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徐州博物馆前馆长李银德:金缕玉衣有哪些讲究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6-11-13 16:1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说起玉衣,读者可能会想起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出土的玉衣,因为这几件玉衣是最具代表性的。就全国范围而论,徐州地区出土过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十分引人注目。10月12日上午,徐州博物馆前馆长李银德先生在上海浦东的震旦博物馆开讲,题目叫《不朽之梦——玉衣的新发现与新视野》。

李银德

李银德先生开头讲了一个关于金缕玉衣的诈骗案。2002年,北京燕山华尔森实业集团谢根荣因制造假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骗贷近数亿元,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2011年,谢根荣接受二审。谢氏是位“古玩收藏家”,他的“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请五位国内顶尖鉴定专家鉴定,报告估价24亿元人民币,由此骗取银行贷款,后来东窗事发。

接着,李银德介绍了玉衣的名称、作用和渊源。他认为,玉衣是汉代帝后和高级贵族死后使用的玉制殓服。玉衣在汉代文献中又称“玉匣”、“玉㭱”等。考古学上按照穿缀玉片的缕属质地,将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把形制不完备的玉衣称为“玉套”。

针对有的专家认为“玉衣”应称“玉棺”的说法,李先生则不赞同。他说,根据文献检索可知,汉代相关引文20例中,作“玉衣”的有4例,作“玉匣”的有12例,作“玉柙”的有3例。另外,根据考古发掘,目前出土了好几具比较完整的玉棺,比如盱眙大云山、徐州狮子山、满城汉墓出土的玉棺,可见玉棺和玉衣不是一回事。

有的青年学者还提出了新的一种说法,玉衣的头套、上衣、裤筒、手套、鞋套五大部分名称应为“玉掩“玉襦”“玉札”“玉握”“玉匣”。

至于玉衣的作用,李银德认为,一是为了保持死后的高贵和尊严,毕竟能享用玉衣的都是帝王和高级贵族一类;二是为了“不朽”,东晋葛洪《抱朴子》里面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也就是借玉衣以保护尸体,使尸骨不朽。

说到玉衣的渊源,李先生用考古发掘材料做了一些说明。他说,玉衣是逐渐发展而成的,可能最初是在人死之后盖在脸部,叫做布巾、幎目、面幂、缀玉覆面,比如西周张家坡井叔墓的情形。除了脸部,后来发展到脚部,春秋秦公一号大墓、南阳桐柏月河春秋墓、甘肃马家原战国墓银鞋底,就是考古发掘的数例。再后来,衣服上也出现了玉片,如洛阳中州路战国墓出土的缀玉衣服。另外,河北邯郸战国赵王陵出土过玉甲片。

徐州狮子山出土玉衣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衣

接着,李银德介绍了玉衣发现的情况。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玉衣发现的记载。《史记·齐太公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记载,晋永嘉末年有人盗发齐桓公墓,“得金蚕数十簿,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不过,这里的“齐桓公墓”是不准确的,应该是西汉时期齐王或王后的墓被盗掘,其中发现了玉衣。另外,《宋书·崔道固传》也有记载,“民焦恭破古冢,得玉铠,道固检得,献之,执系恭。”讲的是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有个叫焦恭的人盗墓,发掘出玉铠——李先生推断应为玉衣。南朝宋以后就没有看到关于玉衣的记载。直到上个世纪,先后出土了多件玉衣。

据李先生整理可知,1946年河北邯郸郎村汉墓发现了铜缕玉衣残片,1954年江苏睢宁九女墩汉墓出土“珉玉牌”——当时考古工作者也不清楚玉衣是什么,就叫作“珉玉牌”。1958年,南京市博物馆李蔚然先生经过研究认为所谓“珉玉牌”应该就是玉衣片。即使这样,人们仍然不知道玉衣的全貌到底是怎样的。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墓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才让人们了解到玉衣的形貌。过了一年,徐州土山汉墓出土银缕玉衣。1978年山东临沂洪家店出土了金缕玉套,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发现了丝缕玉衣,接着徐州的拉犁山、狮子山、火山分别于1985、1995、1996年出土铜缕玉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M2发现了金缕玉衣。此后没有关于玉衣的新发现。

据李银德统计,截止2015年,共出土汉代玉衣114套(西汉46套、东汉68套),晋2套。地域上河南出土数量最多,达35套,其次是江苏、河北,都是21套,第三是山东省,19套。震旦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馆、瑞典东方博物馆等也收藏有玉衣片。不过,实际上完整和基本完整的玉衣只有9套或8套半,其中徐州有4套。

考古出土玉衣地点示意图

那么,玉衣是怎么制作的呢?李先生在讲座中对玉衣的形制与制作工艺也做了介绍。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复原之后的玉衣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是可以拆卸的。玉衣大体上由头套、上衣、裤筒、手套、鞋套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头套又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后衣片和左右袖筒构成。玉衣的袖筒、裤筒的开缝都设置在内侧,手套的开缝在手掌,鞋的开缝在脚跟。

玉衣结构分解图

满城出土玉衣上身前后片

要制作玉衣,首先得选料。玉片的材质主要可以分为玉、石和琉璃三种,一般要经过锯片、抛光、钻孔等加工程序。当然在选料、加工之前,会根据人体进行设计,采用纵模网格法,将玉片的形状规划出来,然后逐片编号。对于玉片的编联,古人也有好几套方案,如交叉法、套联法、并联法、结联法等。据李银德介绍,西汉时期用多根金丝(或其他材质的丝条)连缀,到了东汉时期则只用一根丝连缀,最后可以绞成麻花状。

玉片结联的方式

结合文献和考古发掘,李银德对玉衣的使用制度作了总结。他认为,西汉帝后都用玉衣,诸侯王、列侯和刘氏宗室部分使用玉衣,勋贵侫臣特赐玉衣。西汉主要使用金缕、银缕玉衣,只有少数用铜缕玉衣,极个别用丝缕玉衣。西汉的玉衣使用不普遍,也没有严格的身份等级和缕属的对应制度。到了东汉,则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和缕属对应制度。

前面提到南朝宋以后史籍中看不到关于玉衣的记载。那么,玉衣为什么会消亡呢?一般认为,这跟曹操反对厚葬,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有一定的关系。曹操《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不过制度是制度,现实情况则有所不同。玉衣制度并没有因为朝廷的政策很快就寿终正寝,实际上在偃师首阳山新庄M20就发掘出西晋玉片,在新庄M74西晋墓中也发现了玉片。所以,李银德认为,玉衣完全消失是在西晋。

随后,李先生还讨论了玉衣研究的几个问题,比如玉衣与深服之间的矛盾,玉衣的鉴别和修复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