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钩沉:20世纪中国领导人关于孙中山的历次重要讲话

澎湃讯
2016-11-11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11日下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中山学社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纪念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并回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孙中山的历次重要讲话。

以下内容节选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孙中山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汇编):

11月11日下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中山学社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纪念座谈会。

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90周年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原文刊于1956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1966年11月13日

周恩来:《周恩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生的一百周年。

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写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篇著名的文章,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毛主席说:“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存在着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一条是孙中山先生所代表的革命的民主派的路线,一条是康有为、梁启超所代表的改良派的路线。

孙中山先生,从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出发,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康有为恰恰相反。他从改良派的立场出发,主张不触动清朝皇帝统治的根本利益,反对革命,破坏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人民将永远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这个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以后的十年内,孙中山先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失望、苦闷和探索的过程。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篡夺了。反动的逆流重新增长起来。中国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在绝望里,孙中山先生遇到了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革命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而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先生不顾国民党内顽固派的反对,坚决地实行了联合列宁斯大林的苏维埃俄国、联合中国共产党、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新解释了他的三民主义。毛主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表明: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必须坚决地、毫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先生从他开始革命活动时起,就立志要使中国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奴役和欺凌下摆脱出来。在早年,孙中山先生也存在过某些幻想,他曾多次地向资本主义国家呼吁过援助,结果却一切落空,反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击。经过了实践的痛苦教训,特别是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孙中山先生终于认清了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对头。他敢于响应列宁的反帝号召,公开向帝国主义高举起反抗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先生、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取得的一个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

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原文刊于196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986年11月12日

邓颖超:《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从事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富国强”,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实现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革命的胜利,不可能有什么现代化的建设。孙中山比清末改良派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懂得要建设中国,首先必须革命,铲除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外反动势力,清理好建设所必需的场地。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历史久远的封建帝制。他的这个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辛亥革命以后,国家混乱。孙中山发现革命并没有成功,后来又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便决心联合共产党开展新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虽然他未及亲见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风暴便去世了,但这场大革命的兴起,是和他晚年的思想与政策分不开的。他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看作好朋友,坚持联合共产党,依靠工农群众、不仅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而且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他的这个功绩更是不可磨灭的。

孙中山一生,经历了中国局势和世界局势的剧烈变化。他总是从世界发展大局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努力使中国的发展赶上世界潮流。他勇于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就是孙中山的根本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一向把自己看作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的三十多年来,尽管有过大的曲折,经济建设的成就还是明显的,中国毕竟有了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改革和开放的实行,各方面的建设更加富有成效。然而,要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把中国建设成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孙中山先生曾多次指出,中国应当也一定能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最进步的国家,使中国人民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他的这个信念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心声,至今还鼓舞着我们。

孙中山虽然没有能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他所渴望进行的建设事业,但是他在国家建设问题上也提出过重要的意见。他认为,要建设好中国,必须认真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实行“开放主义”,而不能实行“闭关主义”。同时,他强调学习外国要“适合中国国情”,反对“事事都是仿效外国”。孙中山先生提倡的这种态度,体现着一种全面的观点和对国家、民族负责的精神。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也应当这样,既要勇敢地学习外国先进事物,又要从本国的需要和条件出发,有分析地去学,用以促进自己的创造和发展。

今天,对于中国人民说来,最大的需要就是搞好国家的建设,使祖国尽快富强起来,使全国人民都能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国家的统一和全民族的团结。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认为这是中国建设的极其重要的条件。自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大陆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只有台湾仍处于人为的分裂状态,祖国统一大业没有最后完成。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广大侨胞的共同心愿和强烈要求,大势所趋,是一定要实现的。我们希望这个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得到解决,拖延不是出路,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台湾国民党当权人士应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大义而顺民心,同我们合作来办这件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真正忠于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实践和著作留给后人许多教益。认真研究这些宝贵遗产以为今天的借鉴,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原文刊于1986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1996年11月13日

江泽民:《江泽民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隆重的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叶的中国。那个时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之下,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青年时代起,孙中山就怀着满腔悲愤,以炙热的爱国激情投身革命。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在人民大众中进行了艰苦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他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启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他在我们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称赞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他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孙中山先生也把中国共产党人看作自己的好朋友。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志,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他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地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

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孙中山第—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他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宏伟气魄。他认为,要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要学外国的长处”,同时强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他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反对—切分裂祖国的行为,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便享福。不能统—,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对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中国人民,对一切有志于实现祖国富强、完成祖国统一的海内外同胞,仍然有着巨大的启迪、教育和鼓舞作用。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说的“吾志所向,—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正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任何伟大人物,都不可能不受到历史的局限,孙中山先生也有他的局限性。但他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人类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尤其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提倡孙中山先生这种与时俱进的可贵精神。

72年前,孙中山先生曾经说道:“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4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

现在,我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正在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我们的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真诚希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海峡两岸、海内外一切敬仰孙中山先生的爱国者进一步团结起来,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使中华民族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努力奋斗!

(原文刊于199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