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乌镇近一年入驻30余家互联网企业,招商引资“更慎重”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6-11-14 11: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今年11月16日至18日,以“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

11月上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再次在大会前来到乌镇,感受小镇在大会前的紧张、热闹。

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定期”,即一年一度;也“定址”,即将乌镇作为永久会址。首届大会前后,桐乡市政府提出了“一业一网”战略,既抓旅游业也抓互联网产业,而乌镇则开始倾全力打造国际化互联网小镇。

去年12月,澎湃新闻探访乌镇时,与当时分管工业的乌镇副镇长陈东旭在一家创客空间偶遇,并有了一番关于乌镇如何打造互联网小镇的对话。今年,陈东旭开始分管旅游、服务,并主抓互联网,对同样的话题又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新的体验。

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乌镇有20余家互联网企业入驻。而近一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0。陈东旭说,乌镇在引进互联网企业时变得更加慎重,因为“乌镇这个品牌来之不易”,具体的做法是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

在乌镇的马路上,能直观地感受到互联网创客空间、互联网项目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一些像无人车、无人机这样的新鲜事物不仅占据着浙江省内外媒体的版面,也吸引着乌镇当地人评头论足。

乌镇街头越来越多地出现知名企业的身影:腾讯众创空间、诺基亚车联网测试基地……就在与陈东旭对话的当天,11月10日,由平安集团打造的平安“互联网+”展厅亦在乌镇正式开放。

乌镇为什么能吸引这些知名企业进驻?陈东旭引述桐乡市长盛勇军的说法认为,乌镇是互联网时代的窗口、风口、渡口。

盛勇军在去年12月的一场讲演中谈到,乌镇是中国对话世界的“窗口”,是梦想飞向世界的“渡口”,也是勇者搏击世界的“风口”。

陈东旭还认为,乌镇是中国行政组织中最基层的单位,大公司要实现持续发展,势必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乌镇正是一个可以让这些企业“接地气”的地方。

陈东旭说,传统企业的转型不是抛弃主业,或是超出能力盲目转型,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创新,从量变到质变。对政府来说则要综合考量,不能光提互联网而把一些传统的好的东西丢了。

首届大会前后,桐乡市政府提出了“一业一网”战略,既抓旅游业也抓互联网产业,而乌镇则开始倾全力打造国际化互联网小镇。东方IC 图

对话

“政府不能光提互联网把传统的好的东西丢了”

澎湃新闻:去年你跟我聊的时候说,去年一年乌镇就入驻了20多家互联网企业,那今年一年的入驻情况怎么样?

陈东旭:30多家。我们现在反而比较慎重,我们鼓励互联网创业,但是又要把握底线,因为乌镇这个品牌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在招商引资上更慎重。我们现在建立专家组进行评审,提前防范一些不符合现行法律或者是不符合现行政策的一些企业。

澎湃新闻:我了解到乌镇专门成立了互联网招商组,是不是在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引资这一块投入特别大?

陈东旭:是的,因为我们要发展互联网产业嘛。

首先招商要有足够的能力,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对这个行业相对了解比较多的同志;第二互联网招商其实是很辛苦的,因为互联网人他有情怀,他可能工作起来是24小时的,招商也是一样,有这种情怀大家会产生一些共鸣,更容易招商。

招商就是走出去请进来,我们也会通过参加一些论坛,去结交一些人脉,还有就是通过我们一些入驻的企业,它的上下游,我们会邀请过来。

澎湃新闻: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品牌到了乌镇,像腾讯、百度,你觉得吸引他们落户到乌镇的因素是什么呢?

陈东旭:按照我们市领导的说法,乌镇现在是窗口,风口,渡口。

窗口,它是中国对接世界这样的一个窗口。乌镇既然有这个效应,我相信大公司会充分利用这个窗口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自己。第二个,风口。你看乌镇,在这么一个小镇上集聚各路资源,大公司来可能会更快地在其中产生一些碰撞,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渡口,我觉得就是利用乌镇可以快速到达成功的彼岸,很多大公司它也这么想,它也需要创新突破。

另外乌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试验点,因为乌镇是中国(行政组织中)最基层的单位,我们有大量的传统企业、大量的劳动力,最能体现中国基层的现状。大的公司,以后后续要发展的话,要符合大多数人民需求的话,到乌镇来试点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碰到瓶颈,这个瓶颈怎么突破,肯定需要找一些点。除了靠技术的研发,还要真正落到实地,如何让老百姓每一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到你的技术成果,(如果能够做到)那我相信这个企业不单是千亿、万亿的(身价),你是一个伟大的、有价值的公司。

澎湃新闻:去年你讲到一句话,互联网是手段,最终要落在实体上,从去年到今年,能不能举一些乌镇当地的例子,互联网怎么促进和改造本土的工业产业?

陈东旭:我们本土有一家企业叫生迪光电,原来做LED灯,做灯具的,现在它转向了智能家居,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觉得转型不是颠覆,转型或者创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比以前更进一步,比你的同行更进一步。所以我们的传统企业也一直在探索,转型不是让你抛弃主业,或者是超出你的能力盲目地去转型,你只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创新,然后再从量变到质变。

生迪光电就是这样,首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一点智慧的元素,这个灯可以听音乐,可以发挥wifi的作用,慢慢它会形成智能家居的系列,它和智能家居的生产厂商共同合作,打造一个智慧的家园。它的主业没动,是用主业的一部分钱去支撑创新。不能抛弃主业去创新,说不定创新不成功就死了。

作为政府来说,你要考虑经济的转型,你还要考虑就业,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延续性。要综合考虑,不能偏废,不能光提互联网,然后把一些传统的好的东西丢了。

“小镇的智慧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

澎湃新闻:现在互联网大学筹办得怎么样?

陈东旭:互联网大学现在具体的物理空间还在准备,但是它有一些研发已经在进行了。

物理空间放在乌镇街,就在互联网医院边上。互联网医院边上我们会打造这样的一个园区,互联网医院是健康方面的,互联网大学是有关教育的,还有我们从北京中关村引进了一个政商会,它负责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我们乌镇尽管小,但是会划成一块一块的区域,根据不同定位在不同的区域集聚人才,这样的话便于他们进行资源整合,在整个乌镇则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圈。对全国来说乌镇是一个小的地方,我们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或者是手段对接北上广深,让小镇直接能够融入大的创业生态圈。

中国的基础在基层,在城镇,这些小镇是很接地气的,这个小镇通过怎么样的错位发展,通过精准的定位形成一个生态圈?我也没有很好的思考,这只是初步的想法。

澎湃新闻:在采访的时候,很多人谈到互联网大会之后,乌镇的环境和治安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对智慧小镇的感受不多,您觉得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真正感受到互联网的红利?

陈东旭:我相信这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像我们的智慧支付,乌镇大多数商店都实现了扫码支付。智慧出行我们有自行车扫码,下一步有分期租赁的电动车,我们以后还要研究电动单车,我相信会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便捷。

此外,百姓同政府的交流越来越高效。百姓有什么需求,比如说通过某一个系统让我们的分管人员或者是服务人员第一时间知道、第一时间反馈,我觉得他会体验到的。

其实真正的最高的体验就是“不在又无处不在”,就像超五星的酒店服务一样,服务员你一般是看不到的,但是你需要的时候他会立即出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乌镇以后发展智慧小镇的最高境界。就像我们今年的大会主题一样,创新驱动、造福人类,互联网最终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澎湃新闻:做这么多跟互联网相关的事情,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收获?

陈东旭:不忘初心,永远前行,一直在路上。

因为首先我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我觉得会带来一种全新的思维。我在乌镇能够接触各种类型的行业,或者是创业的大咖,或者是普通的创业者,对我来说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通过和他们接触、交流,再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创业是快乐的,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创业。创业者是为他的行业,我是为我们的政府。作为政府人员,你的服务水平、模式、思维、方式都在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些创业者,让创业者无忧地创业,快乐地创业,也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而且你要每天不断地学习,我现在基本上每天抽出一小时学习,学习不同的东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