣然决定专程陪同我前往任辅臣生活、战斗和牺牲的地方。他们近年来翻阅大量史料,努力还原任辅臣及“红鹰团”的战斗之路。得益于他们的帮助,找寻之路出人意料的顺利。

瓦季姆·维涅尔(左)和弗拉基米尔·什梅廖夫

乌拉尔山区的工厂城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地处乌拉尔山区,横跨欧亚分界线。阿拉帕耶夫斯克是距叶卡捷琳堡东北一百四十多公里的一个工厂城。就是在这座小城里,任辅臣生活了三年多,并组建起由中国工人组成的战斗队伍。

从叶卡捷琳堡开车到小城,路程算不上远,但全程几乎都是双向对开,因此需要两个多小时。行驶在乌拉尔山区,丝毫觉察不到山路蜿蜒、曲折,一路起伏平缓,两侧密林绵延,偶遇小溪、平地。山区人烟稀少,鲜见村庄,只有零星的加油站和服务设施。8月下旬,时令虽仍是夏天,但树梢、枝头间或露出黄、红叶子,提醒着赶路的人们,秋天已悄然来临。

小城可追溯到1639年,那时这里有一个名叫阿拉派哈的村子。1704年,村子附近发现了优质铁矿,于是俄国便在此建起一座国有炼铁厂——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1781年彼尔姆省建立时,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成为该省的一个城市。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工厂已发展成为俄国领先的冶炼企业,制作多种类型的铁、锅炉和铁皮等。维涅尔告诉我,“一战爆发后,俄国男人上了前线。冶炼厂需要劳工,于是中国人的身影出现在那里,大概有一千多人。”

一百多年过去了,阿拉帕耶夫斯克市火车站候车室仍在使用

按照维涅尔的说法,任辅臣和这批工人抵达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的时间大概是1914年底。那之后,应该还有华工陆续抵达。李永昌在《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中曾引用历史资料说明,“1915年底1916年初阿拉帕耶夫斯克工厂总工程师希米诺夫一次即在奉天省招收‘铁木等匠及各项工人’一千二百零三人”。

什梅廖夫退休前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技术科学副博士,他聊起了小城一段不太为人关注的革命历史。“1905年,这里建立了全俄第一个工人代表苏维埃政权,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知晓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不过我觉得,任辅臣当年应该听说过,他到小城时,已经是一名布尔什维克。”

秋天的阿拉帕耶夫斯克

对广大热衷旅行的俄罗斯人而言,小城之所以受关注,在于这里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青少年时居住过一年半(1948年中到1950年底)的地方,美国总统尼克松少年时也曾随父母到访过小城附近三十公里处。此外,阿拉帕耶夫斯克窄轨铁路也吸引一些人前来,这是俄罗斯最长的一条窄轨铁路,达二百七十公里。俄罗斯Live Journal网曾刊登一篇题为《阿拉帕耶夫斯克,最古老的工厂城市》专栏文章,称这条铁路代表着一种在针叶林荒野中失落的文明。

两位副主席的讲述使得即将抵达的小城生动而有趣,我不由自主联想起一些到访过的俄工业小城,或许阿拉帕耶夫斯克会和那些记忆中的小城类似吧。

真正置身小城时,我还是有些诧异的。相比其他地方,这里似乎更为破败、杂乱,街道地面坑洼不平,两侧小楼大多老旧,墙体斑驳,时光似乎停留在多年前的某个时刻。瞬间,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蹦了出来:“这个城市的这一部分是比较沉闷的。如果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能根本就没有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欲望。”

然而,对接下来要看的东西,我充满好奇。一边匆匆打量着街景,一边加快步伐,紧随两位向导,开启了小城之旅。

冶金厂的中方经理

我们首先来到市中心列宁大街十八号一栋古老建筑前。十九世纪后期这里曾是一个消防局,如今成为市政府办公地。小楼墙上挂着一个铭牌,上面刻有“1905年阿拉帕耶夫斯克冶金厂工人代表苏维埃成立。苏维埃领导人:主席索罗维约夫,秘书维特卢金”。原来,这就是什梅廖夫讲述的那段历史的发生地。小城中至今还有一条名为“第一苏维埃”的街道。

1905年阿拉帕耶夫斯克冶金厂工人代表苏维埃旧址

从列宁大街十八号,我们开始一点一点地找寻当年任辅臣的足迹。

沃罗达尔斯基街一百号是一栋黑色的两层木质小楼,门前停放着的一部摩托车、院落里的陈设告诉我们,这里仍有人居住。1915年3月到1918年3月,任辅臣和妻子张含光女士、三个孩子在此生活了三年。“他的夫人和孩子来得比他晚。张含光女士非常能干,后来成为‘中国团’后方代表处主任。”

沃罗达尔斯基街一百号:任辅臣一家曾在此生活了三年

关于任辅臣的具体工作,按照苏联学者格·诺沃格鲁茨基和阿·杜纳耶夫斯基所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彼尔姆及维亚特卡省的华工事务专员。”维涅尔则形象地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他是中方经理,负责中国工人与阿拉帕耶夫斯克冶金厂管理方之间的沟通。他受过良好教育,多才多艺,会五种语言,曾帮助列宁翻译过中文的报刊、杂志等资料”。

柴可夫斯基博物馆是城中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据记载,1837年这里曾是阿拉帕耶夫斯克矿区办公室。博物馆对面有一栋浅白色的两层小楼,现为城市图书馆。“任辅臣曾多次出入这栋小楼,与冶金厂负责人会面。”作为中方经理,任辅臣总是尽己所能,忠实地为华工服务。他与当地政府及工厂主交涉改善华工待遇、检查招工合同履行情况,参与有关华工诉讼案件的审理和交涉。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华工进行革命宣传。由于办事公道,他在华工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从城市图书馆出来后,轻车熟路的两位副主席将我领到一栋毫不起眼的苏式建筑的一层,冶金厂博物馆就设在这里。冶金厂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博物馆陈列着工厂的产品。维涅尔带我径直来到一间大展室的一面墙前。由于展架遮挡,无法看到墙上的全部文字说明,但显露出来的介绍和图片足以让人惊奇。

冶金厂博物馆馆长告诉我,任辅臣被选举为阿市苏维埃委员

按照说明文字,小城在十月革命后成立了以阿布拉莫夫为主席的城市人民代表苏维埃,任辅臣被推选成为委员。委员们的黑白照片被陈列出来。与其他多数人的标准照不同,任辅成的照片似乎取自与“红鹰团”部分指战员的那张合影。他带着一顶宽沿帽,眉毛浓浓的,蓄着小胡子,面庞虽清瘦,却显得十分精悍。维涅尔告诉我,“苏俄内战爆发后,冶金厂大多数工人参加了红军和红色近卫军。巴甫洛夫领导城市军事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任辅臣负责组织中国国际主义战士”。

巴甫洛夫街三十三号是一栋两层的石质老房子,不俗的窗沿雕花告诉人们它有着不寻常的过往。如今,因年久失修,墙面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裂纹密布。墙上挂有两块暗红色的铭牌,那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俄中友协在2020年初制作的。铭牌上的俄、中文表明,1918年7月,任辅臣就是在这栋建筑里组建并领导中国营。“1918年3月,任辅臣向当地布尔什维克组织提议并成立了由华工组成的中国连。参加红军的中国工人越来越多,7月中国营成立,这里是任辅臣的营部和指挥所。后来队伍再次壮大成中国团,被编为苏俄红军东部方面军第三军二十九步兵师二二五团”。

阿拉帕耶夫斯克市巴甫洛夫街三十三号

站在铭牌下,维涅尔指着大约五十米开外、隔着一条小街道的一栋翻新的漂亮建筑,“那里当时是中国战士们的营房,现在是剧院”。快步穿过街道,我们便来到昔日营房。遥想百余年前,任辅臣一定也这样多次穿梭于两栋建筑间。两栋建筑仅一条街道之隔,一新一旧,仿佛代表着间隔了百年的时空,让人感怀。

文/韩显阳

素材来源/韩显阳

原标题:《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十)——“英雄团长”任辅臣(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