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家禁毒委:高学历高智商学霸变毒霸,他们为何踏上不归路
名校学霸、专家教授,在我们眼里意味着聪慧的天赋、渊博的学识。但是近来进入我们的视野的一系列案件,却让人对这几个词有了不同的思考。名校高材生、大学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培养出来着实不易,他们本应该是大有前途、造福社会的,可令人悲哀的是,他们的高学历、高智商却成了铤而走险的工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高学历犯罪者屡屡出现,造成的影响不是普通犯罪者所能比拟的。高学历者,往往都具备过人的能力、技术、心理素质甚至是智商。很多高学历者甚至成了电子信息时代高科技犯罪的主要角色。透过种种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高学历犯罪”者文化层次高,其犯罪手段复杂多样,利用掌握的知识钻法律空子,社会危害性更大。
名校高材生竟然如此“创业”
33岁的王波(化名),曾是街谈巷议的明星人物:高三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二等奖,保送北京一所著名学府;2014年返乡创业,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今,他的名字却出现在黄冈市公安局对外公布的公安部督办特大制造、贩卖、走私毒品案中。如今的王波已是犯罪嫌疑团伙的核心人员。因涉嫌制造、走私数百公斤国家管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获利450万元,今年6月,王波及其团伙被公安机关抓获。
高学历犯罪者屡屡出现,造成的影响不是普通犯罪者所能比拟的。高学历者,往往都具备过人的能力、技术、心理素质甚至是智商。“高学历犯罪”者文化层次高,其犯罪手段复杂多样,利用掌握的知识钻法律空子,社会危害性更大。
副教授失明后遥控保姆研制毒品
2015年5月,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警方披露了一起特大制贩运毒品案件,在该县大程镇一间制药车间内,查获成品甲卡西酮(俗称“丧尸药”)128千克,半成品2吨,易制毒化学品丙酮等21桶2.85吨,缴获毒资500余万元。
据警方调查,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陆咏,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化工专家,疑为西安交通大学校办企业科创药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用自己研究出的制毒配方,通过其掌控的合法企业做掩护,编织出一张覆盖十余省市的毒品网络,甚至延伸至缅甸等地。据媒体公开报道,2000年,陆咏还曾率团队研发出抗艾滋病新药,没想到十多年后,竟摇身变为“绝命毒师”。
据知情人士讲述,陆咏双目失明、身患糖尿病,生意、情感“双失败”之后,已到了举目无伴的地步。在长达近6年的时间里,陆咏很少走出自己的住所,他把保姆当作自己的眼睛,让其帮助做化学实验、写配方、看资料,并收发短信、接电话与外界联系。做化学实验时,陆咏通过口述的方式,告诉保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化学药剂的投放数量,让保姆帮助其完成。
陆咏团伙生产的“丧尸药”,流向了上海、河南、山东、山西等十余个省市,还通过非法出境,将毒品贩卖至境外缅甸等地。
作为高学历者,在社会上往往都是受人尊敬,被视为榜样的人物,他们的犯罪行为同样更加受人关注,而他们的罪恶也会更加动摇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
匿名邮包背后的“毒师”竟是高校化学系专家
2014年11月底,武汉某高校副教授张某,打算向国外投递两个包裹。然而这两个包裹并没有通过武汉海关的例行监测。“当时这两个包裹上,并没有写明内含什么东西。我们通过X光机扫描,发现里面是规则的晶体,疑似化学品。”经检测,包裹内的东西名叫“3,4-亚甲二氧基乙卡西酮”,是市面出现的新型毒品“甲卡西酮”类的变种,2014年1月1日已经被列入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品名录。
根据鉴定结论,武汉海关启动立案侦查。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冯某等人毕业于武汉一著名高校化学专业,其中张某为该校在职副教授。
据张某交代,他曾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受人启发,发现有些国家已经列管的精神类药品需求量大,而国内尚未将这些药品列入管制,中间有利润可图。
为此,2005年起,张某等人注册成立了公司,从事电子化学品及化学中间体的技术开发和服务,以研制生产医药中间体、涂料溶剂等为掩护,非法从事精神类药品的生产。2014年1月1日,该公司生产的主打产品“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公司内部称为“4号”),被我国列入一类精神药品管制目录。
2015年6月17日深夜,武汉海关联手武汉公安,突击进入该公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一座仓库,中国版“绝命毒师”张某的制毒工厂就此曝光,现场查获了大量化学品。
无论任何人,即使是高学历者,走上犯罪道路,除了丧失基本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懂法律、无视法律、不敬畏法律。基层教育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这些包含法律的课程,由于不是考试科目而被一再压缩。高等教育中的普法教育完全不受重视,甚至成为了主修科目之余的“休闲”课程。
专家观点
高学历涉毒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往往更大,影响更深。面对这类犯罪分子,如何预防?如何惩治?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观点。
(以下专家依照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序)
加强对高校学生特别是医药、化工等专业学生禁毒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避免其被险恶者利用贻害社会
李文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案件中提及的甲卡西酮,属于卡西酮类物质。除了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4-甲基甲卡西酮(喵喵)外,卡西酮类还有十几种未被列管的物质,其特点是类似甲卡西酮的结构,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在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滥用规模仅次于合成大麻素类。
在英国,15至24岁的年轻人群使用卡西酮类物质的比例与滥用可卡因的大致相同,其研究发现,滥用卡西酮类物质人群的自杀及自残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境内制造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很多是根据境外毒贩订单进行生产。这类物质的生产、销售主体多为医药、化工专业人才。制毒者将某种管制药品的分子结构稍作改动,就会合成出一种与原药品相似的NPS,也即我们所说的策划药(Designer drugs)。在毒品管制措施日益加强和毒品消费需求不断膨胀的合力作用下,促使毒品犯罪分子不断找寻新的NPS。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特别是医药、化工等专业学生禁毒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避免其被险恶者利用贻害社会;开展相关高学历人才的教育,做有良知的科学工作者;对相关行业的监管、提高发现此类犯罪的能力。
学霸变毒霸,源于价值观的扭曲与一夜暴富的心理
莫关耀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
作为学习标杆、名校毕业生、创业明星的王某拥有无数的光环。但是,光环之下的是他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终于身陷囹圄。
学习上的尖子,名校的毕业生,创业的明星并不代表其拥有高尚的人格与道德!他的光环掩盖了他人格缺陷与道德修养上的残缺,或者说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导致了他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者蜕变为一个罪犯。
仁义礼智信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要求我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王某的所作所为有违传统道德,更有违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其铤而走险,明知故犯,制造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必须依照《刑法》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严惩。
其构成犯罪的节点在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毒品必须是国家规定管制(明确列管)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用于非法目的的生产、制造、运输、走私、贩卖和吸食等。
其生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被明确列管。所以,王某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付出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
学历≠文化,学霸≠人才,禁毒,关键是对人的教育
任桂秋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系教授
近日,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涉毒违法犯罪频频发生,引发人们关注和惊讶,“太不可思议了,名校高材生返乡创业竟然研制贩售丧尸药”……
其实,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学历≠文化,学霸≠人才。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关注了升学、名校、高学历,放松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生命和生命质量教育,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活的真诚与质朴。这是教育的偏颇,也是今天最需要我们反思和纠正的。
先贤梁启超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强。他又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今天,我们应该崇拜成功,通过教育塑造精英。但同时,我们更应该首先搞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精英,我们应该努力塑造什么样的人。
毒品之于人类不是一次性危机,而是长远的挑战。因此,当今世界的禁毒政策是综合的、多元的,这其中,预防是首位的。而毒品预防最关键的,则是对人涉毒行为的预防,是对人的教育。
名校高学历高材生涉毒违法犯罪,惋惜痛心之后,我们要思考要做的,是如何将禁毒真正融入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方案中,融入我们的国民教育内容体系中。(本文原题为《高学历高智商学霸变身毒霸,他们为何踏上这条不归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