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脏乱差到世界最美村落,荷兰羊角村给我们什么启示?
叶克飞
在欧洲的诸多强国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不算太为中国人所熟知,我们讲到这三个西欧小国,往往只有风车、郁金香、巧克力这些特产和风物。这三个国家面积加起来还不如广东省大,但今日欧洲的形成少不了它们的历史作用,欧盟和欧元区的诞生更与这三个小国家渊源颇深。而同时,它们也是浪漫的,是凡高和维米尔的国度,是丁丁和蓝精灵的故乡。
是什么造就了这三个国家的独到之处?作家叶克飞用自己的旅行经历、深入观察和博学广识,在《欧洲的细节》一书中带读者走访那些古城和乡村、博物馆和酒吧,去思考这三个国家是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独树一帜,成为欧洲联盟,乃至整个欧洲排头兵,并用文化、经济和教育引领全世界风潮的。
经出版社授权,澎湃新闻私家地理选取书中关于荷兰的旅行胜地“羊角村”的一节,看看它是如何从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世界最美村落”的。
欧洲的细节:从海洋帝国到欧洲联盟;叶克飞/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10
农村不应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相信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世界最美村落”之类的推荐网文,荷兰的羊角村总能入围。在我去过的村子中,它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美到不似人间。这里小桥流水,一户户人家静静伫立于一个个小岛上,家家户户都自带大花园,绿意盎然,百花盛放,安静中自带悠然。不过,描述羊角村美景的文字已经太多,今天要说的不是景色,而是规划。
羊角村之名还真的来源于羊角。最早是一群煤矿工人定居于此,挖掘工作使得当地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水道和湖泊。在挖煤的同时,工人们还在地下挖出许多羊角,据考证是来自12世纪在此生活的野山羊,于是便有了羊角村之名。
驾车来到羊角村,车子必须停在村口停车场处,然后步行进村。因为村子遍布水道和小桥,道路也仅限步行或骑行,车子根本开不进来。村中的房舍很有特色,屋顶都由芦苇编成,据说十分耐用,不仅能防雨防晒,还能保持屋内冬暖夏凉。也正因此,芦苇这种当年买不起砖瓦的穷人才用的材料,如今价格反而是砖瓦的几十倍。
这个旧时煤矿工人的居住之地,如今地价在荷兰也是数得着的,所以不少居住者都是有稳定职业和优厚收入的中产阶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大量“新农村”的研究中,羊角村都是标志性样本。
要知道,这个村落原本并不适合居住。煤矿二字本身就自带灰头土脸效果,过度挖掘使得土地贫瘠,而且泥潭沼泽密布,除了芦苇之外,其他植物很难生长。当煤矿开采殆尽后,只留下被反复开凿过的土地,还有一道道狭窄沟渠。即使人们为了行船,将沟渠拓宽,改造为运河,羊角村的格局也没有太大变化,景色更是比不上一般的荷兰运河城镇。
可就是这样的先天不足,居然造就了一个世界最美村落。羊角村是怎么成为“新农村”样本的?
荷兰羊角村的民居
我们知道,近年来乡村游火爆,很多人喜欢标榜原生态,喜欢嚷嚷“古旧味道”。其实我个人很讨厌这种说法,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所谓原生态就是落后和脏乱差。至于“古旧味道”,很多人都会说自己特别喜欢绿皮火车,可是20世纪80年代绿皮火车的粗糙肮脏,尤其是那简直无从下脚的厕所,真的是美好记忆?乡村也一样,以往的中国乡村即便有美丽的老建筑,各种旱厕、粪便和垃圾也让人难受,并不具备旅游条件。反倒是近年来经济状况好了,一些乡村改善了基础设施,才具备了乡村游的条件。
换言之,最美村落的形成,绝不是某些人理解的“保持几百年前的样子不变”。它首先应该跟得上时代,起码应该宜居。判断是否宜居的标准很简单:一个现代人能不能选择在这里长住?如果那些嚷嚷着喜欢原生态的人只是来旅行两天,住三天就叫苦连天,那可就是叶公好龙了。
所以,最美村落的基础是经济。如果经济不发展,那么原生态就等于落后。那些喜欢把原生态挂在嘴边,旅行两天就走,留下一堆垃圾的猎奇者,凭什么要求“保持原生态”,让村民们长期生活在落后之中?
荷兰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极小,羊角村的发展自然具备了经济基础。尽管村子遍布水道,但河水极其清澈,河面倒映着房舍,路面之外全部有植被覆盖,遍布鲜花,加上欧洲式的蓝天白云,田园风光令人迷醉。
没错,让人心生“在这里长住该有多好”的念头,是最美村落应有的“素质”。
的确,凡是去过欧洲的人,都会对欧洲(尤其是传统西欧)的农村很有好感。童话般的房屋、密集的绿化、规整的道路,还有蓝天白云……都是标配。
屋前的打理得优美整洁
美丽农村可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基础,还跟规划有关。老牌发达国家各有各的模式,但有一条共同的重要准则:不仅仅考虑居住的面积、舒适度和基础建设,还将整个乡村置于大景观范畴下,将自然风景、园林等元素与乡村风貌、水土管理等结合在一起,达到“艺术化乡村”的效果。
经常见到有人夸赞欧洲人的审美,比如“阳台上的花真好看”“市场里蔬果的摆放太美了”“店招和橱窗太漂亮了”,还有农村随处可见的私家小花园,都是美的代名词。但欧洲人都是艺术家吗?都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很多文化层次不高的人,仍然具有相当不错的审美能力,可以让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精致?这跟日常的耳濡目染分不开。而让他们耳濡目染的环境,恰恰就是政府所保护的自然环境和所打造的宜居环境。
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风景园林师就开始参与乡村规划工程。这些乡村规划工程都是置于荷兰土地资源整合的运作体系之下的。
相比平原较多的德国和法国等国,荷兰的农村规划难度大得多。这是因为荷兰运河太多,水道使得陆地支离破碎。与此同时,传统农业已经转向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机械化操作使农民可以耕作更多土地,过多水道导致的土地碎片化,必然造成机械化运作的障碍。
因此,早在20世纪初,荷兰政府就开始在农村启动土地整合。用,促进农业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土地置换,使土地相对统一,减少过度零碎导致的开发困难。1938年,荷兰颁布第二版《土地整理法》,大方向不变,但简化了办事手续,并给予农民们财政补助。
当然,这两次法案的颁布,主要目的是发展农业,并未将乡村景观列入规划。因此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景观却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1947年,荷兰颁布《瓦赫伦岛土地整理法》,从简单的土地重新分配转向更为复杂的土地发展计划。1954年,荷兰颁布第三版《土地整理法》,除了继续推动农业外,也开始重视园艺、林业和养殖业。也是在这一版《土地整理法》中,明确规定了景观规划必须作为土地整理规划的一部分。也正是在此之后,风景园林师这一行业成为乡村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20世纪70年代,荷兰社会开始正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呼吁保护历史和生态景观。1981年,荷兰政府颁布《乡村发展的布局安排》法案,该法案与此前颁布的《户外娱乐法》和《自然和景观保护法》构成此后20年荷兰乡村发展的法律依据。此后,自然和历史景观的保护被置于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融合自然景观保护和旅游休闲的羊角村就是荷兰乡村规划的经典案例。下文我们将通过羊角村与白村来讲述荷兰人是如何做乡村规划的。
规划原生态农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羊角村因为土地贫瘠、河道过多,且被众多湿地阻隔,交通不便,又远离大都市,一直未能享受荷兰经济发展的红利,甚至最后沦为一座依靠传统农业艰难度日的孤岛。
据资料记载,1969年,羊角村开始筹备规划事项。1974年,当地的土地开发委员会成立,制定了土地开发规划。规划确定了农业生产用地和自然保护用地,也确定了水道的用途和道路的建设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羊角村体现出荷兰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自下而上,乡村多元共治。通俗地说,就是居民不仅是乡村建设的主力,还是景观的塑造者、环境的保护者、利益的共享者。
中国乡村建设在这一点上是需要改进的。中国乡村建设的路径较简单,主要走“镇区模仿城市,乡村模仿镇区”的路子,最后易形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 乡村往往处于整个规划系统的末端,没有自主制定乡村规划的资格,只能接受上级的安排,导致规划方案易脱离实际,和乡村自身的特质无法契合。
即使是一些旅游业发展不错的中国乡村,也存在着问题。整个村子变成了景区,自从收取门票之后,村里都是商店和食肆,偏偏没有了居民。这一方面破坏了乡村本身的风貌和宜居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外来者都是以赚钱为目标的,很难考虑乡村的持续发展,难免竭泽而渔。
羊角村就不一样,直至今天,它仍然是一个由绝大多数农民和一些中产阶层新住户组成的村落。在这里土地是居民的,房舍是居民的,花园是居民的,河道是居民的……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居民们会主动保护村落,并维持固有风貌。
喜欢以脚步丈量所到之处的我,自然更喜欢在羊角村步行。当然也有不少游客选择坐船游览,走在小路上,时不时可见运河上的小船慢慢驶过。
门前停放有“耳语船”的羊角村房屋
即使是在欧洲司空见惯的游船,羊角村也费尽心思打造精品。目前羊角村所用的游船,是当地特有的“耳语船”。它是一种传统的平底船, 船体开放,最宽不过1米多, 船尾配备一个无声电动马达,通过方向盘控制,行船悄然无声。这种船靠电池驱动 每次可以行驶6—8个小时。它不但小巧无声,操作也简易,因此不需要配备专业舵手,游客很容易上手。
最初发展旅游业时,羊角村曾采用人力平底船和独木舟。20世纪中叶,随着技术进步,羊角村开始采用燃油机电船。到了20世纪70年代,羊角村开始使用新型储电电动船,也就是现在的“耳语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三种船在羊角村同时存在。
1992年,高频率燃油机电船进入羊角村,虽然这种船时速可达50千米,但噪音极大,引起了游客与居民的多次冲突。羊角村在反复征询居民意见后,最终决定禁止燃油机电船进入羊角村水道,游船都使用“耳语船”。
如今的羊角村里十分安静,你能听到的声音 就只有流水声和鸟叫声。在这个村落里,你能体验到的夜生活不过是区区几家安静的酒吧。这里仅有一两间工艺品商店,而且迥异于一般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没有任何人吆喝招揽生意,也没有任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标识。
就是这个安静的小小村子,每年接纳80万名国际游客,占荷兰这个旅游大国的国际游客总人数的5%。其中,喜欢小桥流水的中国游客尤其喜欢羊角村,每年造访荷兰的30万名中国游客中,2/3都会到访羊角村。有人估算,仅仅是羊角村的中国游客,每年就为羊角村所在的艾瑟尔省创造了2900万欧元的经济效益。
中国游客热爱羊角村,一方面是小桥流水的情怀使然,另一方面也跟羊角村的运作有关。2015年,羊角村针对华人旅游市场推出《你好,荷兰》纪录片,通过一个中国女孩寻找“世外桃源”的经历,展示羊角村风情。该纪录片随即使羊角村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人眼中的网红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