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瞿独伊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21-11-26 22:0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据新华社消息,“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2021年6月23日,瞿独伊在北京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 图

出生于1921年11月的瞿独伊,本月早些时候迎来了百岁寿辰。生日当天,她特别佩戴上了最珍视的“七一勋章”,凝结着这位百岁老人对党的忠诚和敬意。

时年95岁的瞿独伊用流畅的俄语吟唱《国际歌》。她的父亲瞿秋白,正是唱着这支歌从容就义。

几天后的11月8日是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百岁老新闻人瞿独伊是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她为筹建共和国的第一家驻外记者站——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0年秋,为直接采访报道各国要闻,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作为两报特约通讯员,瞿秋白前往莫斯科,成为最早系统报道苏俄社会情况的中国记者。受到马克思著作的感染,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展革命斗争。

瞿秋白

瞿独伊6岁半就随母亲杨之华远赴国外,在莫斯科学习、生活。14岁那年,得知父亲牺牲,瞿独伊悲痛不已。

1941年,20岁的瞿独伊和母亲回国时被扣押,在长达四年半的牢狱生活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1946年,她被营救回延安后宣誓入党。瞿独伊曾说:“我自己入共产党的时候,就更深刻地理解,觉得为共产主义要奋斗一生。”

2011年6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电影《秋之白华》新闻发布会上,瞿独伊展示父亲瞿秋白送给母亲杨之华的“秋之白华”印章。 新华社 图

在狱中,瞿独伊收获了爱情。她与风度翩翩、文采飞扬的李何结婚。在延安,两人都被分配到新华社。开国大典举行时,瞿独伊用俄文向全世界广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驻外新闻机构。瞿独伊和李何,是新中国第一批驻外记者。

1950年3月,瞿独伊和李何前往莫斯科。赴任途中,他俩发现,为迎接第三届最高苏维埃选举投票日,火车上特设了选民投票箱。二人立刻对同行的苏联旅客进行采访。这篇鲜活的报道,是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发自国外的第一篇新闻。

瞿独伊曾说:“初建新华社分社的时候是‘八大员’。我是翻译,一个翻译员翻成中文要打字,我就是打字员,又是会计,采购员要买菜,炊事员要做菜。我们新华社的领导说你们吃苏联面包黄油,怎么都是那么瘦,我们说我们不是吃不饱,我们是太忙了。”

瞿独伊和李何,用尽全部身心,去爱、去呵护这个刚刚成立的记者站。站内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都是夫妻俩自费购置的,甚至主动提出降薪。瞿独伊说:“当定级工资的时候,给我们两个人的名额是1900卢布。 当时我和李何讲,我们是不是减工资,他减到1500卢布/月,我减到1200卢布/月。”

1957年,瞿独伊奉调回国时,她一砖一瓦建起的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已然有声有色。1978年,瞿独伊回到新华社,在国际部俄文组从事翻译和编辑工作,直到离休。2021年6月29日,一百岁的瞿独伊获得了首次颁授的“七一勋章”,29位勋章获得者中,她是唯一的一名记者。

2021年6月23日,在北京的家中,瞿独伊(左)和女儿李晓云向记者展示家人的相册。新华社 图

瞿独伊说:“信仰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这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为这个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今年5月,《人民日报》在公布“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公示信息时,对瞿独伊的评价是:“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