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名校访谈③|悉尼大学校长:中国学生不必扎堆读某一专业
11月11日,悉尼大学在苏州工业园区为其首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悉尼大学中国中心举办揭幕仪式,并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签署了四项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悉尼大学的第一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它始建于1850年,如今拥有超过6万名学生,中国学生的比例约占20%。
“在过去几十年,悉尼大学是一所致力于与中国交流的澳大利亚领先大学——我们是首个与中国建立研究合作关系的澳大利亚大学。”悉尼大学的校长施迈克博士(Dr Michael Spence)表示,苏州中心的设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将进一步推动悉尼大学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关系。悉尼大学想为将去悉尼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提供“预先适应”的活动,让他们事先了解澳大利亚的学术标准和要求。
当日,施迈克博士和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国教授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对于悉尼大学有些商科类的硕士课程出现中国学生过多、使得课程不但不“国际化”而非常“中国化”的问题,施迈克希望中国学生可以选择更宽广的课程。王安国教授希望中国学生能够走出自己的“安全区”,走出中国人的小圈子,更加参与学校国际化的活动。
对于前段时间社交网络上盛传的悉尼大学“考试树”之死,施迈克称“我们都很伤心”。
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博士在悉尼大学中国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讲话。【对话】
“中国留学生挂科”或因没做好准备
澎湃新闻:目前在悉尼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多少?
施迈克博士:悉尼大学现在大约12000名中国留学生,但是我们是一所非常大型的学校,我们总共有大约63000名学生。
澎湃新闻: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悉尼大学是不是很容易申请?
施迈克博士:每一年的入学竞争都非常激烈,我们很幸运吸引了非常多有能力的中国留学生,我们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澎湃新闻:中国留学生在悉尼大学的表现怎么样?
施迈克博士:在悉尼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如同在悉尼大学就读的其他学生一样,有的表现的非常好,有的表现平平,这取决于他们读书有多努力。
澎湃新闻:去年,悉尼大学曾传出“大量中国留学生挂科”的消息,请问您如何看待?
王安国教授:我们一直致力于录取最优秀的学生。
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和中国教学方式非常不同,比如中国很强调记忆和背诵,但是澳大利亚的学校非常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有些学生可能对此并没有很好的准备。但是,我们正致力于解决这种状况。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苏州设立中国中心的原因之一,我们想要为还没有离开中国、将要去悉尼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提供“预先适应”的活动,让他们事先了解澳大利亚的学术标准和我们对他们学业能力的期待。
我们显然不希望学生挂科,但是学生挂科是因为我们对学术要求的标准很高。中国留学生选择悉尼大学,也是因为我们对学术的标准很高,所以我们不会降低对学术的标准。
鼓励中国留学生走出“小圈子”
澎湃新闻:有一些中国留学生反映,申请入读悉尼大学硕士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过多,因为硕士课程学制短,又可以花费比较少的钱,但这使得悉尼大学的硕士课程没有那么“国际化”,而是显得非常“中国化”,请问您怎么看待?
施迈克博士: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一些国家的学生,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特定的学科,比如中国学生特别喜欢入读传媒类、工程类、商科类,特别是会计专业。
所以对我们学校来说,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我们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更广泛的课程。
王安国教授:我想这个观察是正确的,因为对于很多课程来说,特别是商学院,确实是有很多中国学生。
但是如果从全校的范围来看,我们是一所文化十分多元的大学。如果你从中国人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你会发现学校其实真的还是非常“国际化”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悉尼是一座物价非常高的城市,很多中国学生为了省钱而选择在一起合租,但是他们真的不是必须要这个样子,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国际生宿舍,而他们在国际生宿舍里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多元。
如果作为一名中国学生选择到悉尼大学读书,恰好读商学院的会计课程,那么你真的会发现有非常非常多的中国人,可是我对中国留学生的建议是选择你最想要就读的课程,走出你的“安全区”,走出中国人的小圈子,充分享受学校提供的多元化文化环境。
澎湃新闻: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留在澳大利亚的现象普遍吗?
施迈克博士: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校的时候入读什么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后在澳大利亚留一段时间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但是也有很多回到中国,并有了很不错的职业发展。
澎湃新闻:您对想要到悉尼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施迈克博士:请保持勤奋。到悉尼大学就读会是你对自己的一项很好的投资。
王安国教授:我对学生的建议是学好外语,其实不止是英语,在如此多元化的全球,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其他的语言。
此外,我会建议学生多看电影和多读小说。我个人对学生的建议是希望他们能够多看澳大利亚的小说,这些小说能够提供给他们一个“局内人”的视角去看澳大利亚。
不要单单觉得到悉尼大学是为了留学,其实到悉尼大学是很好地体会另一种文化环境的机会。
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博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图“考试树倒了我也很难过”
澎湃新闻:悉尼大学为什么在中国设立中国中心?
施迈克博士:其实在苏州建立中心之前,我们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合作伙伴了,但是很多的合作伙伴说,我们还需要一个“家园”,所以我们选择把中国中心建在苏州。
这个中心将作为悉尼大学工作人员在中国开展工作的基地,为澳大利亚学生在中国工作、实习和其他学习体验提供支持,会举办研讨会、论坛和会议,促进与中国大学、研究所和产业的教学合作项目。
澎湃新闻:为什么在中国建立一个第一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而不是选择印度等英联邦成员中的发展中大国?
施迈克博士:悉尼大学和中国的合作非常多,而且我们和中国有着非常长的合作历史,远远比和印度等国家合作的时间长,范围广。
澎湃新闻:可以具体谈一下这次悉尼大学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吗?
施迈克博士:我们和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建设银行都进行了合作。
其中我们将和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员工交换,特别是互换生物医疗领域的教学人员。
澎湃新闻:悉尼大学有别于澳大利亚其他大学的特色是什么?
施迈克博士:我们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大学,但是我认为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培养领袖,而领袖会改变这个社会。
比如对本科生来说,我们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对他们所在的学科有很深入的了解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们对知识有广泛的涉猎。我们很注重学生能够了解文化的冲突,知道如何进行跨文化合作,知道如何替别人着想,我们鼓励每一名学生都是小组合作中的一份子。
此外,我们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的校园活动,这些校园活动既有学术类的也有非学术类的,而这些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领袖能力。
澎湃新闻:您有听说悉尼大学里的“考试树”倒了吗?
施迈克博士:当然,这是我们学校的一棵有着88年历史的蓝花楹,它原本来自南美,学校里一直有一种传说,如果你在考试树的花开之前还没有复习完功课,那么你将会挂科。
很不幸,今年,这课树死了。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可以替代它的树,但是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我们应该用一颗南美的树替代它还是用一棵澳大利亚本土的树替代它或同时两种树。
这棵树见证了很多学生毕业,见证了很多学生结婚,对于这棵树的死去,我感觉非常难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