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艺术解放的集大成之作 |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2021-11-30 1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辑:目刻时光

来源:有书至美

对于摄影,你了解多少?

如今,我们看到的所有当代摄影风格,都无法摆脱与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联系。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是当代摄影的重要起点,它与在美国大陆兴起的新地形摄影和新彩色摄影一道成为所有当代摄影师无法绕开的艺术高峰。

在《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中,德国著名摄影理论家斯特凡·格罗内尔以极为精辟的语言和专业的视角,解读这个不断拓宽摄影边界的重要流派——杜塞尔多夫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加丰富!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首部彻底讲透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巨作

摄影艺术解放的集大成之作!

你不可不知的杜塞尔多夫学派,

当代摄影师无法绕开的艺术高峰!

▲贝恩德·贝歇(1931—2007年),1978年

19世纪,杜塞尔多夫在艺术史上留下了第一笔浓墨重彩的印记。

1819年至1859年,彼得·冯·柯内留斯及其继任者威廉·冯·沙多执掌新成立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将之打造成杜塞尔多夫绘画学院。

该学院起初培养拿撒勒画派画家、浪漫主义画家,后是现实主义画家与自然主义画家,其风景画与风俗画一时成了脍炙人口的出口商品。

仰仗辉煌的历史积淀(虽在1914年至1945年严重受损),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振旗鼓,成为权威的国际艺术教育中心。

本书是首本以百科全书式的角度介绍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专著,我们可以尽阅贝歇夫妇与该学派“10位门徒”的270幅经典佳作。

▲《保守犹太教堂,纽约》(Cong. B’Nai Yaakov, N.Y.C),1995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55.5厘米,摄影:彼得拉﹒文德利希

作者斯特凡·格罗内尔从流派创建伊始追本溯源,他认为,学派的创立者贝歇夫妇在绘画实验的基础上超越了摄影媒介,特意让摄影其回到诞生之初流行的美学观念,以现代技术手段与当代精神实现19世纪的观念。

纪实摄影复兴伊始,学派的创立者贝歇夫妇便一直是受人敬仰的大师。本书意在探究贝歇夫妇与1976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研习摄影的摄影艺术家。

如今,二人栽培的三代艺术家极大地丰富了摄影的视域,并将艺术创意延伸至数码图像制作领域。他们用巨大的尺幅、细腻的色彩向绘画发起新挑战,让传统印刷品变成了艺术品。

▲《矿井头架,杜特姆普尔煤矿,瓦朗谢讷,北加莱省》,法国,1967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30厘米,摄影:贝歇夫妇

▲《谷物升降机,布法罗,纽约》(Grain Elevator, Buff alo, New York),美国,1982年,黑白照片,尺寸40厘米×30厘米,摄影:贝歇夫妇

▲《克罗斯比街,纽约(苏荷区)》[Crosby Street, New York (Soho)],1978年,黑白照片,尺寸64厘米×80厘米,摄影:托马斯·斯特鲁特

悉数殿堂级摄影大师贝歇夫妇与学派10位门徒所走过的艺术轨迹,其中每一位都不容小觑:他们既承上启下,又另辟蹊径,面对导师光环的同时顶住来自师门的竞争,最终选择了独属于自身的艺术道路。

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两次刷新摄影拍卖记录,2011年,《莱茵河2号》以433万美金成交,至今保持着照片交易的最高额。

▲《莱茵河2号》,摄影:安德烈亚斯·古斯基

托马斯·斯特鲁特在温莎城堡中为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拍下肖像。

▲《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摄影:托马斯·斯特鲁特

冷面温情的坎迪达·霍弗入选卡塞尔文献展。

▲《辛特拉蒙塞拉特宫I,2006年》(Palácio de Monserrate Sintra I 2006)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249厘米×200厘米,摄影:坎迪达·霍弗

“离经叛道”的托马斯·鲁夫不仅被艺术届簇拥,还将贝歇夫妇的教导延伸到更远,涉及现成图像创作。

▲《3263》,2003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11厘米×86厘米,摄影:托马斯·鲁夫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在贝歇夫妇的教学之下人才济济,他们在恪守贝歇夫妇教导的同时,又发展出了各自的视觉特色和关注对象,以精湛的技艺和对摄影本体的持续思考,不断挑战摄影的边界。

尽管贝歇夫妇的继承者多以大画幅出道,但这一流派包含了相当深刻、丰富的摄影理念和创作手法,如数字后期、蓝晒、拼贴、档案图片、现成品挪用等。

▲《265迪耶普》(265 Dieppe),2006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22厘米×172厘米,摄影:埃尔格﹒埃塞尔

▲《5635,1995年》(5635, 1995),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60厘米×46厘米,摄影:约尔格﹒萨瑟

▲《拉曼恩港,法国》(La-Manne-Porte, France),2000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迪亚塞克装裱工艺,尺寸130厘米×183厘米,摄影:埃尔格﹒埃塞尔

▲《德尔门霍斯特(#2321)》,2005年,彩色明胶银盐照片,尺寸62厘米×78厘米,摄影:劳伦茨﹒贝格斯

画册详情

本书由德国著名摄影出版商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Schirmer/Mosel Verlag)出品,出版时正值席尔默/莫泽尔出版社成立35周年。

席尔默/莫泽尔成立于1974年(恰逢摄影作为艺术表达形式而被重新发现),之后迅猛发展出版了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画册,且在创办之初就大力支持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本书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与德国同步出版。屡获世界印刷大奖“班尼奖”(印刷界的奥斯卡)的勤达(Midas)负责印制。所有的选材、工艺、装帧均保证了完美呈现摄影作品的质感、图书的主题以及品质感。

特大8开,方脊精装,典藏级工艺,展现“大尺幅”艺术摄影本色;高精度印刷、高细节保真度打造非凡质感。

精装封面,复刻原版“水波纹”特种纸,精装板材选用进口荷兰板,并选用高级灰漆片烫印工艺,更彰显学派一以贯之的作者性。

全书选用157g高级进口哑粉纸为媒材,是摄影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实拍图

作品展示部分完全加覆环保水性光油,耐磨、防褪色、增色的同时让影像更具灵动质感,为画册爱好者提供极佳阅读体验。

书摘节选

照片如何运作:托马斯·鲁夫对批判的肯定

现在,我们回到艺术家的具体创作方法上。前文已述,托马斯·鲁夫(1959年生于黑森林地区的策尔)在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诸多方面地位非凡,一方面因为他运用的各类技术(比如,扩大尺幅、使用数字技术),另一方面在于其激进的观念。若想阐释鲁夫的创作,既容易,又困难,因为其千差万别的主题似乎只在系列作品内才协调一致。但就内容而言,其作品几乎都涉及将摄影视为一种超越艺术性媒介的矛盾体,一种对摄影既批判又肯定的审视。

通向风景:阿克赛尔·许特的模糊图像

在许特的晚近作品中,失焦的人物几乎作为位置标记而出现,较之周遭环境,他们明显微不足道。而许特的早期肖像照提出了类似鲁夫的疑问:“许特选择非常观念的方式,拍摄面部而非人物是想法的核心。被摄对象需要以中性的表情直视照相机。他尽力避免任何心理层面的解释。……于是,画面中只有冷漠的凝视,单纯再现了镜头前的环境。”

可是,许特的肖像照竟未能产生任何影响,鲁夫却大获成功。此结果出人意料,尤其当观者并列观看二人的肖像照(还拍摄过同一位模特儿,参见第30页),而且我们不能简单地从黑白与彩色的差异来理解。但事实上,肖像照只是鲁夫国际艺术生涯的起点,而许特则专注于另一不同的拍摄题材。

引人入胜的凝视:安德烈亚斯·古斯基的世界观

安德烈亚斯·古斯基(1955年生于莱比锡)的摄影聚焦当下日常世界的结构,而非过去种种。自1991年起,古斯基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图像触及了媒介的边界(虽然未曾真正突破)。……仅从出身而言,即使古斯基自1957年起便在杜塞尔多夫生活,但他并不属于典型的杜塞尔多夫摄影师。众多批评家认为(并非偶然),他与贝歇夫妇的摄影方式联系甚少,99 可他们在建立档案方面却步调一致。2001年,古斯基在采访中谈到,其作品的目的在于创造一部“生活百科全书”。但对他而言,这部“百科全书”并非意味着比较式类型学和庞大数量的图片。100 恰好相反,从1989年和1890年起,他专注创作单张巨幅图像,数量较少,因而被坊间冠以“杰作”之名。

视域中的无意识:托马斯·斯特鲁特的空无与繁多

斯特鲁特的照片不仅展示了博物馆与教堂中大师穷工极态的手法,也展示了其主题与现代生活仍存在的相似处,同时体现了媒介的新自信。图像尺幅是重要的一个层面,它们不再局限于小型或中型尺幅,而是可达2米余宽,与古典绘画等量齐观。

艺术家包括:

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

安德烈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

坎迪达·霍弗(Candida Höfer)

阿克塞尔·许特(Axel Hütte)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

托马斯·斯特鲁特(Thomas Struth)

彼得拉·文德利希(Petra Wunderlich)

劳伦茨·贝格斯(Laurenz Berges)

埃尔格·埃塞尔(Elger Esser)

西蒙娜·尼威格(Simone Nieweg)

约尔格·萨瑟(Jörg Sasse)

对当代摄影爱好者而言,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是必经之地。本书引人入胜地介绍了11位当代非常重要的摄影艺术家。

——作家、摄影家约尔格·科尔贝格

任何一位希望理解当代艺术摄影之人,都需要深入思考安德烈亚斯·古斯基、托马斯·鲁夫、坎迪达·霍弗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贝歇夫妇门下求学的德国摄影师创作的大尺幅作品。本书的出版成功填补了贝歇夫妇及其教学影响的空缺,更何况它还装帧精美、印刷出色。

——评论家理查德·伍德沃德

光影之下的哲学如此静默,以至于它们走过的路渐渐被人遗忘,拾起它们吧,将它们永恒存放在我们的记忆中。

原标题:《摄影艺术解放的集大成之作 |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