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活随笔:普通女孩可以学到张爱玲的什么?
生活随笔:普通女孩可以学到张爱玲的什么? 原创 樵髯 民国女子
张爱玲的家世,普通女孩无法拥有。
潘柳黛曾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点关系就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八竿子打不上。但这怎么看怎么有点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味。
事实上,正因为张爱玲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才有那么多的陪嫁养活张家众多人。也正因为如此,张家才有丰富的藏书,让从小喜欢读书的张爱玲有书可读,有兴趣尝试写喜欢的小说。
家族盛产的故事,是张爱玲一辈子的写作源泉。少小时优越的家庭,让她没吃过金钱的苦。给佣人起有趣的名字,立在凳子上手撑着箱子盖看上面印着的几行光绪年间没有标点的字,穿着继母碎牛肉颜色的旧衣服上学,在姑姑家里坏了玻璃要赶紧赔上,这些刻骨体验无法复制。
张爱玲的天才,普通女孩无法拥有。她十四岁写出《摩登红楼梦》,得到父亲赞赏。十八岁写出散文《我的天才梦》,里面“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至今让世人回味无穷。
她对世态的深刻洞察,比如《白玫瑰和红玫瑰》,精准地描摹了男人对得到的女人和未得到的女人的态度。她的那句“要崇拜着才快乐”,让所有女孩有共鸣。她批评薛平贵的薄情,说他“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她评论时装史,说“我们时装的历史,一言蔽之,就是点缀品的逐渐减去”。她永远站在作品外,用她擅长描绘的文字惊艳你。
我们是如此喜欢张爱玲,那么,我们可以学到张爱玲的什么?我想,我们可以学张爱玲对读书的热爱。张爱玲从父亲家里逃出来,投奔她的母亲,母亲问她,资金有限,你嫁人还是读书?
张爱玲选择了读书。这里暗含的逻辑是,嫁人只能依靠丈夫,读书则是强大自己,依靠别人哪怕是丈夫,也不如依靠自己踏实。那个时代,有见识的男子,比如胡适、鲁迅等都催着未婚妻读书,江冬秀简单学了点,朱安不肯学,她们的结局,不一定和肯学这件事直接有关,然而也得承认这终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时代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张爱玲怎肯选择嫁人?
香港沦陷期间,别的同学惶惶不可终日,以热闹的恋爱来平衡内心的不安,然而,张爱玲在炮火连天照顾士兵的间隙中,读完了《官场现形记》。外界我可能左右不了,但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可以尽量把日子过得舒缓从容,让它草长莺飞、卉木萋萋,变成一个宁静和煦的春天。
当然,张爱玲还有别的技能,比如张爱玲会画插画,会设计衣服,技多不压身,在时光的缝隙里寻一点小小的充实。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学到的。她可以让你不虚度年华,避免让你成为潜在的长舌妇,因为整日学着点什么,所以你越来越懂得世界的博大,逐渐变成低着头的稻穗。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表现出来的对万物的接纳也是最让人欣赏的。戏曲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因为是唱词,我会觉得有点假而不喜欢。但正如《红楼梦》里的宝钗,顺手就可以拎出《大闹五台山》里的一支“寄生草”,头头是道地给宝玉分析这唱词有多妙,张爱玲也有如此功夫。她由此想到,戏曲里的世界是多么光洁完美,联系现实后令人落泪。
普通人觉得平平无奇,她却觉得有趣。她在《公寓记趣》里面,写“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一撒手骑着车”,这种情景大家都见怪不怪的,然而,张爱玲却在那一刻生出景仰,说“人生最可爱的当儿就在那一撒手”。
她写公寓里的热水汀没热水时会发出訇訇的声音,活像“飞机在顶上盘旋了一阵,掷了两枚炸弹”;她写自己习惯了电车响,只有听着电车响才睡得着的,“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又写,当街上只剩了一辆电车,“神秘的,像被遗弃了似的,在半夜的月光中袒露着肚皮”;她写公寓里人们互相打探消息、传播消息,然而,她表示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地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得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欢愉”……这或许就是她思想的底子,她接纳全部的生活,好的、不好的,让她开心的,不让她开心的,她都可以占在更高位置,来一场“玩味人间”。
这一点对我启发最大。之前,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什么的时候,就愤愤发表抱怨职责,然而张爱玲让我发现,即使看上去不那么美、不那么好、非常平常的东西,也蕴含着美的味道,然后才知道,不是这个东西不美不好,还是我的世界太狭窄,我的眼界太浅显所致。
就像她写自己有一天出门,忘了关窗,回来看见“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略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有点灯”。普通人出门偶尔也会忘记关窗户,风雨进了屋子,此时有的怕是只有懊恼,东西被吹乱,地板上满是雨水,接着就会抱怨还要晾被子,还要擦地板等等,可,事已至此,懊恼何用?张爱玲最终教会我们的是,如果已发生了不尽人意的事情,那么学着接纳,里面或许有虱子,然而它终究是一袭珍贵的华丽袍子。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认为,凡牵涉到快乐的,犯不着斤斤计较,较量些什么?
原标题:《生活随笔:普通女孩可以学到张爱玲的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