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网上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黑镜》里的人工蜜蜂正盯着你呢

庄驰原 编译
2016-11-06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神剧《黑镜》的创作者查理·布鲁克说,“黑镜”指的是每个人面前“那块冰冷发光的屏幕”,在我们对科技产品爱不释手的同时,这块屏幕似乎也反射出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东西。

该剧第三季六集全部放出以来,人们褒贬不一。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近日刊出了一组由苏菲·基尔伯特(Sophie Gilbert)和大卫·西姆斯(David Sims)主笔的分集剧评,编译如下。

1.《急转直下》:如果人人被迫表现得很友善,社会将是一场噩梦

第一集剧照

去年,一款名为“Peeple”的手机应用曾引发热议。Peeple用户可以对任何人进行评分,就像在大众点评里给餐厅打分那样。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被别人公开评判,而人们的点评往往很毒舌。可能是野心太大而后劲不足,今年初Peeple正式发布的时候并没有吸引太多眼球。然而,这种让人细思极恐的评分逻辑,在《黑镜》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急转直下》既是反乌托邦的虚构故事,也是精妙绝伦的社会讽刺。女主角蕾西生活在一个人人时刻要通过社交媒体来互相评分的时代,每个人都削尖脑袋想得到别人的好评。这一集的导演说,《急转直下》就是Instagram版“楚门的世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似乎越来越迷恋这种评分机制,这让人们十分焦虑:滴滴打车的司机在下车前要你给他的服务打分,你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今天这条微博没有收获很多赞……

剧中,1到5这些数字成为了对人的价值评判标准,4.5以上是社会上流,所到之处能享受VIP服务,连租房都可以八折优惠,而低于2分基本就属于社会败类了。女主角蕾西分数平平,她每天拼了命地练习微笑对人友善,晒各种五星好评然后再焦急等待商家给自己回评。但生活总是事与愿违。蕾西的弟弟在一次争吵后给了蕾西1星,一个等了蕾西很久的出租车司机也给了她1星。于是,她的分数降到了4.2以下,此后,一切像噩梦般“急转直下”。

蕾西的故事意在讲述这种被排挤、被嫌恶、被归类为“二等公民”的可怕感受。和以往的《黑镜》剧情一样,这种故事的可怕之处在于能让观众在看剧同时不自觉地对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不足的是,这一集15分钟的反转情节似乎太长,削弱了应有的冲击力。《黑镜》第一季播出时每集只有42分钟左右,到第三季每集基本已接近1小时。在前半部分剧情架构基本完成之后节奏就越来越慢,后半部分看蕾西不断被差评的过程简直让人想快进。

如果人人被迫表现得很友善,社会将是一场噩梦,这像极了洛伊丝·洛利(Lois Lowry)在反乌托邦小说《授者》(The Giver)中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人们的生活被刻意同化,没有痛苦,不带一丝感情,也没有了个性和自由意志。所以,当最终蕾西学会如何诚实地表达内心,当她的手机被没收,当她和牢友隔着过道对骂,这场景在我们看来是如此可爱,尽管这种结局与《黑镜》一贯的悲观风格作风并不太搭。

最后的最后,无法逃避的问题来了:对于这样的剧情,您会打几分呢?

2.《终极玩家》:我们对悲剧将要发生早已心知肚明,问题只是,噩梦会以何种形式出现?

第二集剧照

第二集《终极玩家》是一部1小时长的心理恐怖片,这一集的画面呈现和气氛营造确实比情节本身更加出彩。

男主角库柏是个离家出走去环球旅行的美国人,他在伦敦旅行时结识了一个做游戏科技报道的发烧友桑佳。因为缺钱,库柏报名参加了一个虚拟现实类型的恐怖游戏的玩家测评。前半集里,编剧一直让观众全神贯注地思考,剧情转折点到底会出现在哪里?库柏可信吗?桑佳是坏人吗?这个位于伦敦郊外的顶尖游戏公司靠谱吗?游戏公司把某种数据采集器植入了库柏的脑干,一场“游戏测试”最终演变成了一出变化莫测的恐怖片。通过了一些简单的初级测试之后,库柏被送到了一幢荒废的古宅里。在那里他看见了一只大蜘蛛,看到了上学时候欺负他的校园恶霸……随后,库柏又被突然出现的桑佳追杀,桑佳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自己设计的骗局……最终,库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可是妈妈已经得了阿兹海默症根本不认他,这似乎才是他挥之不去的心魔。

但这一切只是库柏脑海中的想象。其实,他的整个游戏体验过程只持续了0.04秒,由于游戏装置受到了手机信号的干扰,他的大脑神经系统瞬间坏死。编剧显然对自己的编剧功力非常得意,所以在一集中加入了太多意外或惊悚的炫技成分。让库柏吓破胆的恐怖游戏居然是因为手机信号干扰,要说这有什么教育意义,那就是别人让你关掉手机时,一定要照做啊!尽管戛然而止的收尾是编剧有意为之,但库柏的丧命看起来还是过于生硬了。在前面一波三折的恐怖情节之后,这种结局除了让人感到荒诞之外,似乎欠缺了一点触发悲伤和思索的感染力。

不过,影片的整体呈现效果相当出色。导演将一座古宅打造成为豪华的游戏场景,顺便嘲讽了下许多恐怖片里的老套情节,因为库柏总是能够猜中角落里将要出现的吓人怪物是什么。总体上,这一集的画面比故事更让人印象深刻。下一集《黑函之舞》有些类似,同样是开头看起来稀松平常,最后的结局却让人不寒而栗,二者都制作精良,但内容稍显空洞。《黑镜》第三季已不再执着于向观众揭露未来科技的种种阴暗,我们对悲剧将要发生这一点早已心知肚明,问题只是,噩梦会以何种形式出现?

3.《黑函之舞》:对那些曾犯下恶劣罪行的人,是否拒绝同情他们才是一种更大的罪恶?

第三集剧照

《黑镜》里的故事与其说在揭露科技本身的邪恶,不如说是在展现科技如何诱导并激发了人性中潜藏的邪恶本质。科技唤醒了人类心中最可怕的恶魔,从个体到社会,邪恶于是被放大了千万倍。《黑函之舞》亦是如此,可以说它是迄今为止的《黑镜》系列里让人最不安的一集:在这一集(正如第二季的《白熊》),所有人都失去了同情的能力。

腼腆的青春期男孩肯尼在一家餐馆工作。一天,他的电脑死机了,为修复电脑他下载了一个名叫Shrive的免费杀毒软件,谁料这是一个可以自动激活电脑摄像头录像的恶意程序。某天晚上,肯尼在电脑前拉开裤子拉链,然后伸手去拿纸巾……随后,他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我们看见了你刚刚做的事。”下一封:“把你的手机号发过来,不然我们会把视频发给你的每一个联系人。”肯尼照做了。手机接着让他去完成各种奇怪的“任务”:去屋顶见一个人,送蛋糕给一个旅馆里的男人赫克特,赫克特和肯尼一样被操控着,两个人开车抢了一家银行……

全片像一场不知道何时能够终结的压力测试,没有希望,没有光明。甚者,导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绝望虚无的结尾。在最后一个任务里,被迫和肯尼生死对决的男人问了肯尼一句:“他们几岁?”而当浑身是血的肯尼再次出现在观众眼前时,我们听到了他的妈妈在电话那端惊恐绝望地吼叫:“原来你一直在偷窥那些孩子啊!”结尾的反转让一切都变得混乱,最初观众看到的腼腆柔弱、对小孩子非常友善的肯尼,竟然是个变态的恋童癖。我们一直对他因为“打飞机”而被胁迫的遭遇充满同情,他的无助,他的绝望,我们感同身受,可到了最后,我们还能继续同情他吗?我们还应该同情他吗?

“忏悔(Shrive)” 是肯尼下载的那款软件的名字,这个古老的英文单词意思是向牧师忏悔来赎罪。剧中所有受害者似乎都在为自己过去的罪行而赎罪,但最终,没有一个人得到了救赎。“惩罚者”最终还是把掌握的信息发布出去了:开头的女人是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的消息被发布到了网上,赫克特招妓的证据被发给了他的妻子,肯尼偷窥未成年人色情片的视频被发给了肯尼的所有联系人……主导一切可怕事件发生的“惩罚者”到底是谁?我们不知道。

看完这集,你除了会想赶紧挡上自己的电脑摄像头之外,还会产生一种宿命感。道德恐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好人执着于惩罚罪犯的心理,会让好人的行为看起来和罪犯无异。或许科技不是罪魁祸首,凶手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想要以正义的名义去惩罚罪犯的冲动。《黑函之舞》到底想说明什么?证明好人也会有邪恶的冲动?揭露隐私在网络世界里被暴露之后后果会多么可怕?对于那些曾犯下非常恶劣罪行的人,是否拒绝同情他们才是一种更大的罪恶?除了蒙摄像头之外,最好的解决之道,难道是再也不上网吗?

4.《圣朱尼佩洛》:一生沧桑,一世企盼,其实天堂在人间

第四集剧照

在最绝望的《黑函之舞》后,我们迎来了本季最动人的一集《圣朱尼佩洛》。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基调完全乐观——《圣朱尼佩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光明的未来。

这一集的导演在执导第二季中的《马上回来》时走的也是类似的低调温情路线。但与《马上回来》不同,《圣朱尼佩洛》不意在揭示善意科技将导致的现实问题,而是创造了一个作为我们死后归宿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好有坏如同现实。编剧讲述一段两个女人之间的浪漫故事,在温柔的氛围中把“圣朱尼佩洛”这个奇幻世界慢慢呈现在观众面前。

约克夏是一个穿着卡其色短裤的腼腆女孩,她的安静木讷似乎和周围的时尚潮人格格不入。她常去圣朱尼佩洛最热闹的一间酒吧,却拒绝和任何人搭讪,直到遇到了那个打扮新潮的“八十年代”凯莉。剧情的前半部分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约克夏总是留意时间,紧张地等着12点钟声敲响;在她和凯莉第一次共度良宵之后,她好像能在不同时代里穿梭……这一切只因圣朱尼佩洛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个可以把人的意识上传到云端的大型数据库,人们由此获得了虚拟的“永生”。圣朱尼佩洛里80%都是“永生”的常驻民,而约克夏和凯莉是这里的旅行者,每周只能待几个小时。在现实生活里,约克夏是一个瘫痪在床的女同,身遭变故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一辈子未有美满的生活。凯莉则是一个丈夫刚刚去世的老女人,丈夫死前拒绝去圣朱尼佩洛,因为他认为在虚拟世界永生违背人性。

两个女人的一生沧桑、一世企盼,在几场短暂的互动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这一季《黑镜》里真正值得用60分钟去讲述的故事,全篇情绪饱满,没有丝毫冗余。在这出色调温暖的剧集里,对剧中任何一个角色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和死后的存在方式,我们都无法轻易评判。约克夏显然对进入圣朱尼佩洛和凯莉一起过全新的生活感到兴奋;但凯莉却小心谨慎,担心这种虚拟的永生术会使自己坠入不断寻求刺激和欢愉的虚无之中。《圣朱尼佩洛》是一个关于复制记忆和寻找永恒的悖论,许多科幻小说都曾探讨过,比如电影《明日世界》(World of Tomorrow)、游戏《活体脑细胞》(Soma)。在费尽心机的寻寻觅觅之后,我们或许应该听一听背景音乐里贝琳达·卡里斯勒(Belinda Carlisle)唱的那首歌:其实天堂在人间。

5.《战火英雄》:要真相还是要“虚拟现实”?

第五集剧照

《黑镜》第三季由美国的Netflix接盘原先的英国Channel 4制作,这给剧情方面带来了很多变化:前两季的故事多以英国为背景,这一季,随着地理位置的转移,故事内容似乎也开始转向一些先前未触及的话题,比如爱情,比如战争。《战火英雄》是本季拍得比较好的一集,因为其反转情节传达的不是某种直白浅显的主题(以往的剧情总是一个套路:科技,不好;暴徒心理,不好;大脑芯片植入,非常非常不好!)。

史崔普是一名在东欧某地服役的美国士兵,他和战友的敌人是一群僵尸一样的变异物种——“蟑螂”。在“蟑螂”又一次袭击了村民之后,史崔普所在的小分队前去搜查一个当地怪人的家,后者出于众生平等的信念窝藏“蟑螂”。在搜查过程中,史崔普遭遇了一群很凶恶的“蟑螂”,他奋力杀死了其中两只,但被某种神秘的灯光闪到了眼睛。灯光影响了他大脑中植入的“障幕”系统(该系统能将上级命令以图像的形式直接传递给接受者),随后史崔普的行为变得异常……不久,他去见了部队的心理医生。第二天,在追击一群“蟑螂”时,史崔普惊讶地发现,队友正在射杀无辜哀求的平民。他帮助一对母子成功逃脱追杀,并逐渐发现了真相:“障幕”系统使平民在士兵眼里变成了可怕的变异怪物,平民的乞求也变成了暴力威胁。

这个绝妙的反转,似乎合情合理:对战争来说,还有什么武器比这种能让士兵杀起人来不眨眼、完全不带愧疚或情感负担的装置更强大呢?心理医生告诉史崔普,这项技术之所以尖端,是因为人类这个物种容易产生同情心,而当目标是杀掉敌人,这种同情心就成了障碍。史崔普不愿重置“障幕”系统,医生告诉他,从此他将永远背负自己曾经杀死两名平民的痛苦记忆活下去。官方告诉士兵,杀“蟑螂”的理由是它们的血液里含有病毒,而事实上,这些人成为杀戮对象是因为他们“基因不良”:患癌症或肌肉萎缩症的概率高、智商偏低、有犯罪倾向、性变态……以“优生学”为名的基因优化逻辑,影射了人类内部一直存在着的偏见和歧视,尤其是制度化的种族主义、部落主义、难民恐慌等等。

这一集反思了很多热点议题:当“虚拟现实”技术让人看到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这种行为背后到底有没有道德界限?何为军人的英勇?一个没有道德负担的军队是好是坏?毕竟现有的无人机技术,已经可以在瞬间悄无声息地完成大规模杀戮。心理医生问史崔普:“如果没有‘障幕’系统,你就会看到、闻到、感觉到血腥和残忍,这是你想要的吗?”你的答案是什么?

6.《全网公敌》:在网上说什么都别太理直气壮,不然,蜜蜂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你

第六集剧照

《全网公敌》和第一集《急转直下》很相似,重现了社交媒体导致的网络暴力问题:一场推特上的猎巫游戏最终演变为现实世界的谋杀。人工蜜蜂飞进人脑杀人的设计十分形象,因为那些投票杀人的网民正是培育这些杀人蜂的蜂房。而蜜蜂还传达出了更深层的隐喻:日益严重的国家监视。

这一集颇似加长版的《X档案》与北欧犯罪惊悚片的结合体。两个警察最早发现某位被害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的死与一场网络公投有关,最终真相是:一个对网络暴力恨之入骨的人主导了一场叫做“谁去死”的网络投票活动,目的是使网民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在这一天结束时,会有一只“人工蜜蜂”飞进得票最高的人的脑子里,钻心的痛苦会让他不惜割破喉咙来结束生命。

本剧最重要的主角“人工蜜蜂”明显受到《X档案》第一部的启发。剧中,因为自然界蜜蜂灭绝,政府为保障生态平衡而研发了人工蜜蜂。这些政府资助的机器遍布英国各个角落,于是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政府监视民众的工具——在现实里英国的监控设备确实到处都是。剧中的“国家警察局”基于由蜜蜂监视民众获得的灰色信息来定位嫌犯:争分夺秒的破案任务当前,所谓的“公民权利”应该暂时让步。

编剧布鲁克本人曾经历过类似的网络暴力。2004年,他在《卫报》撰文对布什再度当选表达不满,文末大声疾呼:“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被认为是刺杀肯尼迪总统的主凶)和约翰·欣克利(John Hinckley Jr.,曾刺杀里根总统),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你们在哪里?”虽然布什和伊拉克战争在英国并不受欢迎,但是这些言论还是引发了一场公众抗议,布鲁克本人不得不取消了专栏并公开致歉。

不过,在《全网公敌》里布鲁克显然棋高一着,他不仅批判了网络暴力,而且还给出警示:结尾时,蜜蜂攻击了每一个曾经参与杀人投票的网民。也许这是布鲁克自己内心的愿望,报复那些当年骂自己的网民。这一集探讨网络暴力的主题很鲜明,但谴责对象却很模糊。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罪,但没有一个人能被送上审判席。《全网公敌》作为本季《黑镜》的收尾之作恰到好处,它警告观众:在网上说什么都别太理直气壮,不然,蜜蜂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